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机不要停》电影台前幕后的血泪史

《摄影机不要停》电影台前幕后的血泪史

介绍一部电影《摄影机不要停》细说反映电影真实的台前幕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一套制作片只有300万日圆 (约 18.5万人民币)、仅拍了八天、零卡士拍摄、片中的导演亦是主角之一的上田慎一郎,一度需要做清洁工以支付制作成本。在种种不利的因素下神奇地收得30亿日圆票房记录、烂番茄取得100%佳绩、至今在日本及世界各地已累积逾20个殊荣,以及不停在不同的电影节上纷纷上影。虽然此电影绝对不是主流的电影,但有著比主流电影更大的深层意义及质素。《摄影机不要停》正正就是大家想要的原创电影新方向。

《摄影机不要停》电影台前幕后的血泪史

电影讲述一名疯狂导演与可怜的剧组们,正在山中的一座废墟中拍摄一部低成本的丧尸电影。为追求取得逼真效果的导演,导致觉得怎么拍都不满意……没想到真正的丧尸却现身扑向剧组成员!在如此糟糕的状况中,导演却认为这是意外的礼物,当剧组人员一个个变成丧尸时,导演决定要拍出一部「37分钟一镜到底的丧尸生存战」。

《摄影机不要停》电影台前幕后的血泪史

电影是不是全新”创意”的定义很难说,因为在三十多年前的好莱坞电影《回到未来》中,就有部分情节使用了这种手法。电影集合着大家之前可能没想像过的可能性;包括拍摄手法、剧本的铺排及一段有着令人感动落泪的背后意义。这些都是看似不可能但却能成功呈现出来。当大家觉得一套丧尸电影不外乎的就是不断的杀戮、砍杀及恐怖类的电影的话,这就能令观众们有96分钟不一样的体验!

导演非常大胆及给予观众有最大的耐性及相信观众是不会离场的,但确实有不少观众在开头半个钟后离场...电影之后接近一个钟就是最精彩及充满著无限笑料的重要部份。这大部分情节能解开所有观众对电影的谜团及明白电影的铺排是非常合理的。电影的意义在于向一班为电影默默耕耘付出努力及愿意为理想牺性一切的人员致敬!正如制作此电影的辛酸史一样。

《摄影机不要停》电影台前幕后的血泪史

导演上田慎一郎,参加日本电影培训学院「ENBUゼミナール」举办的工作坊「CINEMA PROJECT」中所製作的作品,其灵感源于他在5年前,看了描述戏剧与戏剧幕后的舞台剧《GHOST IN THE BOX!!》,因而启发他创造「剧中剧」的想法。


故事设定为「幕前」和「幕后」,除前段的活尸片外,后段则透过叙述电视节目的製作过程,从前製沟通、剧组排练,到发生各种突发状况的拍摄当天,将前段的「不自然」,一一解释清楚,观众恍然大悟之馀,剧组为求好作品的拍摄精神,也不禁令人为之动容。

「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凑在一起完成一件事,这就是我想说的电影。」上田表示,《摄影机不要停》是一部「交织电影与电视」的作品,希望能藉此让观众更加了解影视幕后製作过程,以及当中的委屈和妥协,明白每部作品背后,皆有一群人的坚持与付出。


《摄影机不要停》电影台前幕后的血泪史

为角色量身打造剧本:我只想要一群「笨拙」的人!我想画出由一群笨拙人们,共同克服难题的故事。电影在前製选角阶段时,通常会以「找到最适合剧本角色的演员」为主要考量,但上田导演却跳脱既定框架,仅有最初剧本即开始试镜,确定角色后才完成最终剧本。

「结束试镜后,我利用现有剧本进行表演课程,在了解每个人的个性后,才着手编修剧本。」上田说,为符合剧情发展,创作剧本时可能会刻意塑造角色,使人物表现受限;但决定演员后再编写剧本,反而能依演员外型和原有性格,设想「这个人应该会这样移动」,量身打造角色,使故事更为写实自然。

「首先,我选出的12名演员,都是笨拙的人。」分享选角经历,上田笑道,角色必须是「笨拙」的素人演员,都是在人生路上奋力挣扎,试图完成某件事的傻瓜,这样的人是极具魅力与可塑性的。「这部电影,是一部与演员合力製作的电影。」


低成本手工製作丧尸喜剧,实景拍摄「导演的家」!「因为我很喜欢丧尸。」提及选择以「丧尸」为题材的原因,上田坦言。丧尸有各式各样的表演方式,如手臂被撕裂、啃咬,甚至感染后的痉挛,这些画面皆令他十分感兴趣。而片中所见的道具,也为「手工」製作而成。

《摄影机不要停》电影台前幕后的血泪史

「因为我们没有钱,所以连染满血的丧尸衣,也是我在家中阳台完成的。」负责服装的是同为电影导演和动画师的妻子,为节省成本,他们直接在自家阳台,利用血浆、剪刀和打火机,将从零售商店买来的衣服,剪破、烧毁成片中的残破丧尸服装。不仅如此,甚至连剧中主角日暮导演的房子,其实也是上田导演本人的家。他说:「一切都是手工製作的,这是一部将所有手边随手可得的物件,利用殆尽的电影。」

缜密剧本与排练,每一天,都是浑身充满汗水与鲜血的挑战。37分钟一镜到底,对许多资深电影工作者仍是一大挑战,对年轻演员与经验较少的工作人员更是如此。在拍摄之前,导演与剧组先在会议室排练,而后再转移至位于水户市淨水厂的废墟实际演练,反复练习约10次后,才达到今日的成果。

「衣服因出血而变红,所以每天最多只能拍摄2到3次。」上田表示,碍于预算及时间限制,加上每个人拍摄到最后都浑身是血,需费时重新清理、捕捉血浆画面,演员也要重新上妆,因此一天拍摄次数有限,必须把握时间进行拍摄,过程十分艰辛。「当拍摄结束的那一刻,所有人的想法都是:『太好了!』」

《摄影机不要停》电影台前幕后的血泪史

「我在拍摄前花了很多时间准备和沟通,像是与演员一起排练和喝酒。」导演回忆,排练之馀,他也需顾及素人演员初次表演的心情,时常于深夜接受他们的电话谘询,安抚其紧张情绪:「我很珍惜与大家相处、沟通的时光。」

无论幕前幕后,工作人员都穿着同件衣服

为确保一镜到底拍摄的精准度,导演必须伴随摄影指导曽根刚左右,掌控镜头调度,避免「真正的」工作人员穿帮。上田笑道:「那些配置起重机与携带摄影器材的人,都是真正的工作人员。但是,嗯,他们都穿着同样的T恤,所以你不能溷淆。」

「血染镜头的意外」

拍摄过程中,也时常发生跌倒的惨状,但仍必须赶紧站起来继续拍摄。「在我检查相机是否正常显示之前,我无法安心。」导演面露难色地说:「我曾经在拍摄结束后,才发现相机根本没有录製。」不过有时,仍会发生预料之外的插曲,如片中血浆喷溅上镜头的画面,即是意外造就的另类视觉效果。

《摄影机不要停》电影台前幕后的血泪史


「20初头的我无家可归、负债200多万,身边每个人几乎都离我而去。」上田回忆初到东京的经历,当时懵懂的他遭老鼠会诈欺骗钱,甚至连房子都拿去抵押,陷入人生的低潮期。「有天晚上,我哭着问自己:『我是为了什麽来到东京?』才重拾电影製作的梦想,重新专注于电影。」而他也在这时,与成为精神支柱的妻子相遇。


「遇见我的妻子后,我开始能在外面战斗,将所有生命投注在电影上。」导演说,直到约25岁时,他才能忍受「收集失败」这件事,懂得正向面对挫折,并将这些痛苦经历,以愉快角度记录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如卓别林所说:「人生用特写镜头来看是悲剧,用长镜头来看则是喜剧。」即便是最坏的观点,转念一想也能成为娱乐。


「我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无知、无名又鲁莽。」分享成功经历,上田建议想从事电影製作的年轻人「拍就对了」,别害怕失败也别顾虑太多,必须不断尝试才能进步。更重要的是,别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东西:「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抱持着热情贯彻下去。」

一部好电影背后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所以我们要尊重电影台前幕后的每一个参与者,好让更多的创作人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