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复盘:我是如何在半个月内了解一个行业,并做出重要决策的

在职业发展中,无论是找工作前的职业规划,还是打算换一份工作,亦或是打算创业,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情况:

貌似很多工作自己都很喜欢,但是没有一个是特别擅长的,又不可能把每种喜欢的工作都去尝试一遍,因此要决定往哪一个方向努力,就得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各种方法去了解一个行业和职位,避免做无用功。

之前通过某个MBA课,又在一些咨询行业的朋友那里学到了不少方法,并实际操作了,这篇文章做个复盘总结,分享一下我做职业规划时,关于行业分析的一些底层逻辑。希望能带给你启发。

一、战略判断——点线面体理论

在进入具体分析之前,这里要先讲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判断框架——「点线面体」理论

这是今年我在《产品思维30讲》中学到的一个方法,由曾鸣教授提出。

相信每个上过初中的朋友们都记得一个数学口诀: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把这个口诀应用到商业判断上也是可行的。

点代表一个职位,线代表一个公司,面代表一个行业,体代表整个经济体。

点的发展依附于线,线的发展依附于面,面的发展依附于体,环环相扣。

个人命运与公司发展,行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体的发展其实是息息相关的。

行业的选择,就相当于面的选择。个人在这个框架里只是一个小点在挣扎而已,你的发展由“线、面、体”决定,而不是靠个人努力决定(人人都很努力,凭什么最后成功的是你)。

想一想,在同等能力同等努力的条件下,如果你在2013年做新媒体行业,可能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而现在进入,结果是天差地别的,对不?

因此了解一个行业的时候,判断它的趋势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

判断经济体的发展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行业的趋势(经济体的发展)呢?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要判断一个行业,得先判断这个行业所依附的经济体。这个经济体是在崛起,还是在没落,基本上可以决定一个行业的兴衰。如果不做这一步,后面的具体分析基本白搭。

经济体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省份,也可以是一个国家,要看你具体行业来做判断。

比方说,金融业。那么它所依附的经济体,从小的方面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城市。

如果你干金融跑到陕西去干个十年,可能都比不过你去上海做个半年,你做矿产跑到一个金融城市,那么无论你技术多么高超,始终处于这个城市的底端。

各地对不同行业的资源倾向天差地别,完全不是在一个量级比较,这就是经济体的力量。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那怎么判断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呢。

判断一个城市(经济体)的发展,看的不过是国家政策,人口增长,历年GDP,产业规划。其中,人口和产业规划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对于人口,只需要观察人口流动即可。

比方说,近些年某城市人口大规模迁入,那一定是在迅速发展中。而人口迁出,那可能就是逆城市化了,那么这时候你进入这个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就不太明智。

而对于产业规划,只要看地方政策就行。

打颗栗子,深圳是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是权力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佛山东莞制造业发达,广州杭州则是贸易平台,昆明厦门珠海,则是旅行城市。

当然不是说,做金融行业就一定得去上海,制造业就一定得去东莞惠州,而是在整个城市大环境下,这些对标城市在政策、商业资源等方面会有较大的优势。

这就是判断一个经济体趋势的基本方法。

上述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和百度搜索找到,别嫌百度low,有些信息的查找还是相当准确的。


深度复盘:我是如何在半个月内了解一个行业,并做出重要决策的


三、搭建具体行业分析框架

判断完经济体的兴衰,基本上可以确定,你所要进入的行业在哪个城市发展较好,哪些城市有更大的空间。接下来就得具体行业具体分析了。

为了避免毫无目的地搜索资料,我们还是得先搭建一个框架,然后再把搜集到的信息填充到这个框架里面,才能有条理,全方位地了解。不然的话,你会陷在信息海洋里出不来。

做行业分析常用的模型,一般有:BCG Matrix(波士顿矩阵),Mckincy7s model(麦肯锡7S模型),SWOT分析法,value chain(价值链模型),波特五力,PEST分析等。

这里的框架是一般商学院都会教你的,如果你不是做专业的咨询师,投行这些工作,并不需要全部掌握,几个方法完全够用。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使用PEST模型作为大框架示范。PEST,即politics(政治)、Economy(经济)、Society(社会)、Technology(技术)。

当然,这里提醒一下,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需求,会适当调整PEST的各项调查,或者与其他模型相融合。模型是死的,人是活的,不用拘于形式。

接下来使用PEST+产业链分析(宏观+微观结构更全面)来构建整个框架作为示范:

· P: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中,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1.政治环境是否稳定

2.关于这个行业的一些国家政策

3.政府的经济政策和贸易协定

关于政治环境的稳定性,我们国家的稳定性是世界上最强的,因此不用考虑。

而关于行业的国家政策,我们不仅要了解现行的规则,还要预判将会会出什么样的政策,如果出了这个政策,对你的影响有多大(其实,这也就是关注社会新闻、行业新闻的意义)。

否则,你扎进这个行业很可能会到最后一步满盘皆输。

像今年的一个创业风口——电子烟,作为一种半灰色产业,变成了风口(主要是罗永浩老师的功劳),可以想象,不会长久。

· E:经济环境

主要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宏观政策、经济体制、当前经济状况这几项构成。

这些信息都可以在政府官方网站获取,不再赘述。对普通人来讲,只需要知道你所选择的行业在这个经济环境下活得怎么样,如果经济不景气,会出现什么后果,就可以了。

· S: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人口因素、社会流动性、消费心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短期来看,这些因素不会有大的变化,做近几年的职业规划可以考虑的比较少。但如果是创业的话,你一定要了解得清清楚楚。

当然,一些社会新闻还是要关注的,比如你要做日产用品,当遇上民族情绪抵制日货的时候,你一头扎进去,那就等着亏死。

· T: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你要了解的,是这个行业有哪些技术,哪些占据主导地位,哪些具有较高壁垒,相关政策对某个技术是否有扶持,如果有新技术的出现,会对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

比方说,了解作为今年风口之一的区块链技术,对未来的金融业有何影响,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先学习相关技术,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 产业链分析

对于产业链的调查,你需要了解的有:

1.这个产业的上下游有哪些企业

2.各个企业之间是如何合作的

3.生产方,销售方都有哪些公司

4.这个行业在产业链扮演什么角色,有何价值,是否具有定价权

5.各个公司都靠哪些主营业务盈利,客户来自哪里

前4个问题,往往一幅产业链全景图就可以给出答案。

例如,下图是手机产业链的全景图(相关图片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某个行业+产业链全景图)。


而对于第5个问题,往往可以通过看相关公司的财报获取答案。

到这儿我们已经把整个框架搭建完毕,接着看看如何搜集信息来填充框架。

四、搜集信息

搜集信息的方法无非就以下几种:

(1)通过搜索引擎查找。

可以直接百度或者google“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PDF”。


百度:文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PDF

(2)到咨询网站获取专业分析

这里推荐几个我常用的网站:CBNdata,BCG、贝恩公司、麦肯锡季刊、Questmobile、企鹅智酷、阿里研究院、艾瑞、CNNIC等。


深度复盘:我是如何在半个月内了解一个行业,并做出重要决策的


BCG官网

在这些网站上直接搜索你需要的行业关键词,可以得到专业咨询公司做的研究报告。

对了,差点忘了说一个小窍门:可通过查看历年分析报告的预测来判断行业的关键点。

打颗栗子。

我们在阅读2009年的分析报告的时候,有的报告会在里面预测未来十年行业的发展,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2019年的报告,看看10年前的预测与今天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就可以找出影响行业的关键点以及行业周期。

(3)各大新闻网站出版的行业新闻

可以关注相关行业的公众号,论坛,贴吧等信息密集的地方。还可以在类似于知乎这样的网站搜索相关行业,你会得到很多启发。

(4)企业官网

上市企业一般都会公开其财务报告,可在该企业的官网查看。


小米官网 财报

比如说,小米集团。在小米的官网上,我们可以下载它的业绩公告和财务报表,


小米集团 财报

财务报表当中,如果遇到董事长致投资者函,可以重点关注下。通过这些我们基本可以了解一个公司的主营业务、营收、投资、毛利率等信息。

一般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来源不会有大的区别,看几个就可以确认行业基本概况。

如何阅读财务报告,可以用杜邦分析法,(这里不详述,可以自行搜索学习)

到了这里,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已经基本收集完毕。接着进入最后一步。

五、与内行人聊天

由于之前已经做过比较详细的准备,这时候去跟行内人聊天就不会一脸懵逼。

与行内人聊天,可以判断你之前做过的调研与内行人所理解的有何差别,他们是怎样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某个职位的工作是否真的是你喜欢的,晋升渠道是怎样的等等。

可以咨询相关公司的员工、亲戚、同学、朋友,这时你所积累的社会资源派上用场的时候就到了。

如果没有认识的人,没关系,自己拓展。

互联网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找到一个相关公司的员工应该不是一件难事,而如何与对方搭上关系,就看你发挥了,比方说,朋友的朋友,校友,有相关业务往来,有共同爱好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