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圖書館,仿若鴉片,令人著迷。

去的多了,久而久之,成了習慣,

深入骨髓,無藥可救!

今天讀了秋葉(筆名)老師的書《不要等到畢業以後》,簡單做了筆記,閒暇之餘做成了一些唯美的圖片。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些觀點的思考和感悟。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仔細思量自己為什麼讀書?

小學時代,讀書是為了讓老師滿意,讓爸媽放心,讀的書也僅侷限於考試範圍。上了初中之後,逼迫自己提高語文素養,一本接一本的名著味同嚼蠟般讀著。讀著讀著,漸漸愛上了,沉醉在書的世界,遠離凡塵俗世,靜心垂釣,時而與作者產生共鳴,時而受到啟迪。

如今,讀書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不時的尋一本書讀一讀,淨化心靈的霧氣。誠然,讀書使人明智。迷茫之際,一本書或許可以為你指明方向;心緒低沉之際,一本書或許可以助你忘卻煩惱;孤獨之時,書則是你最好的朋友,不會背叛,不會攻擊,默默撫慰一顆顆敏感的心。

周總理年少時便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捫心自問,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我讀書,一方面是享受與哲人溝通的過程,受益匪淺,然後侃侃而談,談定從容;一方面是尋找心靈的烏托邦,探求能夠觸動心絃的文字,書在一定程度上可謂是靈魂伴侶;另一方面是平復心緒,將自己接收的負能量全盤托出,然後湮沒在書的寬廣中。如此,方能以一身正氣的姿態行走於天地間。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讀書而後思考,思考而後行動。我們目前所處的環境,所面臨的挑戰、機遇,都需要實際的行動去改變和把握。僅僅讀書,不會提高我們的社會地位,不會明晰我們未來的旅途;讀書後思考,能夠鍛鍊我們的思維,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但對我們的人生征程無關痛癢。考慮到此,行動的重要性便彰顯出來了。

我們讀書,我們思考,都是為了行動加固地基。當你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和個人見解的時候,你就有機會能做出一鳴驚人的事來。這時,天時地利人和變齊聚了,捉住機遇,勇於實踐,現狀的改變也就提上日程了。

“ 玉不琢不成器”,美玉需經數次雕琢方能驚豔世人。

古有方仲永“泯然眾人矣”,可見,空有天賦,沾沾自喜,不知進取,終會在時光的淘洗中泯滅。

人一出生,遺傳因素可能左右了你的智商。接下來的生活,如何過,不同的路,不同的結局。但眾所周知的是,你不努力,沒有人會認為你有才華、有能力。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嘗試,經歷過這些,才有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當今社會,是一個不需要拼天賦的時代,勤奮和堅持就足夠在這個時代牟取一席之地。如果你連這兩樣東西都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對世間的種種抱怨、憤懣呢?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他人的尊重是自己贏來的,若你只是一顆小小的沙礫,憑什麼要求他人對你另眼相看,若你是一顆鑽石,片刻間獲贊無數。

種什麼因,結什麼果。一流的回報,需要一流的行為鋪墊。整日碌碌無為、虛度光陰,伯樂會認為你是千里馬嗎?

我一直相信,成功是屬於有準備的人的。

我們的時代,不存在絕對的公平,卻存在相對的公平。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讀書,不是死記硬背,也不是一覽而過。會讀書的人,懂得如何汲取營養化為自身所需。思考,才會有進步,才會有哲學的誕生、創新的存在。

讀過許多書,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思維框架,久而久之,睿智也會悄然來臨。

總有些人,用非同尋常的方式考慮問題,不按套路出牌,這類人恰恰是把書讀透的。玩笑中的變態腦回路,其實是更加通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