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鎮化重心轉向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小城市怎麼辦?

過去幾十年,我國城鎮化隨著工業化的飛速急行而大規模展開,工業化曾經是城鎮化的最大牽引力,而工業化的主戰場是大量的三四五線城市,這雖然造就了很多城市從默默無聞到一飛沖天的經濟奇蹟,但也造成了我國城鎮化一直顯得相對分散。比如

截至2019年底,我國最大城市上海的常住人口也才達到2428萬,而東京都市區的人口則達到了3783萬。浙江省人口規模超過韓國,然而杭州常住人口規模2019年剛剛超過1000萬,首爾都市區的人口已經達到了2467萬。

我國城鎮化重心轉向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小城市怎麼辦?

日本東京

然而這種相對分散的人口布局不能最大利用一二線城市的科技和教育資源佈局,造成一二線城市的資源被浪費,人口和資源聚集到一起的集約優勢始終無法得到最大效發揮。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的轉變,我國城鎮化政策也逐漸產生了方向性的轉變,開始偏向強化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以滿足未來經濟發展逐漸轉向科創領域的需求。在中心城市的帶動下,在城市圈內部的協同創新推動下,我國整體人才發展、創新水平和經濟實力有望達到新的高度。

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強大沖擊下,我國輿論產生了是不是要堅持強化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發展方向的疑問。4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關於印發<2020>的通知》,解決了這個疑問。通知明確,我國將推動建設用地資源向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傾斜,也就意味著我國將最大限度放開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的土地和人口管制措施,鼓勵人口聚集到擁有大量資源的地區,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我國城鎮化重心轉向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小城市怎麼辦?

我國三大城市群分佈

為了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發改委也在戶籍制度和土地政策上做了明確的方向性引導。

戶籍制度

(一)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督促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含設區市和縣級市)堅決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全面取消落戶限制,進一步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公安部、發展改革委、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二)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群落戶限制。督促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其他超大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堅持存量優先原則,取消進城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人群落戶限制。推動Ⅰ型大城市探索進城常住的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應落盡落。鼓勵有條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區新區落戶限制。(公安部、發展改革委、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 300萬人口以下城市的戶籍將全面取消,這包括了長三角的嘉興湖州等城市,和珠三角的珠海中山惠州等城市。以後這些城市將全面放開落戶,戶籍人口將迅速增長。
  • 300萬人口以上城市的戶籍落地也放鬆了門檻,並且得到了明確,這些城市包括長三角的杭州蘇州南京等城市,和珠三角的佛山東莞等城市。在這些城市落戶,僅需要累計就業生活5年以上,並且現在有穩定的就業。

土地政策

(二十)改革建設用地計劃管理方式。推動建設用地資源向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傾斜。鼓勵盤活低效存量建設用地,控制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修改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並完善配套制度,分步實現城鄉建設用地指標使用更多由省級政府負責,將由國務院行使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權以及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其他土地超過70公頃的土地徵收審批權,授權省級政府或委託試點地區的省級政府實施。探索建立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省級有關部門等負責)

過去的思想一直是控制中心城市的大城市病,於是要控制中心城市的建設用地。而現在則明確了要改革建設用地計劃,從土地的供應方面助推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擴展基礎設施,增長承載能力,以聚集更多的人口。

由於我國城鎮化政策的根本性轉向,處於重點城市群外的小城市未來可能發展潛力變小,房價增長潛力也可能變小。如果有多餘閒錢的話,應謹慎在這些地區配置不動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