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教科書上的侵華戰爭(1)日本是如何走向戰爭之路的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日之間經歷了一場極為慘烈的戰爭。這場戰爭後來被稱為“中華民族的聖戰”,遙想當年,拋頭顱灑熱血,“平型關大捷”“保衛臺兒莊”“十萬青年十萬軍”,是多少抗戰英雄的犧牲才換回我們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一直以來,抗戰史都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抗戰的影視劇,紀錄片和相關圖展也在戰後七十年來受到了人們極大的關注。而與抗戰相關的史實,也是每一個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所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之一。

那麼,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又是怎麼樣向他們的後代描述這一場戰爭的呢?

日本歷史教科書上的侵華戰爭(1)日本是如何走向戰爭之路的

平成20年(公元2008年)開始作為高中歷史教材的“高校日本史”

作為參考,筆者選取了平成20年(公元2008年)開始作為高中(日本稱之為“高校”)歷史教材的高校日本史A,來看看它是怎麼樣描述這一場戰爭的。

日本歷史教科書上的侵華戰爭(1)日本是如何走向戰爭之路的

高校日本史A中第十一章專門介紹了侵華戰爭(日中戰爭)的過程

在第十一章的開頭部門(日中戰爭的上面),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特別用疑問句“日本軍は中國でなにをしたのか”來作為開場白,意為:日本軍隊曾經在中國做了什麼?

然後開始介紹日本為什麼從1930年代開始,逐步走向軍國主義道路的。首先是1930年代開始,日本國內政局動盪,軍人團體和激進的右翼分子不斷展開各種暗殺行動,對日本當時執政的文人內閣的施政進行阻撓破壞。1932年,血盟團事件爆發,前財政大臣井上準之助和日本財閥三井的掌門人團琢磨慘遭暗殺(暗殺家族壟斷式的日本財閥頭目,這是當時日本社會對於財富分配不均而感到嚴重不滿的一種報復行為),接著在同年的5月15日,海軍青年軍官們襲擊了首相官邸,殺害時任首相的犬養毅,史稱5.15事件

犬養毅與蔣介石合照

日本歷史教科書上的侵華戰爭(1)日本是如何走向戰爭之路的

對華態度親善,執政時期大力改善經濟,卻因削減軍費而慘遭暗殺

日本在發動九一八事件,侵佔中國東北三省之後,遭到了國際聯盟(簡稱國聯)的譴責,日本故而宣佈退出國聯。在這時,手握陸軍大權的是以建立所謂”國家總力戰體制“為目標的統制派(主張通過合法形式實現政治上的訴求,對陸軍內的紀律統制抱持尊重。),而與統制派意見相左,以青年軍官為主的皇道派(主張尊皇、在天皇親政下對日本進行國家改造為目標,並主張以暴力革命打倒日本國內資本財閥)對此深感不安,在1936年2月26日,他們率領大約1400名士兵發動政變。發動政變的皇道派軍人們,殺害了財政大臣高橋是清和內大臣齋藤實,並且佔領了首相官邸和議事堂等重要機關。史稱2.26事件

高橋是清像

日本歷史教科書上的侵華戰爭(1)日本是如何走向戰爭之路的

前日本銀行總裁,前日本財政大臣,1930初日本經濟改革的主導者

在2.26事件發生後,日本軍部利用這件事情大肆宣傳,開始干涉廣田宏毅文人內閣的政府人事任命,並且在這不久重新恢復了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大日本帝國時期日本內閣的一項制度,軍部大臣的任用資格須是現役軍官的制度,在大正時期廢除)。而在外交上,與德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日語:”日獨防共協定”),把蘇聯視為假想敵。在軍部不斷要求增加軍費以擴充軍事實力的背景之下,日本政治體制的軍國主義傾向開始變得不可逆轉。

日本歷史教科書上的侵華戰爭(1)日本是如何走向戰爭之路的

2.26事變參與者,慄原安秀中尉(中)在行進中

而日本究竟是怎麼樣開始全面入侵中國的,高校教科書A又是這樣介紹...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謝謝您的點閱,您的點贊和轉發是對原創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