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真的好吗?

用户2757178221402700


数字化降低了各行各业的成本,金融行业也不例外。

DC/EP仅仅是央行数字货币的第一步,是取代M0。既然是仅仅取代了M0,那么现阶段,它就跟传统的降准以及各种SLF,SLO,MLF,PSL工具完全不同。

我认为,DC/EP不是一个政策性的金融工具,而是一种替代物。在发行中,它没有各种信贷指标或者说政策限制,只需要按照现实需求来。

什么是需求?这就跟DC/EP的机制有很大关系。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DC/EP采用双层的发行机制,商业银行按照自己的需求,向央行全额缴纳准备金,然后得到央行给的DC/EP,商业银行再将这些DC/EP转给客户使用。

这样的发行机制是为了符合“按需供给”的原则,商业银行没有需求时,DC/EP数量并不会随意扩大,发行数量是按照“消费数量”来决定“生产数量”。所以,DC/EP既没有通常意义上的通胀,也不存在通缩,它一直锚定的是1元人民币本身的价格。

这样的发行机制,使得我们在流通领域,就会看到每1元人民币的全生命周期。它的来源和去处只要发生了,就会被区块链记录的清清楚楚。

DC/EP有智能合约吗?

我判断,DC/EP将会采用区块链技术,也会拥有智能合约,但这个智能合约跟目前以太坊上的合约有一些不同的地方,DC/EP的智能合约可能采用审批制,以此来解决资源消耗的问题,传统的以太坊或者其他PoS链的智能合约,项目方使用了区块链提供的计算和存储能力,需要付费,但央行的DC/EP由于它自身联盟链的性质,使得线下协商更容易实现。

所以,DC/EP使用的智能合约前提是通过央行的审批,否则合约无法上线。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Shibor合约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合约,但我认为,它应该不会出现在DC/EP上,因为DC/EP的数字货币价值跟利率是无关的,Shibor合约是为了解决金融机构之间利率市场化,由于M0是没有利率一说的,所以,人们期待的Shibor合约我认为并不会出现。

但我判断,DC/EP的二阶段或者三阶段,Shibor合约会上线。

DC/EP如何运行?我的每一笔记账都有吗?

很抱歉,并没有。你日常使用DC/EP购买一瓶水,并不会数据上链。DC/EP倾向于一种非实时结算的机制,并不支持数据实时上链,也没必要。

简单来说,你从建行给农行转账1万元人民币,虽然你在网银APP上选择了实时到账,并且对方确实也收到了1万元,但是很抱歉,建行并不会立刻给农行转账1万元,因为可能上一个人从农行转了1万元到建行,所以建行和农行不需要“实际转钱给对方”。正是因为这样的现实情况,所以金融系统存在非实时结算逻辑,这跟比特币的每一笔都记账是完全不同的。

在传统区块链记账领域,你转账给对方0.0001个比特币,也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如果对方再次转账给你同样的 0.0001个比特币,这也将会引起另一笔记账。在目前的金融体系内,是不存在这两次直接转账的,上面的2次转账经过结算系统的“清洗”后,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生,仅仅是商业银行记录你的账户减少了1万元而已,没有钱的实际流动。

正是因为这样的清算机制,在我们每天成千上万的交易转账背后,商业银行之间会进行“清算”,最终会清算出一个数额写入DC/EP区块链上,这个数据写的是建行少了1万DC/EP,农行多了1万DC/EP,也不会出现你使用DC/EP购买一瓶水的记录。

也就是说,所有的买水操作都仅仅跑在商业银行自身的数据库里,这些“零碎的交易和小额付款”在商业银行内部已经被“合在一起”了,最终只有一个数额显示出来,然后写入DC/EP区块链上。

正是因为存在“清算机制”,使得DC/EP不需要支持太大的TPS,它不需要支付宝那种百万并发的业务量级。它对 TPS的要求不高,可以避免区块链TPS低的困扰。


水大不漫桥


你讲的数字货币。也就是所谓的电子版人民币。那么电子版的人民币真的好吗?这一点毋庸置疑。

微信支付宝全面普及的当下。央行还要推出电子版人民币。也就是数字货币。这又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为央行省去巨额财政开支。

纸币的制造,流通,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中国14亿人口。每年消耗的纸币数量是巨大的。而且纸币容易造假。使用寿命半年到一年不等。还得重新再造。

电子版人民币直接有电脑软件生成。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人民币坏人没有办法造假。电脑一旦生成使用寿命无限长。制作成本几乎为0。

第二方面。数字版人民币可以追踪交易记录。

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反腐败。但是每年仍有大量的公务员和和政府高管贪污受贿。将贪污的资金转移到国外。而且都是数额巨大。

国家发行数字版人民币以后。首先会让国家公务员使用。也就是国家公务员以后再也不能贪污受贿,转移资产。还有非法集资,洗黑钱,造假币。都变得非常困难。因为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人民币。每一笔交易用途都会被如实记下。任何人不得篡改。任何人只要有违法行为。公安机关都会第一时间破案。而纸币的话很难做到这一点。

第三方面。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全球贸易用的是美元结算系统。美国要制裁谁,就会关闭别的国家结算系统。造成别国无法贸易。前期伊朗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我国为了不被美国卡脖子。就要发展自己的结算系统。数字版人民币刚好符合这一点。可以很好地绕开美元结算系统。

第四方面。电子版数字人民币比银行更安全。

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人民币。一旦记录任何人不得篡改。由于特殊加密和去中心化,黑客很难攻击。并且使用数字钱包的人手机丢了。还可以通过资料认证将数字人民币复原回来。同样的数字人民币也可以像微信支付宝一样通过扫码支付。非常方便快捷。

总之数字版人民币出来以后。国家公务员贪污受贿和资产非法转移变得非常困难。非法集资和洗黑钱也变得不容易。区块链一段记录任何人无法去除,大大的增加了违法的难度。


华大财经


投资数字货币是可行的,但是这其中有一些奥妙要了解,废话不多说,接下来肖恩就讲讲自己的一些心得:投资数字货币的三个月定律。

三个月定律”是为保守派的数字货币投资者制定的投资策略。比如我自己,在投资数字货币项目时,通常既要考虑确保我们的资金能抵御风险,又要让其利润最大化。这个策略不是为了让你暴富,而是为了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1.为什么要制定“三个月定律”?

我投资了许多数字货币项目,并注意到所有进入市场的新项目都有一个独特的模式。这些项目有些是天王级大项目,有些不是,也有些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三个月定律有助于个人投资者挑选出项目并了解它本质,从而制定个人投资计划。三个月又是这些挑选这些项目的的试金石。不是说我完全不投资新项目;而是,一个项目没有经过一定的时间证明自己之前,我不会去重仓持有它。

人们投资新项目的倾向是基于FOMO(害怕错过)效应,而不是基于项目自身的优点或价值。FOMO驱使人们对数字货币交易价格的认知远高于项目或数字货币本身在开发过程中的价值。如果你不经过等待就入场,意味着高额投资某个项目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实现投资回报。

这是否意味着提早进入新项目的交易就不能创造利润?不一定,但是一般来说,如果这个项目能够生存和发展,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

2. 这个定律为什么需要三个月?

1. 项目骗局层出不穷。骗子开发商通常会在1-2个月内炒作该项目,期间他们出售ICO和主节点,然后在交易所上市,将他们矿前持有的代币抛售到交易所,然后以比特币退出该项目,让投资者手中的代币变得一文不值。问题是合法和有价值的项目也是部分使用这种ICO的方式,抛售主节点和矿前持有的代币,在交易所上市。唯一的区别是,只不过项目方不会在交易所上市时抛售主节点和矿前持有的代币。时间会解决个问题。

2. FOMO(害怕错过)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后,代币项目已经稳定下来,代币的市场价格也稳定下来。这并不意味着投资没有风险。在任何投资中,都存在风险和回报,但三个月后项目开发中的许多初始地雷已经被排了,或者项目已开始解散了。

3. 三个月后,你可以为数字货币设立一个准确的模式和项目增长潜力。为满足新币的初始供求,数字货币的高回报部分通常会逐渐减少(无论是开采还是铸造,或者两者同时进行,在前2个或者2个半月内,项目通常会付出非常高的代价,)。权益证明(POS)和主节点的报酬将用在维持价格以及挖矿奖励上。

4. 三个月可以让你有时间进一步研究有潜力的项目。它将给你时间阅读项目的白皮书。给你时间与社区接触,并确定社区在项目中的沉淀作用,能够了解开发团队是否在某个领域内苦苦挣扎,以及他们面对挑战做了什么或正在做什么。它将使你更够接触项目炒作之外的信息,从而做出可靠的投资决策。

3.结论:

币圈这个市场潮起潮落,如果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明天也同样是。不要匆匆忙忙地进来,手握现金,然后孤注一掷。这样做只不过是在赌博,希望和幻想。去了解项目的各个方面。

虽然我已经谈到了底线,硬性指标是在一个项目在大量投入之前要等待三个月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考虑因素,如白皮书内容,项目方向,这个项目是否实现了对项目的承诺,权益和挖矿收益。开发团队和社区是否活跃在Discord,电报群或社交媒体上。

三个月定律有助于我们从最基本层面上从一堆项目里面挑出优质项目,但在投资任何项目时,这不应该成为你唯一的考量因素。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区块链方面的知识,可以关注肖恩的头条号,肖恩会不定时分享有价值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