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高股份:股價拉昇背後,困境反轉確立?

作者 | 粽哥2025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作為港股市場的醫療器械龍頭,威高股份(1066.HK)最近一個月可謂是風光無限。自財報公佈以來,股價持續上漲,近日更是創出歷史新高,總市值達到545億元,估值也從23.16倍提升到29.56倍,使得公司迎來了“戴維斯雙擊”。


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圖

威高股份:股價拉昇背後,困境反轉確立?

來源:東方財富網


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3.6億元,同比增長17.7%;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8.4億元,同比增長25.3%。整體業績表現靚麗。


威高股份整體經營情況

威高股份:股價拉昇背後,困境反轉確立?

來源:公司財報


但是,從往年業績情況來看,威高股份的股價能創出上市新高,卻是經歷了幾次曲折的發展,2016年和2018年,公司淨利潤增速分別下滑0.61%、14.79%。

如今強勢的股價表現,是否意味著公司已經徹底地實現“困境反轉”了呢?


1


公司發展史


威高股份,是威高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全稱是山東威高集團醫用高分子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


2004年,威高股份在香港創業板上市,2010年轉入主板,2018年8月公司股票在香港市場順利完成全流通併成為恆生港股通成分股。同時,公司也對產品結構進行了梳理,至此確立了五大主營業務,實現從器械一次性耗材龍頭逐步向醫療器械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


成立之初,公司主要以一次性醫學耗材為主業。如今,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公司業務已涵蓋醫療器械、骨科產品、介入產品、藥品包裝和血液管理等五大領域。其中,醫療器械產品又分為臨床護理、創傷管理、麻醉及手術、醫學檢驗和其他耗材,並於多個細分領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威高股份五大板塊

威高股份:股價拉昇背後,困境反轉確立?

來源:公司財報


我們來看看威高股份的發展史:


1、高速成長期(2004-2013年):自威高股份上市融資後,實力大增,加上得益於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高景氣度,公司的產品線得到擴充,並且實現快速成長。2005年成立骨科業務,2008年推出透析器進入血透市場,2009年拓展骨科產品及血液淨化業務。


2004-2013年,公司總營收從4.08億元增長至46.1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1%,增速非常快。


2、增速放緩期(2014-2017年):由於受到限抗、限輸和招標限價等政策影響,公司的業績增速下降到10-15%。另外,公司也依靠產品的更新換代和產品組合的拓展來維持收入增長。


3、成長恢復期(2017年至今):自2017年開始,威高進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2017年1月,威高對威高血液的持股由70%降低至49.34%,後逐步稀釋至43.3%,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報表;2018年1月,完成對美國愛琅的收購,持股89.8%,獲得後者的腫瘤介入和血管介入產品。同年8月,更是實現了H股全流通。


那麼,2019年的財報是否足以說明,威高股份要進入新一輪的快速成長期呢?


2


2019年財報看點


從產品結構來看,2019年五大板塊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增長。

威高股份:股價拉昇背後,困境反轉確立?

來源:公司財報


(1)醫療器械,是威高股份第一大主業,實現營業收入54.14億元,同比增長12.2%,佔總營收比重52.2%。其中,臨床護理類業務佔總營收41.1%,達到42.56億元,同比增長9.4%;創傷管理、醫學檢驗業務快速增長;預充式注射器與衝管注射器保持高增長勢頭。


(2)介入產品產生營收16.56億元,同比增長14.6%。自2018年1月完成對美國愛琅的收購後,該板塊從影像介入拓展至腫瘤介入和血管介入,使得介入業務佔比從2.4%迅速提升至16.4%。


從銷售區域來看,公司進行了產品結構調整,未來將進一步擴大愛琅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佈局。此外,公司也成功收購位於英國的經銷商,加快佈局歐洲市場。同時,隨著愛琅融資置換工作完成之後,財務費用大幅降低,利潤得到釋放,未來有望成為業績爆發點。


(3)骨科產品,實現營收15.56億元,同比增長31.8%,佔總營收的15.0%。威高股份的骨科收入主要由控股子公司山東威高骨科貢獻,受益於老齡化加速、進口替代和政策利好,公司的脊柱、創傷、關節業務均實現快速增長,其中關節產品受益於行業景氣度與公司產品的優勢,延續高增長態勢,增速超過50%。

威高股份:股價拉昇背後,困境反轉確立?

來源:公司財報


威高骨科在脊柱及創傷市場分類佔據最大市場份額,是我國打進高端骨科植入物市場分類的骨科植入物公司之一。對比其他骨科同行來看,威高骨科營收規模也是最高的。2019年,春立醫療、愛康醫療、凱利泰、大博醫療的骨科收入分別為8.55億、9.27億、12.22億、12.57億。


更為重要的是,威高股份於2019年12月30日發佈公告稱,公司正考慮可能分拆山東威高骨科在A股上市。如果分拆成功,無疑能夠釋放骨科業務的內在價值,提升公司的市值。


威高骨科成立於2005年,主要產品包括脊柱、創傷、人工關節、手術器械產品等。其中,產品種類超50個(脊柱產品多達16個、創傷產品為11個)。作為國內骨科產品全類別廠家,單從產品組合及市場地位來看,威高股份的骨科業務存在較強競爭力及話語權。


目前,威高骨科擁有一個由25個銷售辦事處及38個客戶聯絡中心和170家城市代表處組成的龐大銷售網絡,擁有總計5159家(包括3090家醫院、414家血站、611家其他醫療單位及1044家經銷商)的客戶基礎。


(4)藥品包裝業務實現收入12.81億元,同比增長34.1%,佔總營收比重12.4%。預充式注射器與衝管注射器均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其中,由於預灌封注射器用於疫苗、生物製品等產品的包裝,屬於剛性需求,增長更為強勁。


(5)血液管理產品實現營收4.58億元,同比增長13.9%,佔總營收的4.4%。此板塊雖然佔比較小,但增速比較快。


之所以五大板塊均能實現同比增長,就在於遍佈全球的經銷商。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客戶新增44家醫院、66家其它醫療機構以及150家經銷商,公司擁有客戶總數達到5638家,其中包括2610家醫院、414 家血站、710家其它醫療單位和1904家經銷商,海外客戶總數為4873家,其中包括3209家醫院,1401家其它醫療單位和263家經銷商。


最重要的是,在高附加值產品佔比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威高股份的整體毛利率較上一年增加1.6個百分點至62.77%。同時,公司的期間費用率同比有所下降。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分別為27.81億元、13.93億元,同比下降0.8%、1.0%,佔營收比例為26.8%、9.5%。

威高股份:股價拉昇背後,困境反轉確立?

來源:公司財報


另外,公司也保持著穩定的研發投入。2017-2019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74億、3.11億和4.06億,去年研發費用率為3.92%,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


3


存在的隱憂


目前,市場普遍擔心耗材帶量採購會對公司業績產生重大的影響。


不過,由於耗材的複雜性,我國醫用耗材的帶量採購相關政策仍處於探索期,部分省、市已逐步推出低值、高值耗材帶量採購方案,但是不同於藥品集採的兇猛,其降價幅度未超普遍的預期。從安徽和江蘇的情況看,骨科產品的平均降幅為50%左右,參考骨科行業價值鏈分佈,對生產商的出廠價有限。


而且,由於我國骨科行業主要是經銷為主、直銷為輔的模式,因此國家實行集採政策最先“開刀”的是佔據主要利潤、價格虛高的中間渠道,核心是要擠掉醫用耗材渠道環節的不合理費用,保證醫療質量的同時,節約醫保支出。因此,對生產廠商的影響比較小。


威高股份:股價拉昇背後,困境反轉確立?

來源:西南證券


另外,本身耗材帶量採購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行業的集中度,而威高股份作為龍頭企業,抗壓性強,反過來還可能受益於中小公司淘汰後的“機會”,通過併購整合來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除此以外,由於這幾年併購擴張,使得公司的負債率加劇升高。2017年的負債率僅為18.73%,2018年一躍增加到36.67%,儘管2019年下降到35.44%,但仍然較高。


今年的疫情對公司一季度業績有所影響,加上國際疫情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勢必會影響到海外市場的業績。


4


結語


從估值來看,目前威高股份的市盈率PE為26.48倍,市淨率PB為3.02倍,是港股市場四家骨科公司中估值最低的。如果剝除公司的骨科業務,威高骨科作為國內收入規模最高的行業龍頭,隨著技術壁壘高、增速最快、潛力最大的關節類產品逐漸放量之後,未來也有一定的成長性。

威高股份:股價拉昇背後,困境反轉確立?

來源:東方財富網


總結來看,由於威高股份的產品結構豐富,彈性更強,業績穩定性相對較高。通過外延式擴張佈局好產品定位之後,公司業績得到進一步擴大,經營困境也得到初步解決。因此,從長遠來看,還算擁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不過,短期由於疫情仍在繼續,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投資者不適宜追高買進,需要將風險擺在第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