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暉升級新居住 以“數”賦能服務者

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
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

  樂居財經 張丹 發自北京

  “從0開始”需要莫大的勇氣,因為這打破固式的重塑,結果無非兩種:成功、失敗。但不開始,永遠不知道結果。

  兩年前,掌舵人左暉以“攪局者”的姿態推出貝殼找房(以下簡稱貝殼),定位“技術驅動的居住服務平臺”,不僅在於打破中介舊規則,更意在顛覆整個行業。兩年後,左暉的追隨者在增多。

  貝殼的質疑聲少了,加入者多了;反對的聲音弱了,認同的群體變大了。截止到4月23日,貝殼找房平臺有超過398116名經紀人,店長、店東和超過250個品牌和品牌運營團隊,平臺上全中國超過400多萬房子被VR數據化……

  在貝殼2020新居住大會上,左暉說已經看到了行業的初變化,“有人開始以門店為基礎核心去運營整個產業鏈,門店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處在整個產業鏈軸心的位置”;貝殼CEO彭永東深有感觸地說“以前會有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做貝殼,現在這樣問的人越來越少。”

貝殼找房CEO彭永東貝殼找房CEO彭永東

  從獨秀的鏈家模式到共贏的貝殼模式,從競爭型思維到合作型思維,左暉的目光不侷限於眼前,而是更長遠的行業未來。

  “數據、效率、價值、職業、長遠”這是左暉在2020年新居住大會上提及最多的詞,也是貝殼這兩年一直在做的事。

  深入產業互聯網腹地的2年裡,貝殼跳出行業“各自為政”的傳統思維,用開放的資源聚合全行業的服務者,來打造一個居住服務的生態圈。這兩年,貝殼更多的是拋開具體業務的“小”,探尋新居住未來的“大”。

  拓寬“新居住”邊界   

  兩年,貝殼在持續突破自己,也在顛覆整個行業。

  貝殼的突破在於邊界的拓寬,不僅限於“找房”,而是所有與居住相關的服務。這兩年,貝殼將新房、二手房、租賃、裝修、社區服務等簽約後的居住服務都納入到平臺體系內,這也成為了貝殼新居住戰略的核心,技術的迭代升級也是圍繞著這些服務。

  從2018年4月23日貝殼面世之後,此後,4月23日便成了貝殼“新居住”大會召開的固定日子。貝殼在做什麼,貝殼要做什麼,新居住究竟新在哪裡,這是業界問的最多的問題,也是新居住大會每年召開的絕大部分意義所在。

  貝殼在做什麼?這是左暉和彭永東一直在談,也是經常問自己的事。在左暉的規劃裡,貝殼是一個連接者。“原來每一家店面都是信息孤島,未來我們希望把信息通過有效率的方式組織起來,這是貝殼的核心思想。”

  用合作的思維來運營這個產業,貝殼新發布的六大戰略和七大新品就很好地詮釋了“合作和效率”。2020新居住大會上,貝殼推出了AI設計、被窩家裝、社區小程序、樓盤字典Live等六大戰略,以及包括小貝助手2.0、經紀人帶看助手、貝殼銀行資金存管等七大新品,將貝殼兩年的進階之路淋漓盡致地展現,充分釋放了貝殼在線上化領域積累的能力,加速推動行業的升級提速。

  那麼“新居住又新在哪裡”。彭永東解釋道,所謂的“新”是相對“舊”而言,底層的邏輯是:原來覺得不重要的是現在變得重要了,貝殼“新居住”的核心便是基於此變化而做的四件事:對客戶好、對經紀人好、合作、線上。

  而對於“新”,左暉更傾向於說貝殼對整個產業所帶來的變化。“產業互聯網的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從來不寄希望於貝殼在整個居住領域能佔到多大的市場份額,我們希望給產業帶來一些變化,而這變化的核心就是把門店放到產業鏈軸心的位置。”

  門店作為行業很基礎的物理單元,一直處於低收入狀態,但卻很少有人真正去在乎這件事。左暉擺出三組數據:行業經紀人人均GMV大概350萬/年;經紀人平均收入5萬/年,店面平均GMV為2000萬以內/年。“我們要向行業的低收入宣戰。”這個帶著火藥味的話題正式左暉想要努力的方向,也是貝殼的核心。

  “2020年希望達到中產線的門店達到1/4,約為1萬家,達到溫飽線的門店達到1/2,約為2萬間,2025年有90%的門店可以躍過溫飽線。”這是左暉給貝殼定的目標。

  數字化交易閉環

  效率是貝殼反覆提及,也是工作的核心發力點。簡單來說,貝殼作為平臺,找合適的人,用工具為人所在的店賦能,然後提升整個工作的效率。

  左暉也指出貝殼的戰略打法,已經將競爭維度從品牌與品牌之間,轉移到門店本身的效率提升。

  而數據是就是撬動支點的工具,數據是科技的底層,是知識和技能。

  “貝殼已經全面實現交易線上化閉環。”彭永東在大會上宣佈,2019年下半年至今,貝殼找房陸續上線VR售樓部、租房及二手房在線簽約、線上貸籤、資金存管等功能,這意味著貝殼找房走完房產交易線上化最後一公里,實現房產交易數字化閉環。

  “數據一定會改變產業,數據會讓你更懂消費者,消費者也會更懂你,這一定是產業未來會發生的改變。”左暉這麼描繪數據的作用。彭永東說,數據可以降低不確定性,數字化和服務者相互定義,工具放大了所有能力好的經紀人。

  貝殼新技術的迭代升級都是基於龐大的數據庫。以貝殼經典的樓盤字典為例,數據從過去的靜止變為動態,升級成了樓盤字典Live。彭永東介紹,數據被重新激活,樓盤字典Live展示了全國樓盤的實時動態,包含被諮詢、被VR瀏覽、被線下帶看等多個維度動態數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貝殼是一家數據公司。

  據統計,貝殼已連接約4萬家店面,37萬經紀人。兩年的時間,服務者的數量翻了20倍,從2018年的2萬到如今的約40萬。

  這些店面多分佈在近30箇中國最好的城市裡,這些經紀人身處在距離社區較方便的位置。於是,社區生活小程序作為大會的新亮點推出,貝殼繼續深化面向社區場景的便民居住服務。今年3月,基於門店發生的社區連接和服務就超過40萬次。

  “學會用數據”左暉迫切地想讓行業的人知道這一點,現在的經紀人要被數據武裝起來,才能在居住領域這條路上向前邁進。

  “未來整個產業的競爭是基因戰,是長期主義基因和短期主義基因的競爭。”左暉解釋道,你的基因強,所在的門店就會得到更快裂變式的發展。所謂的長期主義是對ACN文化的遵循,不僅能夠獲得自我成長,也將最終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

  他補充道:“不要抗拒競爭,因為競爭才剛剛開始,如果你未來不能夠適應這樣一種狀況的發生,只能是被淘汰的。”

  職業化切入3000億佣金市場

  “將所有資源攤開給經紀人共享”貝殼重塑的這種競爭新法則,打破了行業傳統思維,也將經紀人推到了競爭的風口,“如何保飯碗”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

  “我能理解有人想在比較混沌的狀態下廝殺出一條血路,但我覺得更多人希望在明確的規則下,公開透明地努力競爭。”這是左暉想帶著貝殼走的路。

  貝殼所推崇的不是利己主義的廝殺,而是普惠式的合作。左暉認為,平臺的價值在於,讓任何一個服務者能夠活下來、活得好,並不斷獲得成長。

  在佈下競技場的同時,貝殼也不斷地賦予競技者“武器”,那便是貝殼持續輸送的技術、門店助燃計劃、經紀人專業化教育等工具。

  截至4月23日,貝殼連接店長、店東和超過250個品牌和品牌運營團隊,連接經紀人超過37萬。依託龐大的數據支撐,貝殼模式已經完成了從0到0.5的躍升。

  關於0.5到1的界線,彭永東認為,“1意味著在一個城市裡有更多人來認同貝殼。”這認同的背後自然離不開貝殼自我價值的提升,價值的核心落腳就是撐起門店的店東、店長和經紀人。

  左暉認為,經紀人、店長、店東群體不是“誰的人”,他們就是自己,需要的是基礎設施。

  貝殼就在不斷地夯實這個“基礎設施”。在2020年,貝殼繼續淨化ACN合作生態,二手房服務承諾深化落地、新房無理由退房承諾;針對不同等級的門店,提供不同形式的扶持和賦能;針對店東群體,推出三大計劃“花火計劃”“領航計劃”“深潛計劃”,來提高店東和門店效率;貝殼店東職業化學校——花橋學堂在2020年將推出面向加入貝殼體系半年內的店東的線上培訓產品,提供根據價值的BROKER認證權益。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專業、關注職業這件事情,也更有操守了。”談及變化,彭永東提到了這一點。在他看來,新居住的兩條主軸就是科技和服務者,這是兩條永遠交錯、相互迭代、相互定義的主軸。一方面通過數字化將數字空間與物理空間實現連接和重塑,另一方面提供新居住服務者新供給,中國第一代職業經紀人已經在路上。

  作為行業佈道者的左暉,將門店放到核心位置,著力打造以“人店”為基礎的產業鏈建設。在他看來,人起來了,店就起來了,人店起來,整個產業都會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