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一):《百年孤獨》

寫在前面

  最近又把《百年孤獨》看了一遍,還是覺得好看,也在書裡寫寫畫畫了一些,於是決定搞個“讀一本書”專題,這個專題會摘錄一些書中的句子,再添上我的一些看法,可以當作書摘,也可以當作我對這些書的推薦,而至於關於這些書的深度解讀,我是不太擅長的。後面如果有精力,還想搞個“一句話說書”專題。

  以下內容是從百度百科copy過來的、關於《百年孤獨》的介紹。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關於這樣一本鉅著的解讀可以寫出好多篇畢業論文,所以我在這裡只列出一些摘抄。而沒有讀過的朋友若是有興趣可以找這本書來看看。雖然這本書被評為最難看完的幾本書之一,但是如果有大段的時間能夠看進去的話,這本書並不是很晦澀,除了書中人物的姓名很容易搞混之外……

01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如果說有哪一本小說的開頭對中國作家影響最深的話,那麼非《百年孤獨》莫屬了。而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餘華的《在細語中呼喊》開篇中的一句:“一個女人哭泣般的呼喊聲從遠處傳來,嘶啞的聲音在當初寂靜無比的黑夜裡突然響起,使我此刻回想中的童年顫抖不已。”都是在很短的語境中,營造出在過去、現在或者將來之間切換的那種恍惚感。

02

  “等你準備好,咱們就私奔。”她對他說。然而皮埃特羅·克雷斯皮並不是敢於冒險的人,他不像未婚妻那樣性情衝動,視對承諾的尊重為不容揮霍的資本。

03

  何塞·阿爾卡蒂奧和麗貝卡雖然不是親兄妹,但是他們的結合仍然使他們被逐出家門,下面是關於他們的蜜月的描寫……

  因此他們到公墓的對面租了一間小屋,屋裡唯一的傢俱是何塞·阿爾卡蒂奧的吊床。新婚之夜一隻蠍子鑽進拖鞋蟄了麗貝卡的腳,她的舌頭為此都麻痺了,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度過一個驚世駭俗的蜜月。鄰居們因驚醒整個街區的叫聲而恐慌——每夜八次,連午睡時段也有三次——祈禱那種肆無忌憚的激情不要侵擾死人的安眠。

04

  蕾梅黛絲的死並未引起他所擔心的震驚,而更像是一種沉鬱的憤怒,漸漸轉化為寂寞消極的挫敗感,與當初他認命選擇獨身時的感受相仿。

  未婚妻的去世,是奧雷里亞諾上校孤獨一生的開端。34次起義,34次失敗;一生遭遇14次暗殺,73次埋伏,一次槍決,卻全都倖免於難;最後與政府軍簽訂協議後自殺,也奇蹟般的活了下來;17個私生子;後半生便是在重複的做小金魚,每天做3個,做到25個就回爐重做,如此往復。

05

  尼卡諾爾神甫在病榻上不禁感慨:“這實在荒唐,基督信仰的衛士摧毀教堂。共濟會的人卻下令重建。”

  反對黨的軍隊佔領馬孔多,與保守黨政府對峙,作為“基督信仰的衛士”的保守黨軍隊炮轟摧毀了教堂。戰敗投降的反對黨軍隊卻為緩和與保守黨政府的關係而下令重建教堂。既是對政客們的諷刺,也是對宗教信仰的嘲弄。比如那句著名的“教堂裝避雷針,是信仰缺失的表現”。

06

  “都一個樣。”烏爾蘇拉哀嘆道,“一開始好好的,又聽話又體面連只蒼蠅都捨不得打,結果剛長出鬍子就都變壞了。”

  《百年孤獨》裡的男性都是不同罪惡的化身,暴力、淫亂、揮霍,所以沒有一個好男人。讓我想起,之前馮唐翻譯泰戈爾的《飛鳥集》,把“Men are cruel, but man is kind”翻譯成“庸眾是殘酷的,但每個人是善良的”,而不是“群眾是殘酷的,但每個人是善良的”,之後還引發不小的爭議。其實我們是樂於把“Men”翻譯成“庸眾”的,只不過我們這樣說的時候,都把自己排除在庸眾之外罷了。

07

  “我擔心的是,”他補充道,“你那麼憎恨軍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琢磨了他們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

  人們最後都變成自己當初討厭的模樣,屠龍少年最後變成了惡龍……

08

  奧雷里亞諾的戰友在看到戰爭的虛無和奧雷里亞諾上校的窮兵贖武之後,如是說。

  “奧雷里亞諾,”他悲傷地敲下發報鍵,“馬孔多在下雨。”

09

  他對時光在家中侵蝕出的種種令人心碎的細微創痕毫無察覺,而任何一個還保有鮮活記憶的人,像他這樣長久離家後歸來都本該有觸目驚心之感。

10

  湧入馬孔多的法國女郎帶來了新潮流,對本地產業造成了嚴重的衝擊……

  她們的精湛技藝令傳統的風月套路徹底改觀,她們在社會福利方面的貢獻將過氣的卡塔裡諾店遠遠拋在身後。

11

  沉默寡言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對家中重新煥發的活力視若無睹,約略懂得幸福晚年的秘訣不過是與孤獨簽下不失尊嚴的協定罷了。

12

  “請告訴他,”上校笑了,“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

  奧雷里亞諾上校遭遇那麼多次的或暗殺、或埋伏、或槍決,這其中的每一次都足夠奪取上校的性命,但他都倖免於難,然而當他兵敗垂成,一心求死時,卻求之不得。“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13

  “等到人類坐一等車廂而文學只能擠貨運車廂的那一天,”他那時說道,“這個世界也就完蛋了。”

  讓學者和驢子走在中間。——拿破崙

14

  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庭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百年孤獨》像一個九連環,環環相扣。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像是在解這個九連環,書中的布恩迪亞家族也在破譯那本羊皮卷。等到我們讀到這本書的末尾,羊皮卷的內容也被全部譯解,羊皮捲上記錄的就是這個家族在這片土地上的孤獨史,而馬孔多和布恩迪亞家族也像羊皮卷預示的那樣,在一陣風暴後,從這個世界消失了。只留下我們流連忘返。

寫在後面

  希望通過書摘的形式,能讓大家對讀書產生興趣。

  盼你能在繁雜的世界裡,給自己一點時間,靜靜地讀書、慢慢地沉澱……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