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破雲穿霧而來,令人如何不向往

她破雲穿霧而來,令人如何不向往

劉亞洲將軍


她破雲穿霧而來,令人如何不向往

劉亞洲《精神》

一本好書,總給人新的觀點,提供新的材料,引發新的思考。

劉亞洲的《精神》,每有所讀,都有新發現,新碰撞,新感悟。

劉亞洲由作家而將軍,字裡行間迸發著軍人的剛毅,但又不失作家的機警與深刻。

在書中他重點分析了甲午戰爭、抗日戰爭、對越戰爭、現代化戰爭,從文化的角度對戰爭作了宏觀分析。尤其是對甲午戰爭,作者把它放到了精神層面予以深入解剖:120多年前的中國兩國之戰,從根本上講,比的不是武器、不是軍力、也不是軍人素質,而是一種民族精神。


她破雲穿霧而來,令人如何不向往

甲午海戰


她破雲穿霧而來,令人如何不向往

清末時局之圖


她破雲穿霧而來,令人如何不向往

甲午海戰以身列國的鄧世昌

清末衰政,暮氣沉沉,萬馬齊喑,縱有天才般的傑出人才,照樣明珠投暗。如,嚴復與伊藤博文,師出同門,但所用迥異,一為首相,一為講師;北洋水師中的中層,均師法英美,一旦對陣,勝負立見,不是敗於術,而是敗於道,敗於文化。確屬真知灼見,令人耳目一新。

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反作於物質。但,物質相同,因處於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環境,其作用發揮卻有天壤之別,根源在精神。

1895—1945年,50年間,中日之間兩場戰爭,甲午之戰清軍望風而逃,一觸即潰,不是被打敗的,是被嚇跑的;還是這片熱土,還是這個國度的子民,全面抗戰以決不服輸血戰到底最終慘勝為結局。


她破雲穿霧而來,令人如何不向往

1937年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 國共合作正式建立抗日統一戰線


她破雲穿霧而來,令人如何不向往

毛澤東作抗戰動員,提出中日之戰是持久戰 中國必勝 日本必敗


她破雲穿霧而來,令人如何不向往

用血肉築成新的長城

50年後,五四精神哺育的中國人有血性、有智慧,與日軍進行了真正意義的高手對決,盧溝橋一役吹響了全面抗戰的號角,國共兩黨同心協力,共赴對敵戰場,淞滬、太原、武漢等一次次會戰,既是軍力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較量、精神的對決,中國的軍力雖然遠遜於現代化的日軍,但不缺的是敢死必死的信念,一街一巷地爭,一個陣地一個陣地的肉博,勇士們麥子一樣地成片倒下,將軍們衝到一線戰死卻依舊挺立,在一片血海中在民眾心中閃耀著星辰一樣的名字,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等等,他們將星閃著民族血性的光輝,更有那些甚至連名字都不曾留下的青春男女沉睡在祖國的山山水水,正是這種精神,在最困難的時候,面對日軍的威逼利誘,從中國統帥到普通民眾,沒有人不知道,唯有戰鬥到底有中國的希望,他們半步也不退卻,在堅持中消耗故人,在戰鬥中壯大自己,以無畏的堅韌的精神洗雪了甲午之恥。


她破雲穿霧而來,令人如何不向往


她破雲穿霧而來,令人如何不向往


她破雲穿霧而來,令人如何不向往

朝鮮戰爭,更是一種精神的勝利。國內戰爭剛剛結束,現代工業幾乎空白,百廢待舉,正要休養生息之時,家門口卻來了一群氣勢洶洶的挑事者,雙方的力量對比和抗日戰爭都沒法比,又是精神在起作用,唇亡齒寒,堅持道義,在幾十年戰爭中走來的毛、周等領袖們毅然揮師出兵,在軍力上,那是現代與傳統的較量,力量懸殊;但在精神上,那是遠見卓識無畏無懼與恃強凌弱自高自大的比拼,同樣力量懸殊,但與軍力的懸殊調了個個兒。天氣的酷寒、物質的短缺、補給的不足,時時困惑著入朝的勇士,但有"橫掃千軍如卷席"的統帥部英明決策,有了敢於"橫刀立馬"的大將軍縱橫馳奔,有了幾十萬雄師的視死如歸,戰爭的結局也就不想而知。

"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陸軍上將克拉克簽訂停戰協議時說:"這協定暫時停止了(我虔誠希望它永遠終止了)那個不幸半島上的戰爭。……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停戰協定》和臨時補充協議上簽字時,也一樣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在《自述》他曾這樣寫道:

"我在簽字時心想,先例即開來日方長,這對人民來說,也是高興的。但當時我方戰場組織剛就緒,未充分利用它給敵人以更大打擊,似有一些可惜。"

戰爭結束了,雙方都在思考,一個感到失望,一個感到可惜,這才是真正的高手對決,意猶未盡,之所以簽訂的是停戰而非終戰協議,意味著這種對決還沒有最後結束,還要有通過另外的方式來完成它。放在近代中國歷史的任何一個階段,這種結局都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但當時的環境下,結束得還是不那麼酣暢淋漓,無疑這是一種民族必勝的精神在獵獵飛揚。

物質的追求暫時是讓人嚮往的,但久而久之,對物質這種死的東西的過分追求,會讓人沉溺其中,就像抽鴉片一樣,久吸上癮,心神恍惚,眼前變幻五彩的世界,一旦煙勁兒過去,醒轉來,肯定百無聊賴,無所事事。

歌德曾說"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哲學家康德也說:"人是藉助想像力創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段話:"人可以通過自我努力,使自己堅強起來。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奇異的光彩。"

與通過努力工作來充實內心、拓展人生的長度、挖掘人生的厚度、盡全力創造可為世界增光添彩這些相比,物質的作用的確相形見絀,其重要性顯而易見要輕得多。

雷鋒有句名言:"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通俗但也確切地道出了人生的真諦,很多人在艱難困苦的歲月裡精神頭兒十足,充滿著勃勃生機,相反一旦到了居食無憂的環境裡卻又茫茫然無所適從,究其實就是一種精神滑坡,就是缺乏精神支撐。

《精神》以戰爭為例,以戰爭談歷史,以歷史講文化,以文化論精神。全書既有失敗的案例,又有成功的經典;既回顧剖析過去,又展望憧憬未來;既有正面的論述,又有反面的駁斥,織成了一幅"精神"全畫幅展示。《精神》是宏觀俯瞰,《甲午殤思》是百年回顧,《紅山九品》則將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既有戰略,又有戰術,點面相融,縱橫結合,左右輻射,遠近高低,全面系統。

全書警句迭出。

"甲午戰爭日本的勝利是制度的勝利。大清帝國的失敗是制度的失敗。"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視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視力只能說明眼前,眼光卻決定未來。"

"改變不需要理由,改變本身就是理由。""有些規則就是讓人執行的,但是有些規則就是供人打破的。"

"真正的思想從來不誕生於掌聲之中,而是誕生於呵護和批評之下。"

"小是非面前,沉默是智慧;在是非面前,沉默則成了謊言。當我們是少數時,可以測試我們的勇氣;當我們是多數時,又需要測試我們的寬容。"

這些字裡行間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詞句,既增加閱讀的興趣,更插上了放飛思想的翅膀。

精神,世間惟有精神可以萬古長春。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工部憤懣於時人對"四傑"的輕薄,用到精神傳承也一樣,當物質的肉體等灰飛煙滅時,留下的只有並不附著於肉體的閃耀著光輝的精神。也是精神,使物質雖去猶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