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談: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對症下藥才最有效!

在中醫看來,氣是組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都依賴氣的作用,到了肝,發揮肝的生理功能時,就叫肝氣,還有腎氣,脾氣等,還有一些特殊的氣如營氣、衛氣、宗氣等。

中醫談: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對症下藥才最有效!

氣不足則會胖,血不足則會瘦,對於極胖和極瘦之人來說,平衡氣血總的思路就六個字: 胖補氣,瘦補血。氣血一平衡,胖人就會變瘦,瘦人就會變胖,身體內的各種不適感就會自動消失。養氣血對於女性等於養命。

中醫談: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對症下藥才最有效!

人又為什麼會瘦呢? 有人說,瘦是因為吃得少,營養不良。這話也有點道理,但還是不全面。的確,許多瘦人都是自己餓瘦的,但還有很多瘦人吃得很多,就是不長肉。人之所以瘦,是因為血虛。血虛,火就旺。

食療:

可在健脾丸(黨參、白朮、陳皮、枳實、山楂、麥芽)基礎上加入黃連、山梔子、連翹等。食療上,可以用黨參(或沙參)、淮山、扁豆煲瘦肉湯等以健脾益胃。

中醫藥調理脾胃雖然週期顯得略長,似乎見效很慢,但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而且安全無副作用。

中醫談: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對症下藥才最有效!

按摩穴位:

人體有一個調理脾胃非常好的穴位——足三里穴。此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是治療脾胃疾患的重要穴位,經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幫助調理脾胃。

按摩足三里穴的要訣在於,按壓穴位的時候一邊緩緩吐氣一邊強壓6秒鐘,如此重複數次。另外也可以艾灸此穴位,一年四季任何時候都適宜進行。

中醫談: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對症下藥才最有效!

人之所以胖,是因為氣虛。氣虛之後,人體內氣的運動就沒有了力量,氣化功能就弱了下來。氣化功能一弱,脂肪和其他雜質就不能正常被代謝出體外,於是,人就胖了起來。氣虛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而肥胖則是判斷一個人氣虛最明顯的指徵。

中醫談: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對症下藥才最有效!

胖人氣虛,為什麼會氣虛呢?原因不外乎四種:

一是氣虛,二是陽虛,三是痰溼,四是溼熱。

氣虛,就是說,這個人身體內的氣本來就不足,氣化功能弱,不能氣化掉身體內的脂肪,古人給這類胖子取了一個十分形象的名字,叫“脂人”。多吃小米、豬肚、胡蘿蔔和香菇,因為這些都是補氣的食物。

中醫談: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對症下藥才最有效!

陽虛,

指人的陽氣虛弱,從而引起氣化功能變弱,古人稱這類胖子為“肥人”。

溼熱,指身體內的溼和熱相結合,阻礙了身體內氣的運行,從而造成了氣虛。古人稱這類人為“肉人”。《靈樞·衛氣失常》中說:“肉人者,上下容大。”這類胖子圓乎乎的,渾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

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選擇入脾胃經、具有清熱作用的涼性食材,如綠豆、苦瓜、黃瓜、苦菜、絲瓜、蓮藕、生菜、蘿蔔、梨、柚子等。

中醫談: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對症下藥才最有效!

痰溼,指人體內的氣本來不虛,可是由於身體內有痰和溼,這兩樣東西一結合,阻礙了身體內氣的運行,引起了身體氣虛。古人稱這類胖子為“膏人”,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鬆鬆垮垮。

食療方如紅豆薏米粥、荷葉粥、白扁豆茯苓粥、健脾八寶粥、山藥薏米粥、八珍糕、山藥板栗粥等。但葷腥油膩、寒涼之品不宜多食。

中醫談: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對症下藥才最有效!

穴位按摩可選取太白、豐隆、胃俞、陽陵泉、脾俞、腎俞、內關等重點穴位進行按揉,以達到祛溼化痰的效果。

中醫談: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對症下藥才最有效!

此外,要避免暴飲暴食,忌貪食零食,飲食宜保持清淡,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快走、慢跑、騎車、游泳等體力活動,以有效預防肥胖;減肥控制食量才會瘦下來。

中醫談: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對症下藥才最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