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百年孤獨》 ,讓莫言從不服到模仿,究竟有什麼魔力

引言

莫言花了高價買到一本《百年孤獨》,回家後把書翻開,只看了第一頁他就連連感嘆

———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


偉大的《百年孤獨》 ,讓莫言從不服到模仿,究竟有什麼魔力

莫言

原本莫言心裡多少有一些不服氣,他覺得自己生活中,有比馬爾克斯更豐富的內容,與老百姓坐在一起胡編亂造的故事,原來也能變成神聖小說的素材。莫言此此刻的心裡,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百年孤獨》在國內掀起的一股熱潮,被眾多作家模仿

回憶起那個時代,拉美文學研究專家陳眾議用了

“中國作家言必稱《百年孤獨》,言必稱魔幻。”這樣的形容,“中國作家不讀這本書,在當時就沒有了話語權。”

前兩年他在中南海做過一系列外國文學的座談,當年很多朋友都向自己推薦這本書,所以《百年孤獨》在當時的影響力早已跨越了文學界。


偉大的《百年孤獨》 ,讓莫言從不服到模仿,究竟有什麼魔力


  劉心武當時在社科院的一場講座上說:

“現在有一股馬爾克斯熱,《百年孤獨》熱,有一個青年作家到南極去,沿途帶的書就是《百年孤獨》。他在日記中不斷寫道:我又開始看《百年孤獨》了……很多文學青年也是一樣,以胳膊下夾一本《百年孤獨》為榮,作為文學達到檔次的標誌。”

  大小書店裡,《百年孤獨》一度成為搶手貨,《文學報》當時的統計顯示,在1986年3月27日這一天裡,《百年孤獨》在上海徐家彙書店售出了三百冊,這個數字即使放在今天看,也依舊是一本超級暢銷書。


偉大的《百年孤獨》 ,讓莫言從不服到模仿,究竟有什麼魔力

賈平凹說:“讀了馬爾克斯的書,就永遠記住了《百年孤獨》四個字。

餘華則說:“加西亞馬爾克斯是無可爭議的大師。


偉大的《百年孤獨》 ,讓莫言從不服到模仿,究竟有什麼魔力

而莫言看完書後,更是馬上提筆寫的兩篇小說。一篇講的是一個總幻想自己可以飛起來的老頭,身上貼了很多羽毛,這顯然模仿了馬爾克斯魔幻的部分。而另一篇名為《金髮嬰兒》的小說,大量使用了“

多年以後,許多天之後”類似有《百年孤獨》的影子。

#不可錯過的好書# #423知識節#


韓少功的《女女女》、蘇童的《平靜如水》都用不同的方式模著《百年孤獨》, 而在開篇句式之外,中國文壇出現的尋根文學和故鄉書寫也被認為是受了《百年孤獨》的影響,比如賈平凹的《商州》、莫言的《高密》。張煒的《古船》寫家族故事小鎮書、扎西達娃的《西藏,隱秘歲月》都在此時開始成形。

餘華2001年的《兄弟》和陳忠實1992年的作品《白鹿原》開頭都被認為還是模仿了“多年以後……”的句式。


偉大的《百年孤獨》 ,讓莫言從不服到模仿,究竟有什麼魔力


  李銳在1993年的作品《舊址》中,也用了一個這樣的開頭,李銳後來說他不是有意做這樣的模仿,但鬼使神差就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譯者范曄

范曄,當時身在西班牙南部一座小鎮,任當地一所孔子學院院長,收到新經典文化公司給他發的一封郵件,詢問是否願意翻譯《百年孤獨》一書,結果他是求之不得。

范曄譯採用西語直譯,譯本極為流暢精到,這是之前版本所不能比擬的。

而范曄在翻譯過後也對當年自己感知的馬爾克斯有了新的認識,“以前對馬爾克斯有一些先入為主的印象,覺得這位語言的大師有些聰明人的冷漠,但這次讀完之後,還是能看到溫情流露的地方。


偉大的《百年孤獨》 ,讓莫言從不服到模仿,究竟有什麼魔力

《百年孤獨》

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讀《百年孤獨》可解讀了拉丁美洲百年曆史。再度欣賞:

看冰塊的下午,飛毯,失眠遺忘症,報喪血流及火藥味,小金魚,糖果小動物,蕾梅黛絲的超凡脫俗,17個兒子額頭的灰燼十字,佩特拉·科特斯的性愛與牲畜繁殖,持續的雨,馬烏里肖與黃蝴蝶,螞蟻,羊皮卷預言,颶風颳走的鏡城。

賽威 珍藏版精裝《百年孤獨》,印刷精美,適合個人閱讀,或送禮,高檔大氣

偉大的《百年孤獨》 ,讓莫言從不服到模仿,究竟有什麼魔力

原價55,423讀書活動優惠價:49.9。一張電影票,體會名家之作,機會難得,下手趕快!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