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編注:今天為各位介紹的增長官朋友賀華成(牛牛),95後研究第一人、玩出夢想副總裁、創業者,對於 00 後Z世代、次世代研究有長期觀察實踐和方法論積澱。

我們將他針對次世代研究的長篇方法論,分為上下兩篇刊載(Part II 請見今日推送次條)。

.第一章:關於研究 1. 阿麗塔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我用抖音自拍的阿麗塔,抖音的美顏算法很強,看完電影后,我就想到「抖音或成最大贏家」,因為看到阿麗塔首先想到的就是抖音的大眼瘦臉。

我還有一些,大家也可以拍一些,女生肯定可以拍的,不管是不是因為美顏總之抖音能看到很多美女,抖音會幫你發現自己的美,為什麼火是因為這是一個好產品。

我穿的這件藍色毛衣也是一件典型的「軟妹服」,我們後面也要講到。

現在我們就開始講行業研究方法論吧。

過去我在很多場合講過我的研究成果,但這是第一次講研究方法論。

我會結合做產品的一些經驗,以及過去在券商的一些經歷和案例。

首先大家想一個問題:

什麼是研究?以及什麼是好的研究?

前幾天在抖音上看到一個視頻,愛因斯坦說,如果有一天遇到一個關乎生死的重大問題,只有一天的時間解決?

他會用 95% 的時間去研究問題是什麼,再用5% 的時間去解決問題,我很認同這一點。

就是 95% 的審題 5% 的解題

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搞清問題是什麼,當問題被界定清楚時,答案便顯而易見了,你離問題越近,就離答案越近。

我們現在講研究方法論,我們可以把「研究」作為一個研究對象來研究一下,研究以及好的研究其本身到底是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問題界定清楚時答案便顯而易見。

還有一句話是「萬解皆可包,唯有題無價」,即所有解決方案都是可以外包的,提出關鍵性問題才最有價值。

很多時候,我們面臨一些困擾,你想該怎麼解決,你潛意識裡有一個問題,但可能並沒有仔細界定這個問題,包括現在我們講的到底什麼是研究?

我們還可以舉個例子,比如什麼是愛情?

以及什麼是二次元?什麼是蘿莉?什麼是社交?什麼是人工智能?什麼又是新零售?

2. 仙子精靈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什麼是愛情?

大多數人都經歷過愛情,即便沒有經歷過也至少嚮往過,知道愛情「大致」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

當問到什麼是愛情時,你腦子裡會蹦出很多概念,很多感動,那到底什麼是愛情?

我和朋友做過這個事情,一天他問我什麼是愛情,我們幾個朋友回答是美好、是痛苦、是希望、是絕望等等,每個人都在說,最後差點聲淚俱下。

你發現愛情場景中的點點滴滴太多,是我人生的希望、是我人生的絕望、是我的全世界也毀了我的全世界、是精神交流、是肉體融合、是小鹿亂撞、也是胃痛,失戀的時候胃是會痛的。

說到愛情腦海裡會出現大量場景,對應的詞便會蹦出來,到最後越來越深刻,你就接近崩潰了。

所以我這裡提到了很多詞,是陽光明媚、是烏雲密佈、是喜笑顏開、是聲淚俱下、是轟轟烈烈、是萬劫不復,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

比如,愛情到底是漫不經心還是掏心掏肺呢?

阿麗塔就是掏心掏肺,看到一個帥哥就愛上了,缺乏愛情經驗的人幾乎都是這樣,男人也是如此,看到漂亮妹子就會喜歡。

然後不切實際地追求,搞得雙方都很尷尬,但這也恰恰是最寶貴最美好的經歷,所以愛情是包含很多方面的。

然而,在今天掏心掏肺的純情卻被稱作舔狗。這是因為,愛情遊戲的本質在於你需要「漫不經心」。

愛上一個人時,你會變得卑微,因為你把所能想到的所有最美好品質,全都賦予了你最深愛的人。

這是矛盾,也是人性無法逃脫的宿命。

所以我說愛情是不穩定的存在物。

熱戀很幸福失戀很痛苦,這和投資很像,投資賺錢和虧錢的感覺與熱戀失戀高度一致,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進而有天堂和地獄同時存在的反差。

真愛像稀有金屬一樣難以以單質形式保存,條件苛刻,你需要很好的經營,但大部分人都很著急。

所以對於愛情,我說她是森林裡的仙子精靈,如果有生之年你曾經遇到過她,曾經看見過她,這是「曾經」這個詞在你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次使用場景。

因為你可以驕傲地說出,我曾經相信過、看見過愛情。

現在你會發現,很多東西定義本身就是主觀的,並不嚴格存在一個客觀世界,正因愛情的這種主觀性。

最近流行在任何一句話後面都加上「像極了愛情」就立即深刻起來,也是這個道理。

投資,像極了愛情。

那什麼是美女呢?

其實類似,金融市場選股就是選美,其實就是你要去關注「主觀」是什麼而不是「客觀」是什麼。

其實不僅資本市場,互聯網以及 2C 的產品,都是在判斷大眾主觀在如何變化,那什麼是美女?我不展開了,我講一下結論。

首先我們講的是異性眼中的美女,男人眼中的美女首先是長得好看,這沒問題,但美女最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什麼呢?

「社會屬性的難以接近性」

比如你的親妹妹長得再好看你也不會對她有什麼想法,因為社會關係太接近,這是結論,原因在於「美」是「感而不應」。

具體我不展開了,因此美女界定核心恰恰是社會屬性而非自然屬性。

3. 反烏托邦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那什麼是社交呢?

我在《社交產品方法論》中已經闡述,相信大家也都看過了。

當我們提及社交時,不同人心中會有不同概念,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無論是為了避免交流時各說各話,還是更重要的為了解決問題,我們首先都要界定問題。

社交產品有多種界定方式,我從技術邏輯界定成通訊、媒體與交友三大類。

通訊是既定社會關係溝通工具,媒體是社會化傳播工具,交友是社會關係擴展工具,三者有區別。

但正因他們都與人類社會活動有關,並通過互聯網完成,所以我們都叫它們社交產品,但三件事背後的產品邏輯和技術邏輯都是不一樣的。

通訊產品出現需要計算平臺級技術進步,這是怎麼超越中國移動的問題。

社交媒體依賴平臺內技術進步,從 3G 到 4G 再到 5G,抖音全稱叫抖音短視頻,和當年 快手GIF 一個道理,GIF 是 3G 環境的產物,短視頻則是 4G 環境。

接下來抖音一定會把「短視頻」三個字去掉,就像快手去掉「GIF」一樣。

交友產品則是另一邏輯,其實我們可以出一道題,請在下列選項中選出完全與其他幾項不一樣的選項:微信、微博、抖音、陌陌。

你會怎麼選?

不同視角不同答案,但有一個「更深刻」的答案。

你可以選微信,因為是熟人社交,是即時通訊。你可以選微博,因為是最大的輿情平臺,社交媒體。你可以選抖音,因為是短視頻。

如果我選,我會選陌陌。因為他有著更深刻的差別。陌陌和其他三個產品之間的差別已經上升到了「階級關係」

我們說這麼多年,即時通訊一直被很好的滿足,社交媒體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到今天唯一沒有被解決的,就是交友問題,包括婚戀。

App Store 社交排行榜基本上是最浪得虛名的排行榜,因為除了前面的一些產品外都是「垃圾」。

這個品類太缺產品,永遠是「今夜寂寞」、「同城約」等字眼,因為交友需求從來就沒有被真正滿足過。

這也是為什麼交友類產品,永遠是一波一波,爆發之後又掉下來,水分蒸發剩下淤泥變成醬缸,陌生人社交產品的生命週期相對都會短一些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必然性在於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交友類產品的創新與醬缸週期,也源於陌生人社交的根本矛盾:社會化大交友與優質的臉和錢的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大家都要找最好的臉和錢,但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就是「階級關係」。

這是交友類產品和社交媒體以及即時通訊的最大區別,因其涉及社會關係拓展,階級性是社會規律,永遠存在。

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喜歡反烏托邦模型,這是一個最簡單的社會模型。

阿麗塔也一樣,人們想去一個地方,但不讓去,但可以通過參加比賽去,目標明確,反而簡單了,只是現實社會比這個複雜,真是像極了愛情。

4. 洛麗塔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什麼是蘿莉呢?

蘿莉(可愛的低齡少女)一詞源於洛麗塔(小說)但不等於洛麗塔,更不等於穿著 Lolita 裙子的人(lo娘)。

剛才大家提到最近在調研 Lolita 用戶,在做用戶訪談,其實瞭解圈子的最快方法就是進入這個圈子,調研會因為技術問題失真,事實上大多數調研都難以接近真相。

真正的用戶調研來自一種「主觀感知」能力而非客觀統計學調查。

因為永遠無法通過抽樣接近客觀真相,只能形成主觀感知能力來判斷真相,類似金融反身性原理,這是一種社會反身性。

我過去買了很多 Lolita 裙子和 Cosplay 裙子作收藏,最近我開始嘗試。

我對漫展很瞭解,也知道大家為什麼要去漫展,但這更多是一種理性認識,或尚不深刻的感性認識,直到穿上裙子那一刻,我才真正獲得了感性認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穿上裙子那一刻,你開始發自內心期待漫展,因為你開始渴望展示自己,開始思考如何變得更美。

哪怕只是通過拍照及後期做出完美的平面效果,而不是在現實中,但這件事情,也已經足夠引人入勝。

我妹妹玩了十年 Cosplay,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她的大多數作品在我看來並不是特別的「完美」。

後來發現男女審美並不一致,進而在視覺展示上(包括角色選擇)追求的重點就不一樣,女性更多追求 「華麗大氣」,而非「吸引力」。

這也是我開始「穿女裝」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在試驗自己心中的審美風格。

我心中一直有一個完美女子形象,我還不曾遇到你,便只能先把自己變成你。

很短的 Lolita 裙子,運動鞋,上身吊帶( JSK無袖 ),裡面 T恤,手持寶劍向你跑來,然後啟動法拉利帶你認識更多蘿莉。

你的意中人是一個蓋世英雄,會踏著七彩祥雲來娶你。

我的意中人則是一個蓋世蘿莉,我相信有一天她會開著法拉利,身穿短裙絲襪,腳踏 AJ,帶我認識更多蘿莉。

所以大家應該去買點裙子,Lolita、JK制服、漢服,Cosplay 用戶很多是學生,買裙子還會有經濟壓力,在座的各位都不會有壓力。

這恰恰是瞭解圈子、研究用戶的真正捷徑。大家也可以多參加漫展,漫展信息可以看 喵特APP

五年前我說過中國三四線城市的漫展正像當年中國三四線城市電影屏幕一樣快速增長,2012 年便誕生了 10 億票房的電影《泰囧》。

去年中國漫展已經辦到了 3822 場,除去一、二線城市外仍有 2322 場。

下一個趨勢是電競中心

第二章:什麼是研究

1. 話語體系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現在我們回到開始的話題:

什麼是研究?

我把研究分成三類:

一是大家日常口中所說的「這個問題研究一下」,即工作和生活中都會出現的我們叫它「①求真態度」

後面兩種則是專門的研究職能

一是「②學術研究」,另一種是「③商業研究」,券商研究、以及買方(包括一級市場)自己的投資研究都是商業研究。

學術研究好理解,今天我們主要講商業研究。以及更關鍵的,商業研究和學術研究的差別。這裡我會結合一些二級市場的例子。

記得剛進申萬研究所時,領導就給我們強調要完成學術研究到商業研究的轉變。

券商招人強調實習經驗,一是行業節奏快沒人有時間教你,二是學術研究到商業研究之間有一個鴻溝,最好在工作前你就已經跨越了這個鴻溝。

但正如申萬研究所的優良傳統之一,申萬(至少在早年)招人最不強調實習經驗,甚至你最好不要有任何實習經驗。

學生就好好完成學術研究,申萬的培訓體系能在三個月內幫你完成學術到商業的轉型。

這一點是非常對的,研究能力相通,如果沒有接受過規範的學術訓練,你很難完成好的商業研究。

如果你在學校混日子是很難做好研究的,做商業研究時你會一臉懵逼,你要重新進入一個探索過程,因為研究是有經驗的,有習慣的,需要一個持續訓練的過程。

商業研究和學術研究的區別是什麼呢?

我的總結是:商業研究需要有①可操作的②經濟利益

你不能研究了半天,一點操作性都沒有,同時背後要有經濟利益,這是和學術研究的最大差別。學術研究就像一個大圓,你在圓的邊緣上往外做了一點點貢獻。

這些東西可能當下沒有經濟利益,也沒有操作性,但把人類知識往前推了一點,這就有學術價值。

商業研究則要有可操作利益。金融市場比較直接,可以買賣,產業也是類似,上馬什麼項目進入什麼領域,都要有可操作的經濟利益。

因此切勿陷入探究本身的快感中。探索求知是很快樂的,但商業研究不能只是快樂。

舉個例子,二級市場事實上你在哪個行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職業生涯高度。

比如航運這個行業,週期是三十年,你如果進入這個行業時恰逢下行週期,下行週期十年,直接超過了你的職業生涯,那你就有點麻煩了,雖然你依然可以研究的很快樂。

2. 行業劃分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二級市場大多券商都會對行業進行全覆蓋,因此會有好壞行業之分,秘密就是你要進入好的行業。

我入行看的是鋼鐵行業,在明確知道這個行業「沒有前途」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呆在這個行業,因為我想學一下產業鏈。

這也涉及申萬的人才分類策略,行業劃分整體涉及上游領域(資源品)、中游領域(製造業)和下游領域(消費品)。

一般學經濟的人去看上游,其更受宏觀經濟影響,如鋼鐵、有色、煤炭、建材、石油等。

鋼鐵行業事實上屬於中游製造業,但在實務中仍放在上游資源品領域。我的專業是世界經濟,因此在實習時就去了鋼鐵行業。

學管理的人看下游,如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旅遊酒店等,因其更受消費者市場影響。

有工科背景的人則去看製造業,這一點好理解,「複合背景」在投資領域一直很吃香。TMT 則跨越上述三個品類。

但正如申萬研究所的另一個優良傳統,事實上申萬可能是所有券商裡招募「工科背景」最少的券商。

這涉及券商行業研究的本質。

券商行業研究的本質是金融研究。

你需要懂行業,但你更需要懂金融,你做的研究實際上也只是金融研究,即你所在行業及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如何影響了預期進而影響了股價?

這又涉及另一句申萬名言:證券研究的直接目標是尋找預期差。

行業知識都可以學,金融素養則更加重要(當然也可以學)。申萬領導曾說只有三個行業需要有相關背景:

一是醫藥,二是化工,三是電子勉強需要。不是因為這三個行業無法臨時學,而是臨時學起來太耗時間,事實上只有醫藥研究員需要相關背景。

我正式入職前領導一度問我要不要轉去化工行業,我詫異這不是需要相關背景嗎?領導答只要你高中是理科生就可以了。

我還是選擇留在鋼鐵行業,因為我在鋼鐵行業實習了很長時間,也在宏觀部門實習過,有一個自己的宏觀與產業鏈研究體系的搭建過程。

鋼鐵行業受宏觀驅動,上游涉及鐵礦石和焦炭,下游涉及房地產、基礎建設、造船、汽車家電、輕工業等,幾乎涵蓋所有上中下游產業鏈。

我後續轉行互聯網行業研究,也受益於鋼鐵行業的訓練。我研究互聯網行業的時間很短,但做出了一些成果。

很多人問我怎麼做的,事實上就是源於鋼鐵行業的研究基礎。

行業研究是你要去洞察一些東西,即便你在航運行業,你也可以去搞清楚波羅的海指數以及世界經濟週期,這背後都很有價值。

3. 知行合一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講到這裡,我們要講一個東西叫知行合一。前面講商業研究和學術研究的差別在於是否有可操作的經濟利益,即正確把握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關係。

事物 = 客觀 + 主觀 + 主客觀之間的裂痕。

如果說謀士在知,主公在行,那麼研究是認識世界,產業化是改造世界。

知和行本身有一個交集,好的學術研究和商業研究都在這個交集裡,學術研究的範圍比商業研究大,且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在這個交集裡。

前面說的研究三種類別中的「求真態度」即是一種知行合一的態度。

就像投資經理肯定要做研究,但他需要的是 「求真態度」而不是專職的研究工作,把他分工出來就是商業化研究。

但好的「研究」一定是和執行高度相關的,你研究到極致時你已經在做這件事本身,而不再僅僅是「研究」了。

某件事做的非常好的人,他一定明白其中的秘密與 Knowhow。你做研究也是在逼近這個狀態,即不僅「知」,還要「行」。最好的研究就是最好的執行,反之亦然。

從這個角度看待,你就會發現研究並不是一個「後臺」,而是問題的核心,如果你能做到「知行合一」你就很厲害。

人都有舒適區,當你研究的很快樂時你要小心了,你要時刻關注自己的研究在操作性上的價值。

事實上你要明白主觀和客觀之間存在的裂痕,我們永遠只是在逼近真相,但你自己要明白到了什麼程度。

二級市場的研究都是進行獲利交易,股票你買賣就行了,但炒股票實際又很難,因為你只把握了 50% 的概率。

基本面你把握了 80%,但股票價格 = 價值 + 套利 + 情緒——申萬研究所,它由三部分組成,並且還天天變,這就變得高度複雜了。

所以股票研究本質在於研究預期的變化而非基本面的變化,只是後者影響了前者。

你可以把一個問題研究清楚,但你必須明白你研究清楚的東西在整個決策系統裡佔了多少比例,它可能只佔了 20%。

如果你以為你搞清楚了 80%,那就是在自娛自樂,在搞行為藝術。但如果你真正搞清楚一個極小的部分,至少你在這一點上你是知行合一的。

由於我們當前在探討「研究」,我便把「研究」和「執行」在邏輯上做了區分,事實上兩者沒有區別也不該有區別。

研究者和執行者都是從兩個方向無限逼近價值實現。只是當它太難實現的時候,我們便區分了職能。

知行合一並不代表時時刻刻需要「有用」,大部分基礎研究在當下是無用的但在某時某刻是無價的。

但這涉及另一個話題,即創新是邊緣溢出。

當「暫時」無用的研究一旦完成「邊緣溢出」便實現了價值,基礎研究在等待「邊緣溢出」,「知行合一」在創造「邊緣溢出」。

這就是為什麼之前我們還要問一下什麼是愛情?因為如果你連什麼是愛情都搞清楚了,還有什麼東西搞不清楚?

4. 虛假世界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這個世界是虛假的。

前面我們講到互聯網行業和鋼鐵行業(以及週期品行業)的差別,一個是研究主觀世界,一個是研究客觀世界。

週期品行業要不斷逼近經濟運行的平均水平,互聯網則要不斷逼近大眾心理的平均水平,前者是客觀世界,後者是主觀世界。

互聯網是主觀世界好理解,事實上經濟週期也是主觀的,都存在反身性原理。

文化流行存在反身性,宏觀經濟也一樣,經濟規律、政府調控、主體行為共同構成反身性,包括凱恩斯主義與奧地利學派的差別。

巴菲特說,大部分投資人是不看年報的,就是說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不認真和不用心的。

投資領域無論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都是如此,很多時候人們只是在幹一份工作,只有極少數人用心,或者說,大部分人待在虛假裡。

奧地利學派講,大家看到經濟下行後政府會增加支出或擴大信貸。

但經濟規律是經濟進入衰退後必須通過蕭條來完成市場出清,讓非理性行為得到清償,經濟自然會快速復甦。

經濟高漲時大家都覺得自己牛逼,進行了不必要的擴張和資本開支,借了不必要的錢,因為周圍的人都在這麼幹,你覺得你不幹就落後了,就完蛋了,所以你也去幹了。

之後一定會帶來問題,金融經濟互為表裡,之後就沒錢了,這個過程就是市場出清,讓犯錯的人付出代價,從而減少總供給。

市場蕭條後自然就會再起來,但如果去救的話,問題就會更大。

想想個人借貸就好理解了。用於消費而非價值創造的貸款,如果繼續提供信貸,無異於延緩更大問題。

奧地利學派就是說什麼都不要管,市場出清後自然會快速復甦。

現實中更多是皇帝的新裝,這一點非常關鍵,但這一切又是「合理」的。

5. 你做不出成果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現在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好的研究?

我們來看看一九法則,以及 199 法則,世界永遠是兩極分化的。

市場上 1% 的人賺去了 99% 的錢,0.1% 的 LP 賺去了 99.9% 的錢,全球化和AI 又加速了兩極分化。

研究也是如此,大部分研究都是沒有用的,因為大部分人都是不用心的,資本市場的「虛假」程度只會遠超你的想象。

如果給好的研究一個定義,我叫它「建體系,出思想」,這句話也是申萬研究所提出來的。

申萬要求研究必須建體系、出思想。當然即便在申萬能真正做到這一點的也是少數。

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知行合一,研究本身是一種藝術。

只有少數人才能成為藝術家(投資也是如此),絕大部分人包括在座的部分人做不好研究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常態。

這個世界上 90% 的研究只是在「提供信息」,也即一份工作。

9% 的研究給人啟發,實現了某種程度的「建體系」。

只有 1% 的研究令人驚愕,我們叫它「出思想」。

這便是研究三層次

任何行業都是如此,所以大家在做研究的時候,並不要默認你能做出什麼成果,因為大部分人都做出不成果,包括投資也是如此。

你必須明白這一點,你到底是那 90%,9% 還是那 1%,你需要努力,以及判斷自己的天賦領域,亦或是滿足於只做那 90%。

高中藝考生越來越多,但大部分成不了藝術家,甚至只是為了逃避文化分數。

即便上海戲劇學院這種層次的表演系和導演系學生畢業後不少也只能幹著不相關的工作(技術進步會逐漸改變這一點)。

播音主持專業大部分畢業後也並不在從事主持人工作,央視、衛視的主持人要求很高,大部分人也不願去基層電視臺或相關領域,最後也就從事了其他職業。

研究也是如此,研究和做學術一樣需要天賦,研究和投資事實上都是高階工作,是一件門檻很高的事情。

只是中國經濟過去的加槓桿使得很多高階職業變成了一份日常工作進而誤導了很多人。

大家都知道一級市場大部分人都投不出好項目,但很多人並不明白事實上大部分人也做不出研究成果,因為投資與研究本無區別。

VC 投資是認知、圈子、閱歷的綜合結果,而不是一份工作,研究的迷惑性也在於讓人誤以為只是一種腦力勞動,只要高學歷就可以完成。

研究恰恰涉及前文說的主觀世界與反身性甚至「邊緣溢出」,如果把研究一詞換成「深刻洞察」就好理解了。

研究的基礎是獲得信息和整理信息,當你對信息和邏輯理解非常深刻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有自己的體系,比如什麼是社交、什麼是愛情,他一定是一個邏輯體系。

你首先需要把它界定清楚,比如我們說社交包含通訊、媒體與交友,通訊依賴計算平臺技術進步,媒體依賴平臺內技術進步,而交友最後還是一個階級矛盾的問題,這樣就是一個體系。

但很多研究也都能形成讓人啟發的體系,這還不夠,最高階段則是出思想,即你的研究成果成為了一種思想。

做研究你必須要求自己建體系出思想,否則你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我們剛才講的商業研究,不僅指賣方研究,而是指商業價值導向的研究,買方研究(包括 VC)本身也是商業研究,必須產出商業價值。

只是賣方研究你還必須把它搞得很牛逼的樣子,比如一篇報告 50 頁甚至 100頁,要顯得牛逼,但如果只是內部彙報你的邏輯與洞察,一般 3 - 5 頁足以。

賣方研究出於要顯得很牛逼,要把一些方方面面展開,把一些基礎信息和補充信息附上,這也是有價值的,但核心還是體系與思想。

大家可以嘗試找一個領域或一個點進行深入洞察,你搞懂它後,他一定是一個高度簡單和高度容易理解的結果。

這些洞察就是有價值的,作為內部彙報的話你可以在附錄裡附上補充資料,邏輯和洞察本身則是簡單卻富有啟發的結論。

你可以提供信息,但這只是基礎工作,你要知道如果沒有體系,沒有思想,你的研究就真的沒什麼用。

研究是跨越主觀和客觀的鴻溝,大家想想如何建體系與出思想,強大的洞察力其實是一種性格特點。

所以研究要靠天賦,我叫它「只恨黑夜太漫長」,即一種神遊的感覺和創造心流的過程。

我們前面講研究要避免陷入快感,是不要讓快感成為研究本身,但研究一定是有快感的。

對「真理」的追求,朝聞道夕可死矣,你會一晚上不想睡覺,就像小學生想到明天要春遊的那種感覺。

6. 只恨黑夜太漫長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去年 5 月份朋友圈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大致叫悲催的成年人,什麼做 PPT 到凌晨然後電腦壞了。

很多辛苦感人的畫面讓大家共鳴,我當時也轉了,但我覺得這篇文章很正能量,一點都不辛苦。

這種只恨黑夜太漫長的感覺真是太好了,也是你人生中最奢侈的一段經歷,只有在你最年輕的工作時期你才能體會到,加班到兩三點萬籟俱靜身心合一的專注感覺。

這也非常有利於你的職業生涯,因為任何一個人的職業習慣都是在工作最初的 2 - 3 年內形成的,你如果沒有找到只恨黑夜太漫長的感覺,那很遺憾。

什麼是青春?

不計回報的努力還能讓你感到快樂便是青春。

研究是一種天賦,事實上就是一種快速進入「神遊」狀態的天賦,本質是一種感知能力。

我們前面說無論是互聯網泛娛樂產業,還是週期品製造業,到最後都是一種對大眾心理和社會反身性的感知能力,研究的天賦即強大的

感性感知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反覆強調什麼是愛情,當你開始思考什麼是愛情,你開始聲淚俱下,愛情便深刻地理解清楚了。

有中學生問我語文不好怎麼辦,我說你去失戀一次語文成績就會上來,失戀後內心會有源源不斷想要表達的東西。

你文采會變得很好,語文成績就上來了,本質是感性化能力上來了。

人類強大的情感能力在經歷痛苦後都會表現出來,所以失戀是很多人的人生轉折點。

所以研究對我來說是一件高度感性化事件,我研究問題時經常聽一些很中二的歌曲,非主流三巨頭,徐良、許嵩、汪蘇瀧,即能讓你快速進入青春期思維模式的歌曲。

青春期是大腦算力即流體腦力的巔峰,我們雖然過了青春期,但可以通過歌曲進行超頻。

十幾年前我用 500 倍槓桿炒外匯,全是手動高頻交易,幾秒鐘下單,十幾秒後平倉。

我必須聽著馬克西姆鋼琴曲,大聲快節奏的音樂能讓人進入一種失去自我的狀態,然後下意識建倉平倉,我叫它「用感性祛除感性」。

如果說研究靠天賦,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還有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怎麼去做點事情呢?

我叫它觀察生活。

7. 觀察生活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觀察生活」一詞來自表演學,演員需要塑造各種沒有經歷過的角色,他必須通過生活中的點滴觀察進行積累。

比如街頭遇到乞丐,和他交流,看看他在幹什麼,看到建築工地進去搬搬磚,你要深入生活的點點滴滴。

前面聊到調研 Lolita 用戶,調研本身是一種觀察生活,但要做好一個調研本身,真正的觀察生活就是親自去嘗試一下 Lolita。

你自己穿一次 Lolita 可能才會真正明白,為什麼要穿裙子?

為什麼要省錢買裙子?

是因為虛榮嗎?

部分是,但更多是因為讓你發現了自己的美,發現了自己的閃光點,你開始變得自信,開始很熱愛這件事情,進而開始熱愛生活。

你開始找到了生活中的閃光點,你找到了甚至找回了少年心氣,找到了疲憊生活中最後的英雄夢想。

TFBoys 很多粉絲是中年女性,楊超越有很多國企男性粉絲,SNH48 有很多富二代粉絲,為什麼?

因為楊超越給了我們平淡無奇一眼到頭的生活中帶來了那麼一點點英雄夢想,讓我們看到了生活中那些還會閃光還有盼頭的瞬間。

明星只是一個法相,那麼楊超越就是一個很好的法相,你追的不是一個明星本身,而是提醒你追求心中最後的夢想。

明星就像一尊「佛像」,佛像本不是佛,佛像只是提醒你要敬畏心中的佛法,因為每個人都是佛,見性成佛。

「偶像」就是「像偶」,一個你想成為的更好的自己,如果你正處青春期,家窮人醜,成績還不好,如果你還不追星,你的青春期那不是一事無成?

當然為什麼會這樣是家庭教育進而階級關係問題。但不管怎樣,追星已經是一件非常可愛的事情了,因為每天叫醒你的不再是鬧鐘,而是夢想。

蔡徐坤也是如此,其實不用質疑現在的男性偶像為什麼越來越女性化,這本身是女性消費主義的崛起,把男人打扮成洋娃娃,是因為要給女性消費。

所以買裙子也是觀察生活,當你觀察生活到極致時,你就是一個演員了,你也是一個對產業、產品和用戶非常有洞察的一個人。

除了觀察生活,表演學裡還有「解放天性」和「當眾孤獨」兩個要素,以及我加上的「時刻準備著」。

8. 解放天性/當眾孤獨/時刻準備著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解放天性」作為表演第一課,簡單說就是讓你徹底放開,以便塑造任何與你人格性格不一致的角色,往往通過極端的表演行為來訓練。

比如先想象出物理上與精神上難以忍受的場景、角色行為和角色特點,然後再演出來。

把視覺上和精神上最難以忍受、甚至摧毀價值觀的場景自然地表演出來,那麼解放天性訓練就完成了。

「當眾孤獨」作為表演第二課,簡單說就是做到不受大眾和旁觀者影響嚴格遵循內心。

在舞臺上嚴格按照劇本完成角色,不受臺下萬千觀眾的唏噓、質疑、稱讚、吹捧等行為的干擾。

最後我再加上了一個「時刻準備著」,這其實是播音主持專業的提法,即時刻保持狀態。

商業上也是如此,成功者往往都在爭議中成長,因為他們解放了天性,也完成了爭議中的成長,因為他們做到了當眾孤獨。

好的研究者/執行者也是如此,因為一個極致的研究者本身就是一個執行者。

這三點本身又是和「觀察生活」相關的,你要做好研究,或者說知行合一的話,首先你要做到觀察生活,深入生活。

更高階段你則完成了解放天性與當眾孤獨,你成為了一名演員,你與這個世界已經融為一體。

我一直說研究是高度感性化事件,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互聯網與新興產業,其本質都是用你的內心去同步這個世界的頻率。

感受這個世界(包括大眾主觀世界)的震動,進入群體共鳴,完成連接,完成你的心靈與這個世界的連接。

這個世界天地萬物都在相互作用,你要做的只是融入這張大網。

所以讓你買裙子只是很基礎的一件事而已。

好的研究者/執行者首先是一個觀察者,最優秀的則是一名演員。

9. 遊戲規則與市場機制

賀華成:我的Z世代經濟研究方法論 Part I

講到感知能力,申萬在選擇研究員時會有心理測試,橫向思維看策略,縱向思維看行業,以及橫向思維看包含產業鏈多的行業等。

策略分析師必須相貌英俊,行業分析師則必須練好唱歌,這些都是研究中的 Knowhow,某種程度也是一種遊戲規則。

當然更大的遊戲規則在商業本身,尤其是資本市場。

證券分析師本質是在做銷售工作而不是研究工作,原因一方面在於前文說的大部分人是做不出研究成果的。

另一方面在於,這個世界大多時候比我們想想的虛幻,當大家都活在虛幻中的時候,真相便不再那麼重要,大家只是在玩一個遊戲而已,各方也只是在相互配合完成這個遊戲。

也正因為此,超額收益永遠只屬於少數人。

這讓我想起《寒戰》裡梁家輝的一句臺詞:

「我服務香港警隊30年,認識不少人,也得罪不少人。不過在這30年裡,我學會了一件事,就是每一個機構,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都有自己的遊戲規則。

明也好,暗也好,第一步學會它,不過好多人還沒有走到這一步就已經死了,知道為何?自以為是。

第二步,就是在這個遊戲裡面把線頭找出來,學會如何不去犯規,懂得如何在線球裡面玩,這樣才能勉強保住性命。」

但我今天不是在講職業生涯規劃,我是在講研究,道理一樣,任何事情,你都要搞清楚其背後的秘密,包括研究的規則,研究的方法,你都要理出來。

但這又涉及到一個驅動力問題,我叫它市場機制

賣方研究有外部客戶作為驅動力,這一點很重要,就像任何創業的成敗,本質都源於是否存在巨大的外部需求推動。

外部需求會推著你走,推著你成長並給你足夠容錯率,這就是市場機制。

一級市場 VC 研究團隊的驅動力來自哪裡?

來自內部投資經理和合夥人嗎?

我認為這個驅動力不夠,優秀的人才是有強大的自我驅動力,但這種驅動需要建立在外部環境的催化下實現,也即大量需求和倒逼機制。

這是一個關鍵話題,即對內服務的研究團隊的驅動力來自哪裡,相比外部市場的強大驅動,內部需求、領導評價等驅動會顯得不足。

注意,這並不涉及「自我內心滿足」「外部評價滿足」的個體心理學差異。

內部需求的評價對個體來說也是一種「外部評價」,該問題本質上涉及的是,對內服務的研究團隊其所在機構能否源源不斷產生強大需求推動研究團隊成長。

因此對內研究團隊要是未做出什麼成績,原因可能是來自機構本身而非研究團隊本身。

但最後,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 END -

↑九月權益升級+線下活動贈票即將發佈,僅限會員

聯繫我們

媒體/商務合作聯繫微信:ifanbing

郵件:ben.fan@zengzhanggua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