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解財經】西貝快餐屢敗屢戰

西貝的快餐從來沒有做好過。

2019西貝開工年會上,賈國龍說到:“4年了,6000多萬扔進去,西貝五代店(即快餐項目)還沒找到感覺,而且越找越亂,越往深探越發現,這次需要的能力,和西貝30多年構建的能力不一樣。西貝一直是高舉高打,優質優價,但在‘小西貝’探索上,這一套不好使。”

【迅解財經】西貝快餐屢敗屢戰

然而,西貝卻從來沒有放棄對快餐領域的追逐,近日,西貝在其官方平臺發佈了一則將開新快餐品牌的消息。巧合的是,幾乎同一時間,海底撈也在進軍快餐領域,4月21日,海底撈旗下的首家快餐廳“十八汆”麵館於北京酒仙橋開業。

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餐飲百強名單》中,海底撈與西貝分列中式餐飲品牌的前兩名,它們如今的業務佈局是不是意味著快餐行業的春天將至?弓長張又能否承載西貝的10萬+門店夢想?

西貝沒有快餐基因?

2014年,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與賈國龍面談後的評價是,“做企業要做有個性的事,員工都自豪。”

賈國龍無疑是餐飲老闆中相當有個性的那個。不久前他放出豪言,“經過這次疫情,西貝形成了十年戰略,希望到2030年能做成千億銷售。”

不過,西貝當前的營收卻與這個目標相去甚遠。Frost&Sullivan的數據顯示,2018年西貝的營收為53億元,而截至2018年年底,西貝擁有的門店數是361家。

這意味著在同店營收不出現大幅變動的情況下,西貝得開6800家店才能完成這一目標。

火鍋被譽為餐飲業的最佳賽道,而在這一品類中門店規模第一的呷哺呷哺也僅有近千家門店。為此,賈國龍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做快餐,早在2015年底,他就頗具遠見的表示:“只有做快餐才能把西貝推成國際大牌。”

西貝快餐項目的啟動也可以追溯到這個時期,日後大名鼎鼎的西貝三代店(即開在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300~600 平米,50 道左右菜品,也是如今西貝的主力店型)此時也僅僅問世一年。

立項後一年多的時間裡,賈國龍將品牌名從“西貝莜麵工坊”改到“西貝燕麥工坊”再改到“西貝燕麥村”,菜單更是不知幾易其稿。

然而,在西貝燕麥村的封測會上,顧客反映普遍以往對於燕麥面這個品類的認知不強,這讓賈國龍意識到西貝燕麥村或許無法承載西貝的快餐夢想,於是該項目在西貝內部暫停。

之後,賈國龍幾乎是片刻不停地投入了“麥香村”這個二號快餐項目。

2017年7月18日,西貝召開麥香村業務新聞發佈會,首店於北京三里屯紅街開業。據媒體報道,10月5日,西貝挖走了漢堡王副總裁李志宏出任西貝高級副總裁,在外界以為西貝要大幹一場的時候,劇情卻出現了反轉,一週之後,賈國龍宣佈西貝暫停快餐項目,聚焦單業態。

覆盤西貝快餐項目的業務演進之後,賈國龍對外界發出了他的思考:快餐是需要強大系統支撐的食品工業,與中餐大相徑庭,因此之後西貝戰略不會再扎進傳統快餐。

快餐或成為2020年餐飲業的最大風口

突如其來的疫情或許也是快餐的加速劑。

作為餐飲市場中僅次於火鍋的第二大細分品類,快餐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卻遠遜於火鍋,很明顯的表徵就是,火鍋品類中已經出現了海底撈、呷哺呷哺等數家上市企業,而中式快餐則幾乎沒有。

快餐具有和火鍋類似的易標準化屬性。以麥當勞為例,其全球門店超過3萬家,雖然汽車餐廳、室內餐廳、正餐餐廳、24小時餐廳、甜品站、麥咖啡等諸多業態成敗不一,但標準化的核心產品,依然保證了麥當勞的品牌形象和盈利、擴張能力。

快餐的客單價相較於火鍋低了不少,但翻檯率、消費頻次等指標卻又勝之一籌。同時,快餐的連鎖化程度很高,具有強大的可拓展能力。

先行戰略營銷公司的高級戰略研究員劉靜表示:“相對正餐,人少、店小、庫存少的快餐更靈活,免疫能力更強。經歷過疫情,餐飲人更能理解做快餐的好處”,因此餐飲巨頭開始紛紛進軍快餐領域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快餐或許是2020年餐飲業的最大風口

賈國龍曾經說過,快餐需要強大的系統支撐,當前中國的餐飲供應鏈處於起步階段,人才、管理、運營等方面都無法跟海外餐飲供應鏈相比。

因此,不同於標準化程度很高的西式快餐,弓長張的菜品完全是現炒現賣。如今西貝莜麵村在北上廣三地均設立了中央廚房,但其更多的作用也只是完成原材料的深加工,烹飪環節依然是在門店由廚師完成。

中國胃對於食物的熱度有著獨特要求,姜文在電影《一步之遙》中提到過一個名詞——“鍋氣”(鑊氣)。顧名思義,“鍋氣”意為鍋的氣,一碗麵條,從滾燙的鍋內夾出,離開灶臺5步,就沒了“鍋氣”。

這種玄而又玄的名詞,很好地彰示了中國人對口味的挑剔,從這個角度出發,或許弓長張能夠改變大家對於中式快餐普遍味道一般的刻板印象。

不過與現炒隨之而來的則是對操作流程的高要求,這可能也是弓長張接下來最大的挑戰。

劉靜也認為:“規模化和快速擴張,一定是輕模式、去‘人’化的。現炒模式意味著重模式和對人的依賴。烹飪過程的複雜,人員的培訓,必然會影響擴張速度。”

制約中式快餐發展的核心因素

地理環境、氣候物產、文化傳統以及民族習慣等因素造就了我國豐富的餐飲品類,“川魯淮揚湘浙閩贛”八大菜系、“煎炒烹炸煮煎烤燜”多樣化的烹飪方式都是這一特性的體現,這就導致了餐飲產業供給端的極度分散。

這種特性在產業層面的體現則是集中度低、長尾明顯。中國烹飪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Top100餐飲企業的市場份額為5.6%,而美國2017年Top5餐飲企業的市場份額就已經達到了10.6%。

如今大部分餐飲企業都面臨著“中等規模困境”,也就是當門店數量達到十幾家的規模時,會發現過去的採購、品控等環節無法在所有門店標準化,隨之而來的是用戶體驗的不一致,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2014年,由韓寒創辦的“很高興遇見你”在上海開業後一炮而紅,很快就在全國各地開了多家分店,然而頻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讓餐廳的人氣消耗殆盡,至今其門店已寥寥無幾。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餐飲市場的規模已經突破4.6萬億元,而且每年依然保持著8-9%的增速,無論從存量還是增量的角度,餐飲行業都孕育著海量的機會。

“大而不強” 是餐飲業長期面臨的困境。龍頭老大海底撈2019年的營收也僅為265億元,相較於餐飲市場的體量而言,不過九牛一毛。

不過局勢已經在慢慢發生轉變,加華資本副總裁羅子龍對億歐表示:“隨著標準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餐飲行業已經逐步向工業化方向發展,再疊加資本市場的改革紅利,因此當前是投資餐飲業比較好的投資的機會和時間窗口。”

Frost&Sullivan估測2018年我國快時尚餐飲的市場規模為1678億元,在這一市場中西貝以2.9%的市佔率居首,這似乎也從側面印證了西貝莜麵村難以實現西貝的千億野心,因此,賈國龍給出了快餐和線上零售的解決方案。

【迅解財經】西貝快餐屢敗屢戰

2017年,賈國龍全身心投入西貝麥香村之際,西貝三代店的業務模式已經得到了市場的驗證,當時正和島高級合夥人賈林男問他:“你會不會把西貝莜麵村看‘小’了?”

賈國龍的回覆是:“莜麵村開到1000家店比麥香村開到10000家店還難,因為模式太複雜,跑不快。快餐是在大市場裡搶一小塊,正餐是在一小塊市場裡搶一大塊。”

直到現在,賈國龍也依然這麼認為。2019年,西貝線上商城的銷售額已經突破1億元大關,其線上零售的探索已初見成效,但快餐業務卻遲遲得不到市場的響應。

與西貝類似,大部分餐飲品牌的副牌之路都並不平坦。小南國的“小小南國”,俏江南的“妙川”、陶然居的“陶然居嘿鍋”等等,在這之中得到市場驗證的終歸是少數,這也是“湊湊火鍋”、“太二酸菜魚”被行業人士熱議的原因。

保持團隊的獨立性或許是副牌擺脫固有思維的一大利器。和君集團合夥人李雪松也認為“湊湊、太二等能夠成功的核心原因就是交由獨立團隊運營,可能在供應鏈端是共享,但是在服務端是完全獨立的。”

賈國龍或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曾向外界表示:“今後我再也不親自碰具體業務,我的任務就是搭平臺,就是打造西貝人才生態系統,把資源配給他們,讓他們去幹。”

尾聲:失敗與期待

2016年9月,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北京發佈新品牌“西貝燕麥面”,這是西貝在快餐領域的第一次嘗試。發佈會上,賈國龍表示:“西貝燕麥面將作為西貝在快餐賽道的佈局,幫助西貝實現10萬+門店的目標。”

可惜的是,這個項目在幾個月後被暫停。

之後,西貝也屢屢在快餐領域進行嘗試,但無論是2017年的麥香村,還是2018年的西貝EXPRESS,都很難稱得上成功。

2020年,屢戰屢敗的西貝在快餐上再次發力。賈國龍對此賦予了極高的期待:就像西貝來源於他的姓氏“賈”,而弓長張則取於妻子張麗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