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五台山|五台山佛母洞

佛母洞又称千佛洞,它是一个石灰岩洞,坐落在山西省南台东南支脉接近山顶的地方。从台怀寺庙集群区沿公路南下二十里到白云寺,转向西入沟登山路五里,就到了佛母洞。一座屏障似的山崖,在接近山顶处有一段岩壁,右侧有天然大山洞。


带你走进五台山|五台山佛母洞


佛母洞又被人们称为千佛洞,按佛经说,释迦牟尼亦名千佛,千佛洞是供奉释迦牟尼的洞。佛母,是指释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她是古印度天臂国善觉王的女儿,迦毗匀卫国净饭王的第一夫人。


带你走进五台山|五台山佛母洞


千佛洞之洞,分内外两洞,外洞大而明,内洞小而幽,中间有一个扁圆形孔穴相通。内洞中,可以容纳五至七人。内洞的洞壁上,山岩经水溶化,产生许多乳石及石笋,夹有各种色质,犹如人体心肝五脏,洞形又呈葫芦形状,后人便称之为母腹。佛教宣扬进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复出小洞就是洗掉人生一切烦恼,获得无上欢乐幸福。


佛母洞牌匾


天地造化的佛母洞,更有佛教经典关于释迦牟尼佛的诞生载记所印证。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北部的迦毗罗卫国,父亲是国王净饭王,母亲是摩耶王后,一个春夜,摩耶夫人睡梦中见菩萨乘白象从空中向她走来,从右肋进入她的腹中,醒来发现自己怀孕了。摩耶夫人临分娩前,按照当时风俗,回娘家待产。她途径一座花园蓝毗尼园,安详徐步,处处观看,当手攀柔软低垂的无忧数枝时,随生太子,太子从她的右肋脱胎而出,太子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五台山佛母洞灵迹,与佛教经典所载佛诞生情形十分吻合。洞腔显示为人体母腹,右侧乳白色脊椎骨、肋骨形样石色,说明洞口恰好处于右肋部位。这与佛教故事中的菩萨乘白象从右肋下入胎,太子从右肋下诞生完全巧合。可以说,佛母洞在中外佛教灵迹中是独一无二的。


佛经记载,佛母不仅是指生育释迦牟尼的摩耶夫人,还指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原本早已多世成佛,且为诸佛之母,但为方便教化,利益众生,乃化作菩萨,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度化道场,山色景观都是文殊菩萨发大愿力之所持,触类而彰,随缘而显。佛母洞即为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三世佛母随缘教化显应之处。


世人入洞即为"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出洞即为"佛母重生",脱胎换骨。朝拜五台山的善信和游客,络绎不绝登临佛母洞,虔诚发心,把入洞出洞示为大因缘,恳请佛母加持,获得重生,消除业障,福慧双增。


据《清凉山志》载:"嘉靖末,道方者,夜游至此,见神灯万点,既出旋入。方随入,见玉佛像,森列其中,穹窿深迥,进里许,飘然闻波涛,悚怖不能出。念观音名,愿造像,忽见一灯,寻光得出,乃造石佛于洞口。"后人又因石洞、石佛建殿堂,取名叫千佛洞。这个天然的石灰岩山洞,分内洞与外洞,外洞阔大,洞口有石雕佛像,进深幽暗,洞后有扁圆五孔,与内洞相通。石孔刚刚穿一人通过,而且必须一条骼膊抬起紧贴头,另一条骼膊拖下去紧贴腰,使肩膀倾斜,才能钻进内洞,从内洞往外钻的姿势也是如此。内洞为葫芦形状,可容六、七人,有乳石及石笋多种,如五脏脊骨形状,所以入洞称为"投佛母胎",出洞称为"佛母重生"。按照佛家的说法,"佛母重生"能够洗掉以往所犯的"罪过",获得"新生、千佛洞的这个"佛母洞",是佛教信徒,特别是蒙藏佛教信徒和海外佛教信徒朝拜五台山的必到之地,不少游人也到此赏玩。


佛母洞灵迹为佛法应化世所罕有。石洞分为外洞和内洞,大洞套着小洞,外洞阔大,洞口敞开,高约三米,宽两米多,进深幽暗,由外而里渐渐收缩,在尽头的洞壁有一小口通入内洞。内洞的构造非常奇特,洞口距地面半米左右,扁圆狭窄,呈弯曲管状,斜向上延伸一米左右,即进入葫芦形状的洞腔。这个扁圆石孔刚好能容一人爬钻而入,洞腔里可容纳五六人。内洞有乳石和石笋,洞壁石色班驳。形状凸凹,犹如人体五脏六腑形样。特别是洞腔右侧乳白色条纹,和人体脊椎骨、肋骨一样形象逼真。正因为内洞天巧成,示现为人体腹内形状,所以称为佛母洞。


入洞出洞是一种神圣的佛教仪式,也是一种充满妙趣的新生体验。乍看起来,佛母洞内洞口十分狭小,成年人是无法钻进钻出的。实际上,无论大小胖瘦皆能遂其所愿。钻洞时,双臂举直,紧贴头部两侧,身体半侧,头、手先进,随后蹬地的双腿发力,同时腰部竭力蠕动前伸,当伸直的双臂双手够着入口边沿时,骼膊肘抵着洞壁往开撑,拉着身躯蠕动前伸,便入得洞内。出洞时,取同样的姿势,头、手先出,身体半侧,由于洞口是斜下的,靠腰腹部蠕动爬伸,就能顺利出得洞外。


人,肉身凡胎的出生只有一次。人生历程各各不同,命运有顺有乖。佛母洗世尘,重生逢运转。体验"投胎佛母"和"佛母重生",在佛母的甚深大愿加持下,便有圆满的果报。


万物变迁,生而又灭,一切宝中,人命第一,生当感恩父母生养之恩,感恩所有帮扶之人,感恩佛母生育之恩。人生在世,信念为先,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让别人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对佛母的加持护念充满信心。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实相是三世诸佛之母也",空有不二,破除我执,)故应常怀欢喜心,并将欢喜布施他人。


佛母洞正在创建体现独特佛教文化意蕴的佛国圣宇。将在环周的青山下建一座洁白挺拔的石牌楼,半山建一座木构彩绘建筑圆缘亭。已修成总长五百多级的石阶路,此为五台山最长的石队员路,石阶级级梯进,上达佛母洞,寺内将重修和新建佛母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僧寮、居士寮、多宝如来塔等。佛母洞因有特殊的佛教意义,所以还是有必要前往的。尤其是男游客,一生都无法直接感受到女人生育的艰辛与痛苦,在努力完成了从"投胎"到"重生"这一过程后,也许就会体会到接近现实的体会,有了这种体会,也许就会感慨于生命的伟大及大自然的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