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東家、栓柱與國民黨當局

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東家、栓柱與國民黨當局

日本戰機轟炸重慶

影片《一九四二》主要以東家一家因災難由富致貧,被迫逃難,在逃難途中經歷的一系列“難事”為主線,反映了這場災難的嚴重,深刻揭示了當時社會存在的矛盾和出現的問題。

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東家、栓柱與國民黨當局

(一)關於東家

東家本是一個大財主,卻因為災難嚴重,窮人起來反抗而一夜致貧,最初只是想出去幾日避避災,不料竟一步步淪為真正的難民。開始,他們一家人還有車有牲口有糧食,在一次混戰中,除了人之外,其它的東西都被國民黨亂兵搶走了。由於飢餓,兒媳生下孫子後不久死去,老婆子也死去,唯一的十七歲學生女兒為了讓他活命而賣了自己,跳進了火坑,整日以淚洗面。

他抱著剛生下不久的孫子和長工栓住繼續逃荒,卻在一陣混亂中無意間悶死了孫子。最後成了孤家寡人的他一步步向河南老家奔回,與向陝西逃荒的人群背道而馳。人問:“為啥往回走,陝西也沒有活路了嗎?”他答道:“別人有活路,我沒有了……我只是想死的離家近一點。”路上見到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同病相憐的他對她說:“妮兒,你叫我一聲爺,咱就認識了。”與之共同向老家奔去。

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東家、栓柱與國民黨當局

(二)關於栓柱

另外,栓柱這個人物形象塑造的也很成功。他本是給東家當長工的寡漢條子,一直喜歡東家的女兒,為此,才義無反顧的跟著東家逃荒。後來,她為了爹和小侄子能活下去硬是把自己賣了,他萬分絕望之際,死去丈夫的花枝情願嫁給他。

在新年的鞭炮聲中,他結婚了。而花枝卻另有所圖,想借結婚甩掉包袱把自己賣了,而所謂的包袱則是她的倆孩子,因為誰也不願買帶孩子的女人,那時候多兩張嘴吃飯是多麼大的負擔啊!

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東家、栓柱與國民黨當局

與他結婚,一是可以把自己賣了,換點東西讓他與孩子多活幾天,二是孩子們有個爹,她也就放心了。花枝臨走時發現自己的棉褲厚些,硬是讓他與自己在野地裡換換棉褲,走時一句“賣了我,可別再賣孩子了”砸得人心碎啊!

可他最後也是在一片混亂中與孩子走散了,被日軍俘獲後,為了孩子玩的一個風車,他竟寧願得罪“太君”也不鬆開風車而被殺。他這不是傻,而是對孩子愛得太深,對妻子託付的事情看得太重,也或許是對人生早已絕望了吧!儘管孩子不是親生的,與妻子也只是一夜夫妻。對妻子的虧欠和愧疚,對孩子的擔憂和無奈,對人生的無助和絕望,早就撕碎了他的心。

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東家、栓柱與國民黨當局

(三)關於當局

影片也反映了一系列當時的社會問題。面對災荒,各級官員為了私利而瞞報,蔣介石甚至為了顏面而要懲處刊登有關旱災新聞的《大公報》負責人。一位有良知的美國《時代週刊》記者,不滿意中國國民政府給出的有關旱災的說法,遂親赴災區,將血淚般的事實公諸於眾,蔣介石才下令徹查災情並賑濟。

國民黨司令員蔣鼎文與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為了糧食而爭鬥,部分軍官不顧百姓和士兵死活,與奸商結合倒賣軍糧損公肥私,國民黨軍隊趁亂搶劫災民,日軍為了迅速佔領河南,竟向災民發放軍糧,百姓們於水火中垂死掙扎,統治階級內部卻依舊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剛被敵機轟炸後的重慶街頭,一邊民眾被逼大呼口號歡送外賓,一邊還在奮力救火……

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東家、栓柱與國民黨當局

這些說明了什麼?外敵當前,國家內部矛盾突出,四分五裂,各個階層為了爭權奪利而不休不止,內憂外患腐蝕著國家的根基。所以,救災工作遲遲不能開展,各項救災物資久久不能落實,河南一下子餓死三百萬人也就不足為奇了,而抗日戰爭一下子打了八年也就不足為奇了。

之所以推重這部影片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劉震雲先生是我的老鄉,也是河南人,影片中許多的人物對白用的都是我們河南的方言,聽起來倍感親切啊!作為這場災難的主要受災區,作為這場災難的受害者的後代,作為這場災難的遠離者,我們理應銘記它,更應因此倍加珍惜今日這種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一九四二》,讓我們重溫了那場災難,記住了那場災難,感受到了那場災難,苦痛與辛酸、無奈與教訓、憤慨與無助……宛若一江苦潮注入我心底深處,百味雜陳,最後只凝鑄成倆字:沉、痛!

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中的東家、栓柱與國民黨當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