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当好一个家长?——古代帝王治国驭民之术

皇帝,是天下万民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普通家庭也就三四个孩子,再能生的也就是十个八个,皇帝不一样啊,天下的亿兆臣民都是他的儿子,他是亿兆臣民的君父,可想而知当好这么大一个家的家长有多不容易。

怎么当好一个家长?——古代帝王治国驭民之术

现在的普通家庭生一个孩子的负担压力很大,一出生,奶粉、尿布肯定少不了,到了年纪上幼儿园、上学要花钱;给孩子补习要花钱;孩子大了得给他们准备彩礼或者嫁妆;要是儿子还得买房买车,还得带他们的孩子。这还是最基本的,碰到孩子生什么大病,顷刻倾家荡产;如今还开放了二胎,生了二胎就要考虑一碗水端平的问题,给老大买一套房子也得给老二买一套,不然老二就会觉得你偏心。孩子越多,需要处理的问题也就越多越复杂。

怎么当好一个家长?——古代帝王治国驭民之术

作为一个大家长——皇帝,治理臣民的重要手段就犹如小家长管理孩子一样,便是端平一碗水,也是平衡各方面的势力,不使任何一方失衡。

东汉末年,各地黄巾揭竿而起,士族豪强乘机割据地方。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势力失衡,皇帝不能很好地平衡各方势力之间的关系。

汉灵帝死后由汉少帝即位,汉少帝年幼,大权由他母亲何太后和舅舅何进掌管,何进当上大将军后想诛杀灵帝时期专权的宦官十常侍,十常侍得知后提前下手诛杀了何进,这就是十常侍之乱。

怎么当好一个家长?——古代帝王治国驭民之术

十常侍

大将军何进被杀。袁绍等人带兵进宫诛杀了十常侍,原本把持朝政的宦官集团和外戚顷刻瓦解,汉廷中枢出现权力真空。

可是,何进死之前却出了一个昏招,那就是密招西凉董卓带兵进京,在外戚和宦官瓦解,汉廷中枢权力真空的情况下让董卓占了便宜,从而引发东汉末年的大乱。

  • 其实,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连后代都没有的人,他们只能依附皇帝而存在。灵帝倚重宦官十常侍,十常侍才能专权,这权其实是皇帝的权。灵帝死后,十常侍其实就没依靠了。这个时候,只需要让他们离开皇宫他们就没有权力了,即使想要杀他们,也不需要引进西凉董卓,因为这样会使朝中势力失衡,朝中势力失衡必然会引发动荡。
怎么当好一个家长?——古代帝王治国驭民之术

董卓

  • 另一方面,汉朝土地兼并严重,地方豪强兼并百姓的土地,百姓实在活不下去才参加黄巾造反,这便是汉朝没有在地方豪强和百姓之间平衡好,豪强势力过重,百姓过轻才引发的黄巾之乱。

明朝的皇帝可以说是最轻松的皇帝。因为明朝有内阁和司礼监,内阁掌握国家中枢,有票拟权,所谓票拟就是内阁阁员在奏折上贴一张纸,把处理建议写上去。皇帝如果同意,司礼监就会批红。

  • 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就是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合作,才得以顺利推行一条鞭法和考成法。
怎么当好一个家长?——古代帝王治国驭民之术

张居正

  • 但是,张居正再厉害也得跟司礼监搞好关系,因为没有司礼监的批红张居正什么事都干不成,这就是内阁和司礼监的平衡之道。
  • 此外,明朝内廷还设有二十四衙门,从中央到地方衙门都有内廷的对应机构监管,例如中枢是内阁对司礼监,地方是河道衙门对河道监管。
怎么当好一个家长?——古代帝王治国驭民之术

  • 这样一来,皇帝居中调和,始终保持各方的平衡,国家就能稳定。
  • 当然,这稳定只是中枢机构的稳定。明朝的皇亲国戚、官绅的田亩都不用纳赋,他们拼命兼并百姓的田地,普通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国家反而要普通百姓缴纳全国的赋税。由于皇亲国戚、官绅不纳赋是封建社会千百年流传的传统,这些不纳赋的群体太过庞大且占据中枢至地方的职位。
  • 国家都是靠官员来有效管理的,明朝皇帝根本没办法平衡官绅和百姓之间的关系,毕竟动了官绅不纳赋的蛋糕将会引发全国动荡。
  • 所以,即使有张居正的局部革新,明朝也难讨灭亡的命运。
怎么当好一个家长?——古代帝王治国驭民之术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政策。

  • 有人说清朝雍正皇帝的改革延续了清朝一百年的寿命,这个说法是比较准确的。
  • 他最大胆的地方在于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官绅和普通百姓一起当差纳粮,等同于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对遏制土地兼并也有一定作用,因为官绅热衷兼并土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官绅不纳粮。
  • 雍正的这个改革平衡了官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关系,使得清朝更稳定。
怎么当好一个家长?——古代帝王治国驭民之术

雍正皇帝

对此,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