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軒:深圳“先行”如何打造?

事件:

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解讀:

深圳“先行”如何打造?《意見》基於深圳目前的“顯著成績”、“已成為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基礎,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部署了當前到2025年、2035年、本世紀中葉將深圳建設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戰略規劃,這也標誌著深圳將成為具有“五位一體”定位的城市。

以下為正文內容:

一、 戰略定位、改革力度和總體架構

1. 從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看戰略定位

一是指導思想中提出“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機遇,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明確了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

核心引擎功能,而不是廣州或香港。

二是發展目標中提出“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可見《意見》是定位未來30年,面向全球的戰略規劃。

2. 從保障措施看改革力度和重視程度

保障措施(十八)法制政策保障中指出“凡涉及調整現行法律的,由有關方面按法定程序向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提出相關議案,經授權或者決定後實施;涉及調整現行行政法規的,由有關方面按法定程序經國務院授權或者決定後實施”,可見改革力度之大。

保障措施(十九)實施機制中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指導協調,重大事項按程序向黨中央、國務院請示報告。廣東省做好指導支持工作,深圳市落實主體責任。”可見重視程度

之高。

3. “五位一體”的總體架構

建設先行示範區的具體措施,則延續了“黨的十九大”制定“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分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5個方面。我們接下來進行具體分析。


謝亞軒:深圳“先行”如何打造?


二、 經濟建設:引進高質量生產要素

先行示範區經濟建設包括四個方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格局、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圖2)。其中最關鍵的改革思路,應該是引進高質量生產要素,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技術創新——建設重大創新載體、全球科技合作組織和平臺、戰略性新興創新中心;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

二是知識產權——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建立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

三是人才引進——改革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許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國際人才在深圳創辦科技型企業、擔任科研機構法人代表。

四是金融改革——改革創業板、研究數字貨幣、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人民幣國際化和跨境金融監管。


謝亞軒:深圳“先行”如何打造?


謝亞軒:深圳“先行”如何打造?


三、 政治建設: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

先行示範區政治建設包括三個方面:全面提升民主法治建設水平、優化政府管理和服務、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圖3)。主要措施不但進一步落實了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即以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為核心改革對象,而且在政府改革中結合深圳經驗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措施主要包括:

1.“在黨的領導下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

2.“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在遵循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基本原則前提下,允許深圳立足改革創新實踐需要,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

3. 現代化治理:完善企業破產製度,全面實施“清單管理”,構建統一社會信用平臺,完善隱私保護機制等。


謝亞軒:深圳“先行”如何打造?


四、 文化建設:為深圳賦予文化中心定位

先行示範區文化建設包括兩個方面: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圖4),為深圳賦予了文化中心的城市定位,其中深圳最重要的文化功能有兩項:

1. “進一步弘揚開放多元、兼容幷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大力弘揚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精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

2.“鼓勵深圳與香港、澳門聯合舉辦多種形式的文化藝術活動,開展跨界重大文化遺產保護,涵養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蘊,不斷增強港澳同胞的認同感和凝聚力。”


謝亞軒:深圳“先行”如何打造?


五、 社會建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

先行示範區社會建設包括兩個方面:發展教育醫療、完善社會保障(圖5),其中又具體包括教育改革先行先試、醫療服務擴大開放、社保體系統一服務平臺和“一卡通”管理、在深的港澳居民享有“市民待遇”、以及房地產管理(市場長效機制、保障住房制度、人才住房制度)共5個方面。


謝亞軒:深圳“先行”如何打造?


六、 生態建設:生態文明制度和綠色發展格局

先行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包括兩個方面:完善生態文明制度、構建城市綠色發展新格局(圖6)。

制度建設既包括對政府機構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違法行為“零容忍”等要求;也包括對企業等社會組織的生態文明評價考核體系、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以及對有關部門的環境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環境公益訴訟、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等政策創新的新要求。

綠色發展行動包括排汙、自然災害防治(包括粵港澳大灣區應急管理合作)、綠色技術創新體系以及雙控行動和節水型城市。


謝亞軒:深圳“先行”如何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