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绿”!无锡最缺的这类公园,未来要建50多个

开门见“绿”!无锡最缺的这类公园,未来要建50多个

公园绿地是市民放松休闲的场所,

也是直观的民生幸福感,

无锡的公园绿地“家底”如何?

公园绿地是市民放松休闲的场所,也是直观的民生幸福感。近年来无锡打造了综合公园、15分钟服务圈社区公园、10分钟服务圈街头游园

三级公园体系

综合公园:面积在10公顷以上,能让市民周末去远足

社区公园:面积在2-5公顷,满足居民日常的休闲健身游戏

街头游园:面积为3000-5000平方米,为居民提供公共的活动空间

开门见“绿”!无锡最缺的这类公园,未来要建50多个

有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觅得一片绿色空间,

有的却要到离家较远处才能闻见鸟语花香。

记者在历时半个多月的调查中发现,

公园绿地释放“绿色福利”的同时,

存在分布不均、特色不足、管理不精的问题。

三大公园体系分布不均

南片区“超指标” 老城区“拖后腿”

据统计,目前无锡已建成25个综合公园、22个社区公园、330个街头游园,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4平方米。虽然总量尚可,但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特点——滨湖区、经开区“超指标”,梁溪区、锡山区“拖后腿”

以公园绿地最薄弱的梁溪区为例,受限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及绿化用地紧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只有个位数

,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标准还有较大差距,而广益片区、凤翔新城更几乎是“开天窗”。

上午10点30分,运河公园里玩滑板车的孩子、闲庭信步的老人随处可见。年过六旬的黄秀英和“老姐妹”相约在此练交谊舞。


我住水车湾小区,虽然附近有梁溪大桥小游园,但面积较小,活动空间不够。


黄秀英平时想遛弯跳舞,常常会步行半小时到两公里外的运河公园。

住在广益佳苑的朱玉萍退休后在家带孙子。朱玉萍平时就在楼下转转,这也让她羡慕那些家附近有游园的人。


小孩喜欢出去玩,但家附近没有合适的游园,远的的地方推着小推车又不方便。


反观“高人气”的金匮公园,每到周末假期,周边车位难求,“人满为患”的公园折射出市民对公园的渴望。

开门见“绿”!无锡最缺的这类公园,未来要建50多个

△运河公园

家门口的游园少点气质

布局雷同功能单一 特色主题公园难觅

上周末,市民钟文杰带女儿去了上海嘉定紫藤园,这是春日里的“网红”,也是母女俩每年4月的“打卡地”。尽管处于疫情期间,也没能阻挡她们“赴约”的脚步。久负盛名的嘉定紫藤园,面积仅1万多平方米,每年赏花季都是人气爆棚。


每年似乎只有赏了紫藤园,才感觉春天来了。

对于舍近求远去异地游园的无锡市民来说,

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

为何家门口没有这样特色鲜明的主题公园?

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市市政和园林局副局长孙晓鹏赴杭州、南京、上海、昆山等城市“取经”,感受到无锡公园绿地的建设水平和这些城市有差距。


公园是件艺术品,“国标”规范下只是半成品,还有一半需再创作。


无锡公园绿地的建设由各个板块承担,有的还下放到街道社区,全市层面难以形成统一的规划建设理念,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公园绿地同质化、单一化。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功能

公园绿地不仅给环境披上“绿衣”,还承载着更为丰富的城市功能。然而走访中发现,一些游园的坐凳、园路、环卫设施这些“标配”都不齐,功能更是无从谈起。可喜的是,园林部门已着手专项课题研究,今年制定了城市游园改造指导目录。其中,针对十分钟小游园建设的规范要求列了30多项菜单,比如充电装置、导引系统、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等硬件指标,融入“公园+”的概念,让街头游园的功能复合化。

开门见“绿”!无锡最缺的这类公园,未来要建50多个

△健康路小游园居民在跳广场舞

城市符号功能

除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功能,公园游园还展示着城市符号。今年,园林部门将在游园的“个性”上发力,打造一园一特色、一园一景观。“年底即将通车的轨道3号线沿线值得期待”,孙晓鹏介绍,地铁3号线沿线规划了5个十分钟服务圈游园,面积从四千平方米到两万平方米不等。结合轨道出入口改造,园林部门一个个定位,比如盛岸路计划打造海棠杜鹃园、金太湖建枫叶园,每个游园都有独家看点。

建得美还要“养”得好

小公园暗藏“陷阱” 部分处于管理“半真空”状态

春光明媚,来到惠山区藕塘中心小学附近的一处开放式公园,绿草如茵,花木扶疏,走在其中能感受到公园设计之精心。不过,越往里走,暴露出的“伤痕”也越多。公园里的河面上有座浮桥,桥面上的木板已断裂,一不小心就会踩空。两边很多围栏缺失,无论走在水边还是木桥上都让人提心吊胆。附近居民李福良说,这种情况已存在多年,一直没人打理。

运河外滩附近的游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湖边的木栈道“伤痕累累”,多处木板腐烂,木栈道上没有提醒标志。一旁的草丛里垃圾遍地,大煞风景。这些游园原本是造福市民的绿色空间,因为设施损坏、缺少维护,变成险象环生的公园“陷阱”。

开门见“绿”!无锡最缺的这类公园,未来要建50多个

△运河外滩附近小游园的木栈道破损

游园绿化得民心,

为何管理跟不上?

市绿化管理中心主任徐勤明道出了无奈:绿地公园管理主体多,有的不是专业力量,管控能力不足。


公园三分建七分管,相比道路绿地,公园游园人来人往,若疏于养护,就可能出现设施老旧问题,颜值和功能发挥会大受影响。


长期以来,公园绿地没有专类管理标准,而是和道路绿化统一管理,这也导致一些公园管养不精细,甚至处于管养半真空状态。

公园不等于绿地,今年公园绿地管养有新动作。


孙晓鹏透露,去年市市政和园林局与城管委对接,编制城市精细化管理公园专项考核办法,首批41个公园率先纳入考核体系,本月起已由园林部门进行专项打分。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后天”逐步完善的机制弥补“先天”不足。未来城市精细化管理公园专项考核还将逐步纳入更多的公园绿地,通过考核机制倒逼公园管理水平提升,形成长效机制。

公园全民共享还有多远?

这张美好蓝图可期

缓解公园绿地分布不均,

既要激活存量,也要挖掘增量,

根源还在城市建设规划上。

从市市政和园林局了解到,根据新一轮城市绿化规划,到2035年无锡还要新建一批公园绿地,包括20多个综合公园、50多个社区公园、100多个街头游园,让市民共享“绿色福祉”。

薄弱点也是发力点。孙晓鹏表示,三大公园体系中,无锡最缺的是社区公园,下一步的发力方向是社区公园“15分钟服务圈”,让社区公园成为各生活圈的“必选项”。对于寸土寸金的老城区,绿化部门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向街头废弃地、闲置地块争取空间,一个个“口袋公园”“微型绿地”在百姓家门口冒出。随着无锡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目标冲刺,未来三年城市公园绿地还将有力推进,

预计2022年市区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将达到95%

和现状不同的是,未来三级公园体系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通过绿道串联成绿网,形成级公园体系+绿道网络体系。这些绿道是城市绿道慢行系统,也承载着休闲、文化、体育等功能,包含休闲绿道、郊野绿道、文化绿道等。不同的绿色廊道将沿线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相关景区及功能区域串珠成线,把无锡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生活品质。

责编:蔚来

来源:江南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