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提起《西遊記》可是鼎鼎大名,“唐僧騎馬咚裡個咚,後面跟著個孫悟空”,小孩子都會唱。更是影視劇改編的大熱門。從五毛特效的86版,到笑中帶淚的大《大話西遊》,再到近幾年每年一部的賀歲大片。不僅國內大熱,國外也熱度不減,有辣眼睛的越南版,還有孫悟空跟觀音瞎搞的美國版。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西遊記中為人熟知的BUG

《西遊記》中塑造的各種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但是西遊記中也有一些BUG,比如以下這幾個:

1.貞觀十三年:第一回陳光蕊被害、陳玄奘出生都是貞觀13年,唐僧一出生就20多歲了?

2.第九回:袁守誠卦攤“兩邊羅列王維畫,座上高懸鬼谷形”:王維生於701年,在貞觀的70多年以後,貞觀時期如何能掛王維畫?

3.第七十一回:紫陽真人張伯端出場:張伯端是300多年以後的全真道人,怎能到唐代成仙?

以上三處BUG,已經有較多的讀者提到過,此處只是拾人牙慧,所以我們只作簡單羅列。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那些不太被人知道的BUG

但這樣的BUG是否只有這三處呢?

西遊記讀了好多遍,還真沒太注意過。舊書不厭百回讀,通過再次的仔細閱讀,發現至少還有以下幾處硬性BUG,就算吳承恩復生也無法自圓其說。

按書中的描述,師徒四人取經從出發到完成,發生在大唐貞觀十三年至二十七年,即公元640-654年(實際上貞觀年號一共只有二十三年,即627-649年,唐僧師徒回長安時,李世民已經死了5年了。但吳承恩在第九回通過陰司判官給李世民加了十年陽壽,以自圓其說。)

西遊中的很多書籍、詩詞、稱呼,提前出現了60-700年!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1.明代的錦衣衛抓唐代的妖怪:

出自第六十二回《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

唐僧師徒路過金光寺,捉了兩隻倒黴妖怪:奔波兒霸與霸波兒奔,國王命人提審,派出的人居然是“錦衣衛”。

原文寫道:

那國王急降金牌:“著錦衣衛快到金光寺取妖賊來,寡人親審。”

而這一官職,原本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設置的“拱衛司”,掌管皇家儀仗與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首稱錦衣衛,在唐僧師徒取經700多年以後。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2.唐朝的漁夫吟宋代的詩:

出自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長安城漁夫張稍與樵夫李定,倆人在長安城大街上拉家常,都是文化人,不登科的進士,能識字的山人。這一番漁樵攀話,互相唱和。

末了,張稍引用了一句名句詩:

張稍道:“李定,我兩個真是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這是一句名句,出自北宋著名詞人和靖先生(梅妻鶴子那位)林逋的《山園小梅》,原詩如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林逋生活的年代在967—1028年,在唐僧師徒取經的300多年以後。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3.唐朝的高僧知道宋朝的《脈訣》

出自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孫悟空顯能耐,裝模作樣的給國王懸絲診脈,問症開方。唐僧自家的徒弟自己心裡有數,心說這猴子一天醫沒學過,哪裡懂看病,於是問了孫悟空一句話:

“你那曾見《素問》、《難經》、《本草》、《脈訣》,是甚般章句,怎生註解,就這等胡說散道,會甚麼懸絲診脈!”

提到的這幾本醫書,《素問》《難經》的成書年代都早於唐朝,沒有問題。《本草》因在唐之前的南北朝時期便有《本草經集註》,不一定專指明代的《本草綱目》,也能說得過去。

但《脈訣》一書,卻成書於南宋1189年,由崔嘉彥(1111—1191)編寫,在唐僧師徒取經的500多年以後。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4.豬八戒讀過北宋的《百家姓》

出自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

孫悟空在風仙郡聽聞郡王複姓歐陽,覺得奇怪。見過識廣的猴哥,反被“愛讀書”的豬八戒取笑了

八戒道:“哥哥不曾讀書,百家姓後有一句上官歐陽。“

《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年,因在宋代編寫,所以首姓為皇家之姓——趙,接下來的錢、孫、李幾個姓均是取自於宋代的皇親。

八戒說得沒錯,在書的後半部分,確實有歐陽這個姓

遊竺權逯,蓋益桓公。

万俟司馬,上官歐陽。

看來豬八戒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不僅愛讀書,還能背書,只可惜他讀的這本《百家姓》要等到300多年以後的北宋才能出現。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5.唐代的秀才讀過宋末的《事林廣記》

出自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唐僧師徒在天竺國寇員外家,對他家的兒子講自己來自南澹部州的大唐時,老員外的兩個兒子很驚訝:

秀才道:“我看《事林廣記》上,蓋天下只有四大部洲。我們這裡叫做西牛賀洲,還有個東勝神洲。想南贍部洲至此,不知走了多少年代?”

若說神仙能穿越,這兩位可是實打實的凡人,但他們口中所說的《事林廣記》是一部日用百科全書型的民間書籍,由陳元靚編撰,成書於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在唐僧師徒取經約600年後。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6.王維的《輞川圖》

出自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

唐僧師徒來到金平府慈雲寺,見慈雲寺後園奇花異草、峰巒迭翠,“金谷園富麗休誇,《輞川圖》流風慢說”。

看來吳承恩對王維情有獨鍾,可能是王維號稱詩佛,代入到講佛性取佛經的故事中比較應景,也可能是王維這種淡泊空靈的心態跟老吳比較合拍,所以吳承恩才讓他的畫不辭辛勞的穿越了兩次。

王維(699-761年),輞川圖是其晚年所作,應在公元740年後,在唐僧取經100多年以後。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吳承恩啊吳承恩,我以為你是小說界的大神,沒想到也跟今天的網絡神小說一樣,犯這樣硬性的常識錯誤。

如果是今時今日的某位網絡小說家犯了這樣的錯誤,早就被讀者噴死了。

為什麼吳老爺子犯了錯誤,卻很少有人噴,反而一成書就大火,紅了一千多年,成為了四大名著之一呢?

我們來看一看吳承恩這本小說創作的背景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1.吃飯是第一生產力,不停加更,疏於細節。

《西遊記》大部分創作於1570年以後,此時的吳承恩剛剛辭去了荊王府紀善,回到了江蘇淮安的故里。紀善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相當於王府的教書先生,俸祿並不優厚,沒存有什麼錢,那個時候也沒有養老保險。

回家老家的吳承恩,要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吃飯。

神仙要吃飯,壓在五行山下的孫悟空,還要喂些銅汁鐵水。而唐僧師徒取經途中,吃飯一直是困擾他們的大問題,經常為化齋而頭痛。

吳承恩也有這樣的煩惱。

按照《淮安府志》的記載,吳承恩晚年以賣文為生,放蕩詩酒,貧病以終。

而吳承恩晚年賣的文章,正是這本《西遊記》。

莫言曾說過:“飢餓使我走上創作的道路。”

當時的吳承恩的寫作,可能並沒有太高大上的目的,想要成為流傳千古的四大名著之一,更多是為了換一壺老酒,幾斤白麵。

刺激他不斷創作的,很可能是來自於他腹中一陣陣傳來的飢餓感,他只有像今天的職業網絡小說家一樣,拼命地加更。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從小說的結構我們也能看得出來,自從師徒四人踏上西行之路後,每一難的套路基本都相同:妖怪抓走唐僧、孫悟空搞不定、上天搬救兵、神仙出現、收伏妖怪、繼續上路。按照這個套路,如果吳承恩願意,可以再更100回。

這樣的創作目的,對於細節時間上的考究,會不那麼嚴謹。趁著熱乎,趕緊賣錢,才是王道。

他的買家,不是出版社,而是說書人。

明朝的說書人,本身就是流量主播,一個出色的說書人,相當於網絡大V,甚致可以養活一個上規模的茶樓。孫悟空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是流行的大IP,都能招來不少的聽眾。但一直缺少系統連慣的故事,《西遊記》的出現,正好滿足了這個需求。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2.流量是萬惡之源,為了流量的妥脅

評書的受眾是面向廣大不同層次的聽眾,有文化人,也有文盲。為了更加緊密的抓住聽眾,讓聽書人有代入感,書中描寫的人和事就不能太過生澀與高深,必須寫一些當下人能夠理解能夠接受的事物。

如果完全按照唐代的環境去寫,那就是一部《大唐西域記》。

所以書中的每一個外國,風俗禮儀、姓名習慣都跟當時的大明國內基本一樣的。而國家的名字,除了舍衛國、西女國等簡單的國名與《大唐西域記》相同外,更多的國名是用烏雞國、小兒國、車遲國等完全口語化的名字。

900年前的大唐貞觀盛世,對於明代嘉靖年間的人民是一個遙遠又陌生的朝代,廣大的聽眾並不太關心大唐的人們吃了什麼,讀了什麼。他們只關心那個猴子如何戰天鬥地,降妖除魔。按今天的話說:讀者要看的是“爽文”,而不是歷史科普文。

為了易於傳播,作者只能把一個唐朝的故事,融入到了明代的生活情境中。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3.傳播方式使考據成本高昂,普通受眾無法較真

聽評書,跟我們看網絡小說一樣,是為了聽著爽的,進茶館還帶著筆記本記細節的人很少。而能夠一回不落的從第一回聽到一百回的,也很少。

聽眾的目的不是為了挑刺兒,而是為了享受故事。

評書傳播,跟我們看書不一樣,我們覺得哪裡有問題,可以隨時翻回去再看。評書傳播,是靠說書人一張嘴,說過就聽過過。那時候沒有錄音和回放設備,使得人們去注意細節、分析因果的難度非常大。

即便是覺得某一個細節的年代有問題,考據的難度也非常大。

比如某一位聽眾,覺得王維畫出現的年代可能有問題,他核實考據需要翻閱大量的資料和文獻,沒有辦法像今天一樣,在今日頭條的搜索框裡搜一下,就能瞭解王維的生平。

評書這種傳播方式,使廣大受眾無法考據查實故事中的細節,無法吐槽。沒有負面評價對故事的流傳造成影響,有利於故事的傳播。

4.不完美,是最美的。

天地原本就是不完美的,在中國的遠古神話中,天缺了一角,女媧煉石以補。

西遊記中的幾位主角,每一個都是不完美的:唐三藏優柔愚昧、孫悟空好鬥嗜殺、豬八戒貪懶好色、沙和尚木訥少言,就是這樣一個不完美的團隊,經歷了81難的考驗,完成了取經大任。

但取來的經書,也是不全的,在通天河曬經書時,就缺少了幾頁。唐朝高僧是這樣說的:

天地本不全,經文殘缺也應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為也。

月滿則虧,水滿而盈,“完美”的境界,既是最高點,也是最終點,沒有了進步的空間。概因萬物不全,不夠完美,所以我們才會不斷努力,生生不息,以無限接近完美。

西遊記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塑造了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在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獨具魅力的藝術形象前,人們沉浸其中,驚歎不已。孫悟空豬八戒的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淺析《西遊記》中的硬BUG,及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