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癒童年。”


不幸的原生家庭,總是會在孩子的心中捅出一個大窟窿,孩子像個受傷的小獸,不斷舔舐自己的傷口,卻從未痊癒。


01

性格不好的人,原生家庭多半有問題


最近,追了一部網劇《不完美的她》,主演是周迅。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劇中,她飾演的這個女人叫林緒之,30多年,一直活在“被母親拋棄”的創傷和陰影中。


她丟失了被領養前的全部記憶,卻牢牢記得自己被拋棄那天的所有細節。


養母很愛她,將她視為己出,生活環境優越,自己也事業有成,但她總是沒有笑容,性格孤僻。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她一直認為自己童年被拋棄,一定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些什麼:


我是誰?

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她為什麼不要我?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這是一個被拋棄孩子的典型心理狀態:自我貶低、自我厭惡、自我否定、很難融入親密關係。。


養母擁抱她,她身體拘謹無比、渾身不自在;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面對好友的關心和擁抱,她說出了一句傷人的話“我習慣了一個人”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不知道如何面對愛自己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去愛別人。


就在她固執地想要找到生母問個究竟的途中,遇見了一個跟她遭遇太像的小女孩穆蓮生。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蓮生的媽媽獨自帶孩子,找了個新男友,這個新男友可以緩解母女兩的生活困境,卻一直虐待蓮生;


玩射擊遊戲,讓蓮生站在屏幕前方,配合槍擊聲倒下裝死,做不好,就要再來一遍。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把她裝進紙箱玩捉迷藏,孩子頭髮全溼,大汗淋漓;被找出來之後,還笑著安慰媽媽:真好玩。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被打傷眼睛,也不敢反抗讓叔叔塗上口紅;


這一切家暴行為,她的親媽都看在眼裡,可為了生存,卻假裝看不見。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蓮生知道:不乖,就有可能被拋棄,只有討好大人,自己才能生存下去。


蓮生送給媽媽自己用海螺編織的手鍊,希望媽媽能多陪她,而媽媽還是離開了。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蓮生哭了,她的討好沒有留下媽媽。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甚至她的媽媽怕男友離開自己,看女兒玩得高興時想遺棄她,敏感的蓮生早就明白,還一臉天真地來到媽媽面前,裝作不知道。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也許在一個孩子心裡,比媽媽的新男友家暴自己更可怕的是,媽媽不但沒有保護她,還想丟棄她。


最扎心的,是這樣一個幾乎在恐怖之下生長的女孩,卻經常在笑。看見這樣的笑,又心疼,又讓人害怕。


長期這樣壓抑自己情緒的孩子,總是察言觀色,為別人而活,長大之後極有可能發展成為“討好型”人格,如上癮般地以他人為中心,不懂拒絕,默默把委屈藏在心裡自行消化。


02

孩子,最怕“被忽視”“被拋棄”


曾經和一個大學同學吃飯,其中有個同學帶來了四歲的兒子。


吃飯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孩子好乖,媽媽看到兒子把胳膊放在桌子上,一個眼神兒子立馬懂了,趕緊把胳膊抬起來。


同學告訴我們:她平時管教孩子很嚴,每次兒子不聽話,她就會一天不理他。


聽完,一種擔憂油然而生。


孩子不會天生聽話,用冷戰或者訓斥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心生畏懼。


這種畏懼讓孩子心想:媽媽這麼嚴厲,會不會不要我?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被拋棄心理”就這麼在孩子心中產生了,在“被拋棄”心理的影響下,孩子逐漸發現瞭解決這種問題的方式——迎合父母的要求。


迎合就意味著孩子的自我被壓制,孩子的真實需求和個性不被認可、不被看見。


這是原生家庭問題中,經常被我們忽視的一種精神上的暴力——對孩子“自我”的拋棄。


《自私的父母》中,列舉了十個最容易受傷害的信念,第一個就是:我必須得到別人的認可。


霸氣的姜文,曾坦言:我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為了討母親歡心。努力考上中戲,媽媽卻把錄取通知書扔到一邊,對他說“你那一盆衣服沒洗呢,別跟我聊這個”;


努力出名,媽媽毫不在意;努力給媽媽買房,她卻從來沒去住過。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無法從母親身上獲得認可,成了姜文一輩子的痛點,內心總有一部分是缺乏自信的,甚至母親過世以後,他都不能釋懷。


一個幸福的孩子,他必須感受到他自己可以做他自己,即使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即使沒有做大人期待的事情,也是OK的,我就是我,爸爸媽媽的愛不會因此減少。


03

什麼樣的行為會導致“被拋棄”心理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充分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就容易建立起足夠的自信,發展出健全的“自我”。


相反,如果一個人從小沒有得到這種認可,或者是必須要做了某件事情才能被認可的話,就容易自卑或者變成討好型的人,缺乏自信,難以自我滿足。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就像蓮生,必須做媽媽願意她做的事情,才可能不被拋棄。


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話是不能說的。


比如“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你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這樣的話語,很有可能就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失去自我、討好型的小孩,孩子會因為害怕“被拋棄”“被討厭”而迎合大人。


那麼,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產生“被拋棄心理”呢:


1. 只關心孩子的成長,不關心孩子的情感


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只關心孩子的能力有沒有得到提高,從來不考慮孩子高不高興、願不願意。


2. 家長霸權,不公平地對待孩子


“我是你媽媽,你得聽我的”。


比如,你可以蹺二郎腿,孩子不可以,你可以玩遊戲,孩子不可以。


這時孩子會反問你:為什麼你可以玩,我不可以。這時沒準就會遭到一頓呵斥。


如果我們認為:我們是他們的家長,他們必須無條件聽我們的。那麼,孩子一開始或許會反抗,反抗不成,孩子就會心生畏懼,害怕家長生氣,從而迎合家長。

周迅當媽,讓人飆淚: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害怕


合格的父母,要用自己的言行教給孩子的一個重要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的父母不是,我們自己也不是。


對待我們自己的原生家庭,我們要學會原諒;


對待我們的孩子,我們也要學會寬容和放手。


我們都不喜歡“被拋棄”的感覺,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既然如此,我們也不要讓自己成為那個拋棄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