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胎,其實大有用處?

新會柑胎仔,又名青柑仔、柑仔乳果,每年4-6月是新會柑由開花—幼果的過程,是新會柑樹開始生長果子的時候摘取下來的胎果,其大小與花生大小差不多。

柑胎,其實大有用處?

這個時段,為了避免果實過多,果樹負擔過重,就會適當摘取一部分幼果,保持柑樹的營養。這些摘下來的幼果,經過清洗消毒後,自然曬乾保存,就是我們日常中看到的柑胎成果了。

將胎果清洗消毒,曬乾保存一段時間,胎果的顏色逐漸變深,便製成了新會柑胎仔。新會柑胎仔一般用來泡茶或者煲湯,口感和香味不遜色於陳皮,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廣東本地人們的喜愛。

新會柑胎保留了絕大部分的柑油(揮發油95%以上)成份,含有豐富的橙皮苷,維生素B、C等。因此其口感、香氣和養生極好,是喝茶養生之上乘佳品。

柑胎,其實大有用處?

柑胎的名字有很多,例如是新會柑(茶枝柑)枳實、青柑仔、柑嬰寶、bb果。

在中醫中,它還被稱為“個青皮”。在《中國藥典》中,這樣寫到,“個青皮:呈類球形,直徑0.5~2cm。表面灰綠色或黑綠色,微粗糙,有細密凹下的油室,頂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圓形果梗痕。質硬,斷面果皮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厚0.1~0.2cm,外緣有油室1~2列。瓤囊8~10瓣,淡棕色。氣清香,味酸、苦、辛。”

雖然柑胎在這階段大部分是沒有果肉在裡頭的,但是卻有95%的揮發油。曬乾後,果香味十分濃郁。在中醫的角度裡,柑胎是一味知名的中藥“枳實”,其名字也可以叫新會柑(茶枝柑)枳實,這個階段的果實,果肉是處於剛發育階段,基本都是皮層物質為主,而當果實慢慢長大到一定程度,就變成“枳殼”,可以簡單理解為:未成熟果實裡面果肉少的是枳實,多的就成了枳殼了。柑胎最佳摘取時間不要超過夏至。過了夏至,裡面長出比較多果肉時,用來泡茶有明顯的酸味,影響口感。剛摘下來的柑胎,新鮮翠綠。經過清洗後,在篩網上曬上好幾天,就變得黝黑黝黑的,聞之,有非常明顯的香氣。

柑胎,其實大有用處?

用法:

泡水喝:直接用開水煲三分左右就可見茶色變金黃色並散發出陣陣清香,這時就可直接飲用。還可把柑胎放保溫瓶當茶泡,用柑胎茶沖泡普洱味道更佳。

小柑胎要用水煲5到8分鐘左右才出味,小柑胎比大柑胎耐煲,味更香。大柑胎可用水煲3到5分鐘,也可以放在保溫瓶泡。

柑胎果茶的喝法也很簡單,將柑胎果茶用清水洗一遍,放入茶壺在紅,然後衝入開水,燜泡三分鐘左右,就可以看到茶湯逐漸變成金黃色,而且散發出陣陣沁人心脾的柑橘香氣。如果柑胎果茶顆粒比較小,味道難以泡出,還可以延長燜泡的時間。將柑胎果茶加入普洱茶中一起沖泡,風味與養生功效還會更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