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將如何影響我們的"錢袋子"

發自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快速蔓延到全國各地,甚至是不少海外國家。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尚未將其列為全球突發性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對中國而言,其已經成為一場公共衛生危機。


01 對比當年的SARS


這場疫情究竟會如何演變、多久才能得到控制,可能取決於如下三個因素:一是病毒傳播的速度和廣度,二是科學家何時能確定病原並形成有效的治療方案,三是公共衛生部門的工作效率。從目前的情況看,整個事件較大概率將持續到第二季度。

肺炎疫情將如何影響我們的

但是,此次疫情發生的經濟社會情況已與2003年不可同日而語。


首先,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強,但致病力和致死率較SARS更低。很多時候,一種病毒的傳染性越強,致病力往往越弱(如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極高,但傳染性較低,也較易進行隔離防控)。這為病患的診治提供了相對較好的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此次疫情可能不會如SARS那般嚴重。


第二,政府應急能力顯著增強,疫情的發現和管控較早,媒體傳播引導也更加充分。SARS的肆虐與前期對防治的忽視有關,典型的例子就是疫情前期出現大量醫護人員感染髮病,導致醫院人力資源緊缺。而此次,政府較早地採取了應對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廣泛擴散,未出現醫護人員大面積感染的局面。


第三,此次疫情衝擊帶來的邊際影響可能更大,緩釋時間也可能更長。SARS爆發時,中國經濟正處於新進入WTO後的貿易井噴期,疊加投資拉動和人口紅利窗口,疫情結束後,經濟很快就拐頭向上。但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02 對行業經濟的影響


雖然尚無法具體分析新型肺炎疫情將給經濟帶來多大的影響,但參考2003年SARS的影響,大致可以摸清輪廓。


目前,疫情防控最重要的機制是限制人員流動和大面積隔離,這將會對消費、服務業和交通等領域造成較大沖擊。具體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服務需求減少。疫情對老百姓生活最直接的影響是出門減少,很多地方已經主動"隔離",甚至有報道稱一些地方直接挖斷了出入的公路。這對消費市場的衝擊很大,特別是適逢春節假期,影響就更大。春節本是商家最好的收割期,這包括旅遊、交通、娛樂、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根據美團之前發佈的報告,預測2020年春節假期全國酒店預訂需求較平日增長上漲16%,而文博館類景區門票銷量同比增長五成,而目前這一願景已經泡湯。如果企業預先儲備了物資,這一打擊就將翻倍。


肺炎疫情將如何影響我們的


第二,生產、投資與出口中斷。國務院宣佈延長春節假期,經濟活動主體和農民工無法按原計劃回到就業的城市,工廠、企業推遲節後已成定局。特別是在趨勢性下滑的背景下,固定資產投資將很難找到新的突破點,基建很有可能探底,這就會影響出口與直接投資。


第三,失業人口增加。企業經營受到衝擊,必然影響就業。2018年全國服務業就業人數為3.6億,即便只有5%的從業人員因此失去工作,放在全國就是將近2000萬人。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衝擊發生在一個比較敏感的時間點。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明顯下滑,從一季度的6.4%回落到三季度的6.0%,四季度穩住在6.0%。但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再次加大,勢必會直接影響投資者的信心。特別是悲觀預期下,未來這些領域很有可能出現增速降檔,短期內難以回升。


03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由於今年春節較早,如果短期內疫情未獲緩解,實質性衝擊可能來得更早。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疫情拖得越久,對經濟的影響就越大。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做了一個"初步的評估",認為新型肺炎可能令中國的GDP減少1.2個百分點。


作為對比,2003年SARS期間,國際投行將中國GDP增長預期平均降低了0.5個百分點。雖然後來的實際增速比2002年還要快,但這並不能掩蓋SARS衝擊經濟的事實。


肺炎疫情將如何影響我們的


有之前講的消費下滑、部分經濟活動中斷、失業率提高以及GDP增長減速做鋪墊,宏觀經濟形勢惡化就容易理解了。一方面,經濟生活萎縮,財政收入勢必減少,但疫情防控對財政支出的要求反而增加,這必然導致財政赤字增加、財政能力減弱。另一方面,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趨於大幅增加,而隨著經濟基數縮水,槓桿率反而會進一步上升,由此宏觀、微觀層面的金融風險一併增加。


04 政策預測


從預測的角度看,此次疫情可能成為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催化劑。適度放鬆貨幣政策,引導LPR往下走,向餐飲、交通、旅遊、零售、製造等行業定向提供稅收優惠等,都是必要的選項。另外,幫助失業人員,特別是缺乏良好社會保障的農民工再就業,也是題中之義。


肺炎疫情將如何影響我們的


當前全社會對於經濟前景的信心相對脆弱,需要一波刺激來增強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