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十年代價:你的每一包奶粉都多付了錢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視頻:“三聚氰胺”事件十年回顧和分析


無法遺忘 負重前行

——“三聚氰胺事件”十年

2008年夏天,近30萬嬰幼兒因食用問題奶粉出現泌尿系統異常,六名幼兒不幸去世。一時間舉國震驚!這一事件也在成為了中國食品安全的分水嶺。

十年後,如果你問,中國奶粉還有“三聚氰胺問題”嗎?答案是:沒有。連續多年,監管部門公佈嬰幼兒配方奶粉抽檢合格率已達99.6%以上。但另一方面,民眾對國產奶粉仍心有芥蒂。

十年鉅變,中國的奶粉足夠安全了嗎?為了這份安全,我們付出和得到了什麼?

事件溯源

2008年6月28日至9月8日,位於蘭州市的解放軍第一醫院陸續收治患有腎結石症狀的患兒14名,患病嬰幼兒均食用三鹿某款奶粉,事件引起外界關注。其後人們發現,全國各地兩月以來相繼有多例類似事件發生,輿論譁然。

9月13日,黨中央、國務院啟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級響應。“三鹿奶粉事件”被定性為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問題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為加入的。12月23日,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宣佈三鹿集團破產。09年1月22日,三鹿系列刑事案件一審宣判,多名被告人被判處死緩、無期徒刑或二年至十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至此,轟動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告一段落。

三鹿集團雖已傾覆,“三聚氰胺奶粉”卻成為時間抹不去的傷痕。每個人都在問,為何會發生這樣一起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

這個事件,本質上就是摻假,現在時髦的說法叫食品欺詐。性質上就摻假,摻假就是犯罪,除了違反了食品安全法以外,它這樣一個,由於它的規模和它的後果,決定了它是刑事事件。

作為這個裡面的欺詐的這部分的企業,對於他們來講,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是缺乏誠信,無視國家的法律法規。作為政府來講,暴露出來的問題,是監管的漏洞。因為事情的發生,肇事者是收奶站,這是已經非常清楚的。

收奶站質檢總局說不歸我管,因為這個奶還沒到我企業,農業部說這個收奶站也不歸我管,因為這個奶已經離開了奶牛。所以這個監管的空隙,再加上這個收奶站的不法分子的故意欺詐、摻假,所以這就是造成這個事情的(主要原因)。

“三聚氰胺”十年代價:你的每一包奶粉都多付了錢

陳君石院士談三聚氰胺事件性質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羅禕:

在商業的推動下,又沒有監管,大家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加這個東西(也就)不可能去監管這個東西對吧,所以加5%、10%、15%就沒有底線了,一直加到對我們的孩子產生傷害的這麼一種程度,所以這個事件從背景上來講,還應該就是市場的拉動和我們整個國民對營養需求的拉動造成的真空,給商業留下的真空,給不法商販造成了可乘之機,那我們的法律法規,相關的過程管理的手段,都沒有跟進的情況下,出現了這麼一個事件。

“三聚氰胺”十年代價:你的每一包奶粉都多付了錢

羅禕研究員分析為什麼會有奶粉摻假

十年變革

“三聚氰胺事件”暴露的不只是乳製品行業的問題,也敲響了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的警鐘,此後,中國的食品領域開啟了體制、標準、法規等全方位的改革。

從行為上來說,三聚氰胺事件是一起食品摻假事件,因此,首要的工作是針對食品摻假的整頓。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首席科學家吳永寧的介紹,2008年後,相關部門開始發佈“食品中容易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濫用的食品添加劑的名單”,即“黑名單”制度。除了“三聚氰胺”,大家耳熟能詳的“吊白塊”“蘇丹紅”,都屬於這個名單之列。到2012年,相關專家分六批完善了這個“黑名單”,這一工作為食品安全檢測和執法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不過,更急遽的變革體現在法規標準的修訂以及監管制度的變遷。三聚氰胺事件直接促使了2009年版《食品安全法》的加快發佈,《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行業法規也相繼發佈。

2010年,《生乳》國家標準發佈,該標準因為降低了“細菌總數”和“蛋白質含量”兩項指標而備受爭議,反對者稱是犧牲了乳品質量,支持者則認為這一指標符合國情,能保護奶農利益,不太高的蛋白質含量指標有助於消除摻假動機。而根據業內消息,目前生乳國標正在修訂中,不久將迎來新的標準。

陣痛過後的中國奶業,也堅定了提升規模化、組織化的道路,大企業紛紛自建牧場。根據公開數據,2009年,全國存欄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僅23%,也就是說絕大部分原料奶來自小農戶,到了2018年,這一比重提高到了58.3%。與此同時,規模牧場100%實現機械化擠奶。

不過,奶源的改進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奶業的革新是全方位的。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原理事長宋昆崗:

為什麼說中國的產品質量是最好的產品,世界上最好的產品之一?大致有五個原因。第一個是標準。首先是標準我們比國外的高,我們2010年修訂的標準是參照CNC的標準,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參考歐美國家的標準,結合我們國家的營養推薦,我們推薦的營養素含量,我們國家也有,標準技術含量高是最嚴的……

在宋昆崗看來,除了標準高,中國奶粉的原料也是最好的,奶企使用的是世界一流的技術裝備,企業管理規範,奶粉企業都建立並認真實施了HACCP管理體系,所有產品都能做到可追溯,同時,國家的監管也非常嚴格,這些因素共同保障了中國奶粉的產品質量和安全。

相對於奶粉企業“苦練內功”,監管方式的轉向更引人注目。2015年,再版的《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國家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實行嚴格監督管理,即對奶粉業實行“配方註冊制”。所謂“配方註冊制”,可以理解為產品的“執照”。

儘管在《食品安全法》中僅僅規定需要進行配方註冊,但是在具體實施的管理辦法中,卻增加了對每個企業可以申請的配方數量的要求。具體來說,即每個奶粉生產企業最多不能超過3個系列9種配方。

監管機構希望通過這種“發執照”的方式,可以淘汰掉一部分實力不夠的企業,壓縮市場上的嬰幼兒奶粉配方數目。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數量的“限購”反倒引起了“飢餓營銷”的效果,加劇了企業多申請的意願。特別是那些本來市場上配方比較少的企業,出於對申請不確定性的擔心,所以需要儘早佔位,也導致每個有資格申請的企業都會滿額申請。

截止到2019年,監管部門共審批通過了近1200個嬰幼兒奶粉配方,目前仍有不少申請在排隊中。不過,通過這種行政手段來調控市場其成本收益是值得探討的。

由於大部分產品是已經在市場出售多年的產品,企業需要重新根據新的監管要求對這類產品進行註冊,企業對此並不完全認同。據業內人士透露,企業每申請一個配方,其投入動輒在百萬元以上,配方多的企業投入以千萬元計,這些成本無疑是要轉嫁給消費者的。

與此同時,管理配方申請的監管部門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應對海量的法規和文件,同時還要承受“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事實上,超出審批時限成為常態。企業與監管機構都有苦難言。

陳君石:

關於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配方的註冊,全世界中國是獨一無二、空前大概也會是絕後。空前,就是說以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要求嬰幼兒奶粉的配方註冊,而不是企業註冊,是配方註冊。絕後。我相信今後也沒有其他的國家會仿效中國。

那麼怎麼看這個事情?你們的問題是確實勞民傷財,不是沒問題。但是今天我要說的這個事,看來在現階段,還是有用的。我們當初食藥總局的初步的摸底,全國大概有5000多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配方,一百多個企業批准生產的,這說明什麼?潛在的風險,對不對?那麼現在中國註冊基本上一百幾十個都註冊,不能說沒有新的。你不能不說現在一千多個比5000個好啊,那大家都覺得好。你看看,國外的企業產業主要開發。只有中國企業,同樣的成分,同樣的產品,到這個省註冊一個配方,到那個省又去註冊一個配方,這是幹嘛呢?那現在都沒有,沒有必要。

劉學聰:

從我來看,確確實實中國的政府監管、政府的行政手段,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影響了干預了市場競爭行為,這點上我們絕對不迴避。老實說從各個領域都可以看得到,因為中國社會主義國家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向下這種轉變過程當中,這些問題都是存在的。

嬰幼兒奶粉註冊制度,我認為是特殊情況下,特殊時間節點適用的管理制度,它不會是一個長期的,不會是一個永久的,本身不是永久的。

所以說我也認為你在奶粉,在食品安全監管上,確確實實我們的弦繃得很緊,我們的監管的制度和壓力確實給企業很大,我們的成本代價確實很高,但是這種成本和代價在現行的中國社會發展階段層面,在當下食品安全形勢這樣的一個整體層面,我認為這些制度都是合適,這些監管要求也是需要。

“成績單”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奶業已經過了一段不尋常的歷程,進入了另一個階段,這些變化有些是體現在數據上的,有些是數據看不到的。

劉學聰:

這十年看來,很多社會評價說我們中國乳業發生了叫做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嬰幼兒奶粉,包括乳製品,在安全上確確實實有非常明顯的進步與提高。現在我們的乳製品的抽樣合格率每年都在99.5%以上,如果說一句話就是說基本上我們的乳製品過了食品安全關,就是在安全上應該是都沒問題了。

陳君石:

十年以後,中國的乳品(廣義的乳品),不論是在質量,還是安全上面,應該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覺得他第一個主要的表現不是合格率,我們等下再談合格率。最主要的表現是沒出問題。沒有。再出過什麼問題?三聚氰胺徹底沒有。其他質量方面、汙染方面,只有偶發事件,我覺得這個盯得緊的監管,我們整個的乳品行業最近幾年就沒有發生過任何真正稱之為食品安全的事件。這個本身最說明沒問題。

當然,政府部門很願意用合格率來說話。合格率作為風險交流的信息,是很有用的。假如我們有十年以前的合格率,同樣的指標,同樣的檢測方法,那麼現在比如說合格率是99,當時是95,那你說我有進步,這當然可以。但這仍然不能說就沒有問題了。但是不管怎麼樣,合格率99總是好的。

“後遺症”

十年過去了,奶粉企業要應對的食品安全問題可能跟十年前已大不相同,但是,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至今,奶粉企業仍然要配備昂貴的設備,對三聚氰胺項目進行“批批檢”。

陳君石:

檢測三聚氰胺的事情現在都在做,現在仍然在做。所有的奶粉企業都買了至少是幾十萬元或者是上百萬的質譜(檢測儀),其實當初就是沒有必要的。要檢測三聚氰胺,在當時來講是應該的。那麼三聚氰胺剛才我為什麼開始的時候要講這個性質,這個性質就是摻假。

那麼在裡面三聚氰胺的摻假,他是需要相當的量,你下一點點沒有用,對不對?而這個量就決定了我們的檢測手段不需要那麼高明。我們能檢測這個摻假的量就可以了,對不對?那麼在牛奶裡頭摻假的東西,根據國際數據庫,多達上千種,不僅僅是三聚氰胺一個,你可以加的多了。你光單獨檢測三聚氰胺有什麼意義?

所以十年以後,現在再來“批批檢”三聚氰胺已經沒有意義了。

顯然,奶粉裡已不太可能被人為摻入三聚氰胺,而且確實也很多年沒有再出現三聚氰胺超標的問題,但是,沒有人敢再冒“三聚氰胺出問題”的風險了。所以,奶業對三聚氰胺的“批批檢”已不是一個能從技術上解釋的問題,完全可以說是“三聚氰胺後遺症”。

也許,有很多人想抹去“三聚氰胺”在食品業中的印記,至少是物理層面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因為我們所處的互聯網時代,也許我們永遠都不能甩掉“三聚氰胺”這四個字。

中國農大食品學院羅雲波:

創傷的修復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而且還有建立對食品安全的信任,也是需要時間的,跟信任的屬性是完全一致的,就說,一個信任的建立是需要時間,打破信任可能是一秒鐘的事件。

宋昆崗:

你說很多代購,包括買國外的奶粉,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現在這叫國內經濟世界經濟一體化。我們大豆一年從國外進口多少?這個量都非常大。我們從國外進口大豆和進口魚、進口牛羊肉跟奶粉,它都有一樣的原因,這是經濟的原因。因為國外嬰兒奶粉的生產成本就很低,人的價錢就很便宜,消費者買國外產品。

有些人還對中國的嬰兒奶粉存在偏見。我覺得目前我們進口奶粉也好,網購也好,包括從國外備奶粉,但是以質量為考慮點去買奶粉,這個比例越來越少。

結語:

十年來,奶粉似乎不只是一種食品,而是整個社會安全感的象徵。然而,如何生產一罐安全的奶粉,本身並不能脫離一般食品生產的規律。它的特殊性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多。

如何從“三聚氰胺事件”中吸取教訓,做出恰當的改變,為社會治理探索出可行的路徑,這個大課題,可能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