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激流這兩年:重新定義服務者

文|AI財經社 北牧

編| 華記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缺乏想象力的人恐怕很難讀懂左暉做生意的邏輯。

在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看來,經營最重要的是提高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做大企業只是附帶的結果。因此,必須要通過提升服務者的職業價值,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求;當消費者的滿意度達到一定值,反而會進一步激勵更多新的服務者。

於房產經紀行業而言,服務者是促成一筆交易非常重要的變量和要素。這裡的“服務者”不單指房產經紀人,還包括店東、品牌主,還有整個裝修行業中的產業工人、工長、設計師,物業行業中的服務管家等。凡是對交易有益的服務者,提高其價值也會帶來相應的高溢價。

脫胎於鏈家的貝殼找房,兩年前一掃傳統房產經紀的弊病,以互聯網平臺之姿出現在公眾眼前。短短兩年時間裡,這家還在極速成長期的公司實現了從0到0.5再到1的突破。最新數據顯示,貝殼找房已進駐全國110個城市,入駐合作新經紀品牌超過250個,連接經紀門店超過4萬家,服務超過37萬經紀人。

然而,即便作為中國房產經紀行業裡一支充滿戰鬥能力的隊伍,貝殼找房也不得不承認,當前整個經紀行業還存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直到今天,房產經紀人仍舊無法完全擺脫“黑中介”的帽子。行業普遍存在從業時間過短、人員流動性大、平均工資低等問題。

為了找到解決辦法,以數字化賦能服務者,加速構建經紀人的成長體系,並以門店為基礎核心運營整個產業鏈,成為貝殼找房的核心任務。

左暉說,在過去的兩年,門店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處在整個產業鏈軸心的位置,“我們都是希望於把所有的門店,門店裡的服務人員,店長、店東、經紀人提升他們的能量。”

貝殼激流這兩年:重新定義服務者

(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


藏在大山裡的數字化生意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劉德帥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職場困境。

貝殼的地產經紀劉德帥,最近有種“出師未捷”的苦悶。剛入職不滿三月,即遭遇這波疫情的衝擊,春節期間被困家中,與客戶保持電話聯絡都很難,更別提渺茫的簽單可能。

劉德帥的老家在雲南的偏遠鄉村,山上只有五戶人家,平日裡,山中信號很差,連網絡都沒有。貝殼找房為經紀人工作提供的新技術,比如VR帶看等,他都無法派上用場。

信號問題似乎阻斷了劉德帥想利用假期,積累客戶的計劃。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機會。“有一次上山的時候,我發現這裡的信號最好。”劉德帥所說的位置,是在他家東南方向2公里的山坡上。iu

在賺錢養家的壓力下,人的創造力是能被完全激發的。劉德帥回家拿上鋸子、繩子和木板,用了四個多小時,一個臨時的辦公場地就這樣搭建好了。他把米袋子放在架子上,用來遮陽擋雨。於是每天上午9點,劉德帥的身影準時在山上出現,直到晚上6點下山。

儘管劉德帥的起步條件落後於其他經紀人,但在他看來,疫情期間不能線下看房,經紀人必須利用好VR帶看。“VR帶看是平臺推出不久的工具,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和別人都在同一起跑線,如果我不努力就會落後,還會給團隊拖後腿,所以我必須抓住這次機會。”

今年3月,劉德帥終於開了第一單。

從3月下旬到今天,劉德帥大部分客戶都是通過VR吸引過來的。對於VR這個新工具,他認為最大的作用在於“原來客戶可能線下看房跑很多趟,但是因為信息不準最終都白跑,現在有了VR,他們首先就能在網上相對準確的看到房源信息,這樣看房成功率能更高,為客戶節省了大量時間”。

貝殼研究院聯合中房經聯發起的《2020年新冠狀病毒對中國房產經紀影響》調研數據表明,春節假期期間,VR房源量同比增長2倍,VR帶看量比去年同期增長約7倍;疫情當月,VR房源量同比增長近2倍,VR帶看量同比增長約5倍。

截止目前,整個貝殼平臺上掃描重建的VR房源數量超過400多萬套。

貝殼激流這兩年:重新定義服務者

(劉德帥的“硬核”辦公桌)


科技賦能的鉅變


VR,只是貝殼給整個房產經紀行業帶來的改變之一,更多的變化還在發生著。這些改變,不只出現在像劉德帥這樣的經紀人身上,還有和張晶凱一樣,加入貝殼找房的店東們。

在房產經紀行業摸爬滾打了13年,2018年張晶凱從大連鏈家辭職,本打算單幹的她接到了加盟品牌德佑伸出的橄欖枝。那時的德佑是貝殼找房平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在鏈家工作多年,張晶凱對貝殼平臺倡導的價值觀十分信任。不過最初,她也看不清貝殼究竟在做什麼。

貝殼成長速度之快,讓張晶凱時常推翻自己。直到2019年的一場交易,她才理解貝殼做生意的邏輯。

2019年,張晶凱的門店接待了一位賣房客戶。但對方表示,自己只是幫朋友代售,真正的業主因常年在外地,不方便回來,所以他希望中介儘快找到買家,等一切談攏後,再讓業主抽出一天時間直接趕回來辦理簽約。

有生意可做,張晶凱自然高興,但複雜的情況接踵而至。業主有兩套房源準備出售,這也就意味著,他們要給兩套房子同時找到買家,並且要跟三方約定同一時間簽約,如果再遇上買房者需要貸款,他們還得跟銀行協商辦理進度。

張晶凱並不擔心找不到合適的買家,她只是擔心,這場交易涉及多方,為了讓每個人獲得更高效的服務體驗,中介需要平衡辦理時間和流程進度,這是一次不小的挑戰。“業主只有一天時間來大連,我們希望他能在這一天裡把兩套房子都出手,順利拿到錢。”張晶凱說,每一個環節都不允許她有任何失誤。

在找到買方,談好價錢後,張晶凱聯繫了大連貝殼交易中心。在說明情況後,貝殼給這位業主提供了VIP極速辦理業務,即“T+0批貸、T+1放款”。

這也是去年,為了提升客戶交易體驗,貝殼在全國平臺交易發起的提升時效的服務。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開通綠色通道,甚至與部分銀行實現系統直連、優化資料傳輸、個別銀行審批師還入駐貝殼交易。

“貝殼幫我們約了銀行領導的時間,放款速度很快,真的是在一天之內,業主和兩個買家同時簽約。而且買家還說,以後他們要是賣房,就來找我。”張晶凱很興奮,事後這位業主的朋友對她的服務速度表示非常滿意,“用我們大連話說,他感覺在自己朋友面前特別展樣兒(有面子)。”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貝殼找房陸續上線VR售樓部、租房及二手房在線簽約、資金存管等功能。疫情期間,貝殼找房還推出了線上貸籤項目,“以前買房子需要準備很多資料,然後要打印出來、簽字、郵寄到相關部門、郵寄回來,如果中間有出錯還會浪費更多時間。”

這意味著貝殼找房走完房產交易線上化最後一公里。對此,貝殼找房CEO彭永東表示,科技的力量會給產業帶來非常大的變化,線上工具也可以放大經紀人的價值。

原先完成一個合同需要兩三個小時,10多處簽字,但現在,通過線上只需20分鐘就能解決。彭永東認為,隨著行業數字化程度的加深和服務者價值的凸顯,會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貝殼找房的新居住平臺生態中來。

對於希望提升行業效率的貝殼而言,將一家又一家的中小房產經紀品牌引入平臺,靜下心來把平臺的一磚一瓦建設好,是一件漫長而又艱鉅的任務。但左暉始終信奉“慢就是快”、“做難而正確的事”。

多年的行業經驗告訴左暉,在互聯網對各種傳統商業模式顛覆的今天,房產經紀行業要想在產業互聯網紮根,最可行的就是做服務型的平臺化企業。目前,貝殼找房正在通過花橋、貝殼經紀學院的相應賦能計劃,給經紀人、店長和店東提供幫助。

只有服務者本身發生改變,才能帶動整個房產經紀行業實現大幅提升。

貝殼激流這兩年:重新定義服務者

(貝殼找房CEO彭永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