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在哪些历史时段“热”?远在明代中期早就已经相当“热”了

中国民间收藏 藏龙卧虎,“好东西”一个又一个地出现令人瞠目结舌!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的“大动土”,把5000年来老祖宗埋藏的珍宝翻了个底朝天,不断“出世”!书本上从来没有著录过的精品、国有博物馆也没有的惊人国宝、被利益集团“专家”无据说假的奇珍异宝,几十年来在民藏中就出现了很多很多,全世界也为之目瞪口呆…


翡翠在哪些历史时段“热”?远在明代中期早就已经相当“热”了


就说唐代的老翡翠实物、元代的老翡翠实物……民间藏家都有,本人也亲见过。可是专家却硬要无据说假、无据打假(拿不出专门针对这个“标的”的过硬实锤数据就“坚决”说是“假的”),我们老翡翠界广大顺民又有什么办法呢?文献证据我找出了多达12条,实物也有,但是人家只俩字儿:“假的!”就像我们手中的老翡翠 人家也只俩字儿“假的”就搞定了那样——不屑出示专门针对它的过硬的科学数据。

守着固有的书本旧知识,不愿意学习和更新新的认知,是很多专家的通病,更是这个民藏界广大藏家被冤的根源性“痼疾”。唉,学术观点,各说各的。知我罪我,一任当世。等待万能的时间、万能的历史去裁判吧……


翡翠在哪些历史时段“热”?远在明代中期早就已经相当“热”了


缅甸翡翠究竟何时开始入华姑暂不论,现在需要探讨的是,翡翠在中国,“热”在康熙乾隆(乾隆甚于康熙),“更热”在慈禧,这当然会极大地带动整个中国官民的“爱翠热”,问题是在乾隆之前翡翠在中国的民间就不“热”吗?乾隆之前难道就“没有”或“很少有”翡翠流入中国(民间)吗?这涉及到乾隆之前那一段时间在中国境内沉淀的翡翠数量可能大略有多少的问题。我们还是先来看历史文献所述吧:


翡翠在哪些历史时段“热”?远在明代中期早就已经相当“热”了


《云南北界勘察记》记载,明朝初年,就有商贩从云南腾冲进入缅甸,到翡翠集散地勐拱经商,两地多有翡翠贸易交流。明确记载明初“就有商贩从云南腾冲进入缅甸,到翡翠集散地勐拱”收翡翠,既然是商业行为,就必有流通,而且不可能只买卖一两件。


翡翠在哪些历史时段“热”?远在明代中期早就已经相当“热”了


到了明清两朝,中国的翡翠文化逐渐进入了空前繁盛的鼎盛时期,翡翠玉器在朝廷、民间开始广为流传。清乾隆进士檀萃在其《滇海虞衡志》中记载了当时的赌石盛况:“玉出南金沙江,江昔为腾越所属,距州两千余里,中多玉。夷人采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护,大小如鹅卵石状,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顾客随意买之,运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见翡翠,平地暴富矣。”


以上记述了当时云南的赌石盛况,赌客们都“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不知赌石究竟是不是翡翠原石及其色、种、水头之质量高下),只好胡乱买下(“随意买之”),运到大理或云南各地,到“作玉坊”切割开(“解之”),结果竟然是漂亮的翡翠(“见翡翠”),这样就暴富了(“平地暴富矣”)。

既然赌石都这么盛行,难道还不“热”嗦?


翡翠在哪些历史时段“热”?远在明代中期早就已经相当“热”了


“热”是早就已经“热”了,但是价格却并不是很高的——就像现在人人都有的手机一样,手机已经很“热”了,可是手机价却依然没有房价高!


被中国电视艺术家们不知是“美化”还是丑化成“铁齿铜牙”的“风流才子”纪昀(公元1724年~1805年在世,实为著名大学者,领衔总纂《四库全书》,为中华文化传承立下不朽功勋的巨人之一 ——编纂过程中对前世古籍内容进行抽毁是乾隆的旨意,纪晓岚不可能违抗),他在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中说:


翡翠在哪些历史时段“热”?远在明代中期早就已经相当“热”了


“记余幼时……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如蓝田,乾黄强名之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出真玉上矣……盖相去五六十年,物价不同已如此,况隔越百年乎!”纪晓岚说翡翠在他说这话的五六十年前不大值钱(当时大家沿袭明代热衷于当漂亮石头玩儿,没看成是玉。那时的石头价就好比今天的手机价,石头热是热、手机热是热,可就是价格高不过房价),现在(他说话的当时)则已经成了高端藏品(“珍玩”)。说明除了宫廷,即便在民间喜欢翡翠的人也不在少数,宫中、民间都在“热”。


翡翠在哪些历史时段“热”?远在明代中期早就已经相当“热”了


有长期收藏、研究翡翠的藏家学者通过考证文献后总结说:“远在我国的北方丝绸之路开发以前,南亚大陆就开辟了陆上通道。在这条驿道上,腾冲是最重要的最大前沿驿站。


元明清各朝,缅北翡翠珠宝产地曾长期隶属中国,历史给予腾冲翡翠集散地的地位。明永乐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明朝向周边扩张,大力开拓云南边疆并对腾越的三征麓川,使滇西尤其是腾冲得以极大开发,从而促进了各种贸易及翡翠珠宝交易旺盛。”明永乐年间已开始“热”了起来。


翡翠在哪些历史时段“热”?远在明代中期早就已经相当“热”了


杨希林先生所撰写的《翡翠简史》说:“在封建社会晚期(明清两朝),由缅甸北部至中国云南腾冲,再至中国内地的“翡翠之路”得到了较快的拓展,翡翠饰品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已逐渐超过软玉中的上品——白玉。”


又说:“清代康熙以后,缅甸国王常将翡翠饰品作为贡品,向中国皇帝进贡,历史上著名的‘翡翠之路’得到了拓展,康熙之后,由于乾隆皇帝对玉有着特殊的爱好,使得大量的翡翠进入皇亲国戚阶层。”康熙朝开始,从民间热,“热”进了皇宫。


翡翠在哪些历史时段“热”?远在明代中期早就已经相当“热”了


当代学者、翡翠藏家的这些描述,加上前文所引据的历史文献记载,再结合《中国古代矿产开发史》、《翡翠玉石选购与鉴赏》、《翡翠探秘》、《翡翠溯源》等当代文献的相关记述,我以为完全可得出“明代中期和晚期,翡翠在中国民间已然热了起来,缅甸翡翠的进贡在康熙时又促进了宫廷和官宦贵族圈的翡翠热”“而乾隆、慈禧两朝更热”的结论。这一结论,并不会影响“老翡翠‘热’在康熙乾隆(乾隆甚于康熙),‘更热’在慈禧”的市井固有旧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