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每次的自我介紹都是:“貧僧唐三藏,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取經。”

短短一句話,便囊括了每個人一直在探討的三個人生問題:

我是誰?——“貧僧唐三藏。”

我從哪裡來?——“從東土大唐而來。”

我要到哪裡去?——“去往西天拜佛取經。”

關於以上三個問題,有多少人,能像唐僧一樣明確自我,且從不改變?

此答案自然是無解,畢竟人人都是一個個體,大家都有獨立的想法,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或許這一刻,你會像唐僧一樣,清楚自己的人生規劃。但到了下一刻,你也可能會陷入迷茫。

不過,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會有一個共同點——孤獨。

唐僧西天取經,雖有徒弟三人陪伴,可在精神上,他也是孤獨的。因為只有他一個人,真真正正地為了取經而取經。

而像普羅大眾,那就更不用說了,每個人都會有感到孤獨的時候。正如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所說:“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而這一句話,正是出自於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圖 | 作品封面

都說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孤獨,失去自我。此話確實有理,像該書的布恩迪亞家族,便是因為跳不出“孤獨”這個圈,最後消失了。

或許,看過此書的人會認為,《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不科學。但就如當代作家木心所說:“魔幻現實主義佔的優勢,不是魔幻,是現實主義”。

它的世界是虛構的,但是其故事折射出來的現實,是真實的。

《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馬爾克斯筆下的世界,是“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窮。

這個“世界”,充斥著“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它以魔幻的方式反映了一個家族,一個小鎮的百年興衰。

布恩迪亞家族存活了百年,七代人都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生活。

不過,一開始,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作為該家族的第一代人物,是住在一個印第安人的村莊裡。

因為在新婚時被妻子烏爾蘇拉“嫌棄”,何塞遭到了當地村民的譏諷。在殺死了嘲笑他的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後,何塞無法忍受日夜都被普魯鄧希奧的鬼魂纏著,所以搬離了村莊。

跋涉兩年後,在夢境的啟示下,何塞在一片灘地上建立了村鎮,起名馬孔多。

可以說,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與馬孔多同在:

家族興盛,馬孔多便繁榮;家族衰落,馬孔多隨之落後;家族滅亡,馬孔多跟著消失。

而創建馬孔多的何塞,便是這村鎮的創始人,也可以說,是馬孔多這個“世界”的“始祖”,是“人類男性祖先的象徵”。

《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可身為創始人,何塞在後來卻融入不進去馬孔多。

以一己之力創建完村鎮後,何塞並不滿足於現狀,他對烏爾蘇拉說:“

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

於是,為了讓馬孔多得到發展,何塞從吉普賽人那裡淘了許多“寶物”。

他看到吉普賽人手上的磁鐵,便想用它來開採金子;看到放大鏡,就想著可以借用它來聚集太陽光,想著能利用光來製造武器;看到觀象儀和六分儀,便開始做實驗,從而瞭解到“地球是圓的,像橙子”。

也正是因為發現了地球是圓的,何塞才想要走出馬孔多。他不想一直侷限在小小村鎮裡,他想要走出去,“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

這一點,其實和現代大多數人一樣,不甘困於自己的舒適圈,想外出闖蕩。可闖蕩,總是伴隨著各種挫折。

經歷完挫折,或許會得到成長,亦或許,也會一蹶不振。

何塞,便是後者。

他想要將馬孔多與外界連接起來,可最後還是失敗了。他說:“

咱們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咱們會在這兒活活地爛掉,享受不到科學的好處了”。

他放棄了發展馬孔多,也放棄了自我,轉而開始沉迷於鍊金術,不與外界溝通。

漸漸地,何塞陷入了無窮的孤獨,精神開始崩潰失常。無奈之下,他的家人們只能將何塞綁在一棵大樹上,直到他死亡。

《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圖 | 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若是將何塞的人生放大化,對比化,他何嘗不是當代一些人類的縮影?有著雄心壯志,卻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失敗,從而封閉自我。

但其實,何塞這一生,也正如同書中所言:“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

是的,“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慢慢想想,這何嘗又不是我們所有人的一生寫照。

打孃胎出生沒幾年,我們就要上學,做完今天的作業,老師還會佈置明天的作業。拼命考上了一所好高中,還要考上一所好大學。我們不累嗎?

讀完大學畢業,要四面碰壁找工作,穩定了工作,小有資本,又要花出去談戀愛,敲定了對象,又要拼死賺錢結婚。我們不苦嗎?

結完婚算是完成了人生大事,卻因為擁有了一個家而留下了房貸、車貸。還沒供完又發生了意外,生了孩子,多了一筆撫養費,還有一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費。我們能休息嗎?

待人到中年,孩子成年,以為完成了任務。結果不出幾年,又要愁孩子婚嫁,最終步入老年,兒孫繞膝,少了煩憂,終於頤養天年,那時卻離死不遠了。我們又能迴避嗎?

到了某個年紀,活著的人,早已明白,吃苦受累是人生常態。擁有休息特權的只有兩種人,富人和死人。富人可以暫且休整,死人可以高枕無憂,而普通人,一生都在打持久戰。

《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如果讓她死去,小說也就‘半途而廢’”。這個她,就是何塞的妻子,烏爾蘇拉。

烏爾蘇拉是“整個家族母性的代表”,也是“整個家族史的見證人”。當然,她也是馬孔多“世界”中人類的始母。

既然為“始母”,那她必定是有為何塞誕下子嗣。但她一開始確實很牴觸與何塞同房,她擔心自己會像姨母和叔父一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

畢竟,她和何塞是表兄妹關係,而生下豬尾巴孩子的姨母,與叔父也是近親關係。

好在,烏爾蘇拉並沒有生下長豬尾巴的孩子,但還是要劃個重點——豬尾巴。

烏爾蘇拉生的第一個孩子叫何塞·阿爾卡蒂奧。是的,沒有看錯,與父親同名。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幾乎代代都有一個人叫“何塞”。

故而,為了區分人物,先暫且把這第一個孩子稱為“何塞二代”,畢竟他父親是家族第一代。除了何塞二代之外,烏爾蘇拉還生下了次子奧雷里亞諾以及女兒阿瑪蘭妲。

自何塞封閉自我後,家裡大大小小事都是烏爾蘇拉負責。這三個孩子,也是由她拉扯大的,包括接下來的三代、四代、五代......烏爾蘇拉也都幫忙照顧了。

只是,她只能照顧,不能管,她無法控制孩子們的人生,只能看著他們走向死亡,陷入孤獨。

《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何塞二代可以說是繼承了父親的所有缺點,優點半點沒有。他這一生,完美地詮釋了男性的生理慾望。

他先是和一個叫庇拉爾·特爾內拉的女人私通,生下兒子阿爾卡蒂奧;然後又出軌,與吉普賽女郎私奔。多年後才回家,且性情大變。後來還無視家裡人的反對,與家裡的養女麗貝卡結婚。

只是,就算結了婚,兩人的生活也不美滿。何塞二代最後在家裡離奇死亡,而麗貝卡在他死後,選擇了孤獨生活,等待死亡。

至於何塞的次子奧雷里亞諾,他的人生則是充滿了驚奇。還沒出生,他便在孃胎裡哭了;好不容易出生了,他還是睜著眼睛的,且擁有預見事物的能力。

比起何塞二代,奧雷里亞諾要聰明得多,繼承了父親的優點。他和何塞一樣,內向,少言。同樣,他也愛做實驗,後來還參加了內戰。

據統計,他這一生先後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一次槍決”,且次次逃免於難。就連他自己對準了心窩開槍自殺,他都沒死。

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可奧雷里亞諾並沒有,最多隻有豔福。在活下來後,他先後和17個女子在一起,並生下17個孩子。

且在此之前,他已經和青梅竹馬蕾梅黛絲結了婚,不過,蕾梅黛絲在懷孕期間已暴斃而死。此外,奧雷里亞諾還和自己哥哥,即何塞二代的情人生下了兒子——奧雷里亞諾·何塞。

至於與有露水情緣的女子們所生的那17個孩子,則是隨母姓,名字也都是奧雷里亞諾。只是,這17個“奧雷里亞諾”,最後都死於非命。

《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從魔幻角度看,這彷彿是在說明,每一代,名字只能賦予唯一一人。

但對此,奧雷里亞諾並不在乎,孩子是生是死,他也沒去關心過。他的餘生同父親一樣,沉迷於鍊金術,最終也是孤獨老死。

何塞的女兒阿瑪蘭妲的最終命運,也同樣如此。

她的一生離不開“愛情”二字。本來,她是喜歡意大利鋼琴技師皮埃特羅的,可兩人交往後她又不肯結婚,導致皮埃特羅自殺。

出於內疚,阿瑪蘭妲故意燒傷自己的手,並用黑色繃帶綁著,以此表示自己一輩子不結婚。可她耐不住寂寞,與自己的侄子奧雷里亞諾·何塞曖昧廝混。

許是知道這是不倫之戀,阿瑪蘭妲開始把自己關在了房間,每天“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到死亡,她才徹底擺脫這種孤獨。

正所謂,“安度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跟孤獨簽訂體面的協議。”

《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圖 | 1962年,馬爾克斯在家中寫作

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從第一代開始,到第七代,烏爾蘇拉陪伴了布恩迪亞家族幾乎快一個世紀。她目送了幾代人的成長,拼搏,以及慘死。

只是,她沒有看見過,最後一代人的出生。如果她看見了,或許會回想起,自己新婚時的恐懼。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個人——何塞,結局是被綁在樹上孤獨終老。而接下來的每一代,不是命運坎坷被殺,就是陷入孤獨魔咒而死。

至於烏爾蘇拉,她雖沒有冠以布恩迪亞之姓,但她也是這個家族的人。甚至可以說,她是這個家族最孤獨最痛苦的人,看著自己的孩子、孫子、曾孫子、曾曾孫子們一個個走錯道路,步入不幸。

第三代有兩個人,一個貪汙腐敗,品行不端,還愛上生母,最終被軍隊槍斃;另一個則愛上姑母阿瑪蘭妲,被拒絕後選擇參軍,可他耐不住寂寞,選擇去找妓女享受當下,從而擺脫孤獨,最後同樣死於軍隊之手。

第四代有三個人,一女兩男。兩個男孩是孿生子,一個被世人認為精神失常,餘生一直待在房間,孤獨終老;另一個則拋妻棄子,整日在外縱情酒色,最後患病死亡。令人驚奇的是,人們從頭到尾都不知道,這兩個人,哪個是兄,哪個是弟。

至於女孩,則更神奇了,她天天在家不穿衣服,死的時候是抓著床單消失的。

第五代,兩女一男。長子一生只為家族遺產而活,在母親死後打算靠變賣家業為活,還碰巧發現了始祖母烏爾蘇拉藏匿的7000多個金幣,只是最後被搶劫的歹徒殺死。

長女則因為母親不允許她嫁給心愛之人,導致她終身未嫁,卻懷有一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次女便是與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亂倫,生下了第七代,即最後一代,然後大出血而死。

身為私生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從小就活在孤獨中,長大後的他與第一代何塞一樣,喜歡躲在房間做研究,以及喜歡自己的姨母。

兩人雖是亂倫關係,可他們是家族有史以來,第一對因為愛情在一起的

。而他們所生的孩子,也是“百年裡誕生的布恩迪亞當中唯一由於愛情而受胎的嬰兒”。

可是,他的身上長著一條豬尾巴,一出生就被螞蟻團團圍住。這應驗了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所留下手稿的預言——“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而這手稿,還是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所破譯的。

在看到自己的兒子被螞蟻吃得只剩下一塊皮時,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才明白,這份手稿,記載的正是自己家族的歷史。

也就是那一刻,一場颶風突然襲來,把整個馬孔多從地球上颳走了,布恩迪亞家族就此滅亡。

至此,一百年來,這個家族裡的人,沒有一個逃出孤獨怪圈。

《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兜兜轉轉,家族終結,結局早已註定。

與其說每個人都會陷入孤獨,不如說很少有人懂得如何擺脫這種孤獨。

書裡的人是如此,書外的我們,亦是如此。

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便是現實人類的縮影,而馬孔多,則相當於每個人的“舒適區”。不敢走出去,但又渴望走出去;雖然在舒適圈裡待著有安全感,可偶爾,還是會覺得孤獨。

人類,不就是如此?

《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一本《百年孤獨》,幾乎能引起世界每個人的共鳴。

《紐約時報》曾評價道:“《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鉅著。

就連莫言先生也都曾感慨:“我讀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

《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漫漫人生,讀遍《百年孤獨》,走進馬孔多世界,感受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孤獨,領悟世界級文學大師加西亞·馬爾克斯對孤獨的詮釋。你會發現:“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喜歡這本書的讀者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片購買正版,本書筆者在高中時期已深度閱讀,多年來仍多次翻閱回甘,在不同人生階段獲益良多,是一本值得珍藏的經典鉅著。


《百年孤獨》:一個母親,目睹七代人誤入歧途,各有死法走向滅族

文 | 千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