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有段古(part 1),你聽過的有多少呢?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些粵語歇後語或口頭禪,它們都各有自己的典故,下面就來看看都有些什麼故事吧~

粵語有段古(part 1),你聽過的有多少呢?

唔使問阿貴

話說是廣東人從北方南遷的時候,有一個很有名的首領名叫羅貴,他很聰明,而大家遇到什麼不懂的事都會去找他問問意見的,一天一人求見想要問問題,被羅貴手下攔住了;說了一遍問題,結果羅貴手下就給了他一個滿意的答覆。從始之後“唔使問阿貴”這句話就流傳開來了

執笠

商鋪倒閉閂門叫"執笠"。話說柳宗元詩中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句,“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執”是執拾的意思。執拾好帽子怎會是關門倒閉呢?

空的竹籮筐廣東話也叫“笠。在粵語中指疏眼的竹簍,普遍用以盛裝物品。“執笠”一詞的來源,商鋪一旦結業,各人須“立”刻“執”拾私人物件和餘貨。如是者,“執笠”一詞就是演化自“立執”;把它倒轉來說,並通過變調把“立”讀成“笠/立6-1”,便得出個“執笠”來。

粵語有段古(part 1),你聽過的有多少呢?


“執笠”源於廣府地區的"趁墟”習俗。到了“墟日”,來自各地的攤販就將貨物裝滿“笠”(籮筐),挑到墟場擺賣。如果生意不好,“散墟”(市雜結束)時貨物仍未賣完,就執拾裝回“笠”(籮筐)中,這就是“執笠”。

“執笠”的原義是“收攤”;後來才擴展到城鎮商鋪乃至工廠,表示“清盤”、“執笠”或收攤”。現在還有的商鋪打開門之後,還把貨物擺出鋪門口賣,到晚上收檔後,又把貨物搬回鋪裡閂門休息。這個商鋪就如一個大竹簍一樣,由此看來,“執笠”就是指商鋪收檔,粵語把它再引申為商鋪“收攤、執笠、閂門、清盤、註銷”等。

呃鬼食豆腐

一個版本是,農曆七月十四俗稱“盂蘭節”,廣州人也稱“鬼節”、“燒衣節”,人們在路邊燒金銀衣紙“送鬼”。“燒衣”時,會在路邊擺一些豆腐、飯、水果、燒臘等祭品。祭完後,一般都把燒臘帶回家慢慢享用。因為怕被人說“與鬼爭食”,所以老人們帶走燒臘時都要講句“鬼冇牙嘅,食豆腐啦”,就是“呃鬼食豆腐”囉。“鬼”吃不吃豆腐,哪有人知?說“鬼冇牙嘅,食豆腐啦”,其實是自己騙自己兼騙別人;這句大話又太過低級又容易被識破,所以,就有了俗語“呃鬼食豆腐”(潛臺詞“鬼都唔信”)。你想抨擊別人說謊說得沒有水平,連“鬼”都呃唔到,就可以用這個俗語來形容他。

粵語有段古(part 1),你聽過的有多少呢?

另一個版本是,從前有一個書生,口舌如簧,騙人的功夫十分了得。一晚,一隻餓鬼到了他家,要把他吃掉。書生毫不害怕,對這隻鬼說:“你要吃我啊?我已多天沒有洗澡了,肉又酸又臭,不好吃的。不如你吃我碗裡的豆腐吧,豆腐比我的肉嫩滑多了。”餓鬼信以為真,把豆腐給吃掉了,還說好吃。第二天,書生把這事添油加醋地告訴村民。村民們說:“你啊,真是連鬼都騙到不吃人改吃豆腐了。”因此,呃鬼食豆腐還可以形容一個人善於編謊圓謊,“講大話當食生菜”;或者用以形容很不可信、極不靠譜的事情。

二五仔

這個詞有兩個故事來源:

其一講的是清朝康、雍年間,朝廷要徹底消滅反清復明的秘密會社,查得少林寺與天地會有千絲萬縷關係,便派兵前往剿滅。但需要有少林寺內奸裡應,於是收買了武功排名第七的少林俗家弟子馬寧兒。他因窮兇極惡,犯下大罪,後被逐出山門,於是含恨引清兵入山,火燒少林寺。人們不恥其所為,便稱那些告密者、叛徒為二五仔,二和五加起來就是七,即排第七的馬寧兒了。

其二來源於二五害晉(史又稱晉國驪姬之亂),講的是春秋時期,晉獻公的一個妾侍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當上太子,賄賂大臣梁五和東關嬖五,設法除掉晉獻公的其他兒子,申生、重耳和夷吾的故事。兩個五梁五和東關嬖五最終和驪姬成功誣陷了公子們而立了奚齊為太子,晉國人稱他們為“兩個名叫五的狼狽朋比”。不過,後來重耳光復立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故事出自《春秋左傳》 )

羅漢請觀音,人多好擔當

相傳,觀世音菩薩遊玩到達國清寺。那時候比較窮,國清寺的羅漢以為是某個大戶人家過來佈施金錢,便拿出看家法寶,紛紛表示誠意。國清寺方丈認出菩薩便差遣羅漢們下去做菜,供養菩薩。寓意:多人集資請一個人吃飯,不會負擔太大。

粵語有段古(part 1),你聽過的有多少呢?

打蛇隨棍上

南方多瘴癘,常有蛇蟲鼠蟻出沒。竹鞭軟,棍硬。蛇善於纏繞硬物,下棍打不著蛇的要害,蛇反身一卷,就可以隨棍而上,張口吐獠牙,直撲打蛇者。但凡遇上蛇打蛇要用竹鞭,不能用棍。

圖片由本文作者摘錄自網絡,內容口錄自廣州老一輩,原創不易,如需轉載敬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