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人:文弱書生第一次統兵,便以八千弱兵擊潰十五萬精銳

幾年之前,有一部影視劇的主題曲享譽大江南北,歌詞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誰說書生百無一用。

這句話引用在今天將要分享的這個人物身上,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此人絕對是一介提筆作書的文弱書生,自出仕以來也都一直擔任著文職。但是,他平生第一次統兵,就以八千弱兵擊潰了十五萬精銳,自此留名青史,甚至被當代的偉人讚譽為“千古一人”

在介紹這個人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的大環境。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大宋集團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統治階級。該集團有一個非常典型的表現:臣民富,而主上窮

千古一人:文弱書生第一次統兵,便以八千弱兵擊潰十五萬精銳

黃袍加身


關於這一點,跟大宋集團統治者的心理有很大的關係。這裡面出現了三個世人耳熟能詳的名詞。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帳下部將們合力推舉,給他來了個“黃袍加身”,大宋集團由此而建。可是,坐上皇位的趙匡胤心中並不是充滿了激動、興奮及對舊部們的感激,而是充滿了猜忌與不安。他看著大殿上那些手中握有兵權,臉上充滿著燦爛笑容的大將們,再看看自己的寶座,心中時常犯嘀咕:“我的江山是由他們推舉而來,萬一哪天他們不高興了,只需他們合力揮揮手,這大好的江山不就易主了嗎?”於是,就出現了第三個流傳至今的名詞,“杯酒釋兵權”。

不過,趙匡胤並不像大部分統治者一樣,將舊部功臣罷除兵權之後殺無赦,而是採用了另外一種懷柔安撫政策,即推廣奢靡、享樂。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朝廷普遍提高了大臣們的封賞與收入,並且,皇帝親自身正為範,經常在朝廷中大擺宴席,犒勞群臣。這一風氣自上而下延續,結果,大宋集團就出現了前面所提到的那種情況,大臣與老百姓都很富裕,反而是當權的統治階級經常入不敷出,窮困潦倒。

千古一人:文弱書生第一次統兵,便以八千弱兵擊潰十五萬精銳


在這種特殊的大背景下,大宋集團中還出現了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那就是:文臣武將難分家。這其中有好多典型的例子,比如名傳後世的岳飛,上馬克金兵,提筆能作書;再比如愛國詞人辛棄疾,世人都知道他的詩詞歌賦是一絕,但很少有人知道,辛棄疾歸隱潛修文學之前,曾單人獨騎闖入金軍腹地如入無人之境,斬殺叛將首級後從容撤離,此一舉威震大金朝廷。辛棄疾 只是後期看不慣大宋朝廷內部的爭鬥,憤懣之下投戎從筆,四處遊歷潛修文學,成了一個享譽後世的大詞人。

今天分享的這位名臣,跟岳飛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他就是南宋集團初期的宰相虞允文。他跟岳飛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大宋受到金兵的重創後,岳飛是以武將之職平金輔宋,而虞允文則是以文治立國輔佐南宋朝廷,是一個全職文臣。

千古一人:文弱書生第一次統兵,便以八千弱兵擊潰十五萬精銳

據《宋史》載,虞允文,字彬父,今四川省眉山市人。虞允文出身於世家名門,祖上都在前朝官居要職,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家道中落,僅在宋徽宗時期考取了一個進士,擔任過太常博士、轉運判官等職。虞允文自幼聰慧伶俐,據說六歲時便能將經典古籍《九經》倒背如流,七歲時就能提筆作書,且詞句嚴謹、意境優美,在當地被稱之為神童。

虞允文不僅才學高湛、聰慧機敏,而且,還特別的任孝,這也是他出仕較晚的原因。虞允文少年的時候母親去世,按照當時的俗儀在家中守孝。成年之後又不忍拋下孑然一身且體弱多病的老父,所以,在家中一邊潛修文學,一邊盡心的照顧父親。直到父親去世,家中再無牽掛,虞允文這才收拾行囊踏上了仕途,此時,他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了。

千古一人:文弱書生第一次統兵,便以八千弱兵擊潰十五萬精銳

虞允文 by網絡


虞允文是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的進士,起初在通州任通判,主要負責屯田、督糧、監管刑獄。虞允文在工作上的表現非常出色,但在頭兩年卻沒有得到升遷的機會,這主要是由於當時擅政的秦檜,對蜀川諸地的官吏抱有很深的成見。直到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檜去世之後,蜀川諸地的官員才有了出頭之日。宋高宗趙構要求臣屬們舉薦蜀川良吏的時候,虞允文是首位被中書推薦的蜀川官員。這也足能看出虞允文在地方上的工作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虞允文進入朝廷之後,對當時朝中出現的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擬成條陳一一諫策,很有見地,贏得了宋高宗的信任與器重,自此成了高宗身邊的心腹重臣。不過,真正使虞允文聲名遠播,在仕途上出現重大轉折的機遇,還是五年之後的一次抗金之戰。

千古一人:文弱書生第一次統兵,便以八千弱兵擊潰十五萬精銳

宋高宗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大金集團派出了六十萬大軍,分四路南征伐宋。其中,一路直取巴蜀諸地,一路征戰襄樊地區,而最後的兩路,則水陸兼進直撲兩淮地區,劍指南宋集團的都城臨安,即如今的浙江省杭州市。

開戰之初,進攻巴蜀、襄樊地區的兩路金軍,遭到了當地吏民的頑強反擊,征戰數日未見明顯的戰果。而第四路水軍也在南宋水軍的反擊下舉步維艱,甚至還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大金集團的完顏亮,看到如此局勢內心十分焦急,於是,集中優勢兵力,親率大軍馳援第三路軍團,打過了淮水,將大軍駐紮在了採石磯,即如今的江蘇省南京市馬鞍山一帶。

南京守將王權見事不妙,撇下部將臨陣脫逃,這一下宋高宗可慌了神,一面詔命大將軍李顯忠馳援採石磯接替防禦,一面命虞允文攜帶大量的財務先行一步,犒賞前線的軍士,穩定軍心。

千古一人:文弱書生第一次統兵,便以八千弱兵擊潰十五萬精銳

宋軍


虞允文星夜兼程趕往採石磯,一路上的景象使他心涼了半截。敵軍的騎兵三五成群的四處侵擾,潰敗的宋軍遍佈道路與荒野之間,丟盔卸甲、一片散沙,沒有一點生氣。此時,受命的李顯忠還在馳援的路上,虞允文在這種危急時刻勇挑重擔,召集潰散的將士,將高宗的詔書公示與眾,以欽差之名號召全軍迅速重組防線。眾將士一看有了主帥,士氣激增,紛紛請命死戰。這在史料中用了七個字做了概述:“今既有主,請死戰。”

就這樣,虞允文召集了八千多名散亂的弱兵據城堅守,使完顏亮的十五萬金軍寸步難進,直至金軍在久攻不克之後發生了嚴重的內鬥,完顏亮被誅殺,金將與南宋集團議和,結束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鬥。虞允文身為一介書生,憑著傲人的骨氣與能力,在此戰中聲名遠播,流傳後世。當代偉人看了他的事蹟之後,發出了由衷的敬意,評價其為“千古一人”,在南宋集團中堪與岳飛齊名。

參考資料:《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