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乡金联村脱贫攻坚队忙着组织群众开展食用菌产业培训,新的食用菌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新田村辣椒、丑柑等基地种植全面推进。木落村排查出的边缘户房屋改造进展顺利……
在“冲刺90天 打赢歼灭战”行动中,马路乡的7个村和社区始终保持攻坚态势不变,持续发力,坚持久久为攻,势头强劲。
马路乡地处金沙县西北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多陡坡山地,由于自然条件等客观原因制约,是全县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的地区之一。马路乡党委书记游俊介绍:全乡以干部作风攻坚为抓手,强化攻坚责任,全面筛查已脱贫户和所有出列村工作薄弱环节,精细、精准、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并补齐各类工作短板,坚决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确保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天晚上的研判会,主要就是对全村的建档立卡户短板进行再次精准研判,对香菇产业发展的规模、技术和市场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每天晚上,金联村办公室,脱贫攻坚队都会准时召开研判会,对所有攻坚队员在白天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判和解决。
在马路乡的蹲点采访中,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干部们都很忙,每间办公室只留日常值守和办事人员,其他人都深入到自己所联系和包保的村组和农户家中问难解需、发展产业、补齐短板…
“工作不好好干,就把你‘召回’到马路去。”地处我县最西边的马路乡,距离县城最远,工作环境恶劣,两年前,这里还是县内干部召回管理的“安置点”。
“马路乡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能不能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马路乡党委书记游俊告诉记者,乡党委按照严管和厚爱的原则,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强化责任的落实,激发他们工作的内生动力,县、乡、村286名干部,7个村级脱贫攻坚队工作齐头并进,干劲十足。
“工资是你的,活路是我的。”这是在参与茶叶种植时胡再刚向当地村民的表态,为尽早完成茶叶补植,胡再刚主动到基地,与群众同吃同住,参与茶叶栽种,并将劳动所得工资折算给村里特殊困难群众,实现了茶叶补植工作提前完成。
“思想的转变,得益于组织的关怀和认识的再提高。”胡再刚作为2016年由新化乡调到马路乡工作的干部,在作风上曾一度存在懈怠情绪:“最开始来的时候感觉看不到希望,对工作也存在消极心理。”发现他的懈怠情绪后,乡领导主动找到他,以“教了没、怎么教、教会什么”的方法着手,引导作风的转变。由于各项工作扎实,业务能力精湛,胡再刚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领导的信任。经组织研究决定,将他从普通工作人员岗位调整为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
脱贫攻坚,干部作风管理很关键。马路乡从干部召回管理“安置点”到现在的政治“高地”,从“不愿来”到“舍不得走”的蜕变,源于干部作风转变,更是市委、县委领导高位推动,多次调研督促的成果。游俊告诉记者,县委高度重视马路乡干部作风建设问题,集中研究解决马路乡在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并对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在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马路乡定期或不定期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督查,发挥“督战”作用,层层传导压力,定时定责定要求完成任务。建强了马路乡7个村级脱贫攻坚作战队伍,明确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各攻坚队员全部下沉一线,把脱贫战场作为锻造干部能力的“大熔炉”、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集中研判,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对问题“清单化”销号管理,努力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我不仅在村里的食用菌基地务工,有务工收入,而且还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自己还发展起了2000余袋香菇,而且,香菇已经开始采摘了,收入有了来源。”金联村建档立卡户杨正伦前几年一直在外地打工,不能照顾小孩,导致孩子的身体营养不良,学习不好,今年以来,村脱贫攻坚队针对他家的实际,为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支持他发展起香菇种植,拓宽了增收来源。杨正伦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干部们多次帮助我,找公益性岗位让我就业,还有了增收门路,还在家能照顾上学的小孩。”
“马路乡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脱贫攻坚工作思路进一步清晰,工作责任进一步压实,工作信心进一步增强,工作成效得到体现,是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有信心和底气。”这是县委书记梁铮通过多次明察暗访后,对马路乡转变干部作风助力脱贫攻坚给予的评价。
来 源:金沙县融媒体中心
编 辑:杨浩平 责 编:李资苇
审 核:刘禹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