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袁中道——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

袁中道作为“公安派”领袖之一,同哥哥袁宗道、袁宏道齐称“三袁”。字小修、一字少修,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兰质蕙心如袁中道,少遂善文,长愈豪迈。十六岁中秀才。性格豪爽,爱交游,自命豪杰。老庄(追求自由),佛家之书(顺应自然)更是挟襄而从,这或许就造就了他反对复古拟古,文学就像万物一样是随之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抒性灵的主张和“闲潭云影日悠悠,天工人巧日争新”的人生态度。以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模拟,主张创新而称誉文坛。

览袁中道——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

一、青荷才露尖尖角,意气风发少年时

袁中道生在明代。明代是一个转型的时期,明朝早期是对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贯传承,但到了中后期,呈现出复杂多样、多方面的转型趋向。文学艺术革新日益昌盛。袁中道的“性灵说”作为一股新潮流被主张“革故鼎新”的李贽青睐。使得袁中道将“真”视为了早期文学的追求。

《叙小修诗》便将这一点描绘的淋漓尽致,绘形绘色。一为大我情怀与小我情怀的碰撞,擦出猛烈的火花,迸发出“小我”的烟花。二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对立中主“真”。小修诗早期的诗歌以抒发作者一腔热血真情为主打旋律,透漏出本心即诗魂的艺术特色。崇拜人性的真实的思想,张扬个性与主体价值被给予高度肯定的解放性思想。

览袁中道——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

纵情山水,真少年,写出千古绝句。

袁中道开朗豁达,喜交游。遍历山川河海,一望星辰曼妙。在笔下点点生辉。《夜泉》——“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流泉的日光,化为一溪雪。”诗佛王维向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袁中道的此诗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藏画、画中隐诗,精妙绝伦。粗犷而冷峻的山在眼前起起伏伏,树木抽出新的枝丫,树上披着一层层霜,就像蔓延开来的白梅花。水在流淌,在沸腾,如透亮的明镜,似脱缰的野马,若出山的猛虎。汹涌的生畏,蓝的彻底,清的冷峻。日光从天际倾泻而下,洋洋洒洒,似雪一样纯白,若雪一样灵动。以静衬动,山泉景色在诗人笔下如星辰大海,一星一点都那么阳光,活力四射。

览袁中道——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

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坎坷多多

沙粒在被河蚌囚困之后,造就盈泪的玉珠;宝剑在被烈火捶打之后,亮出锃亮的刀锋……历史长河,熠熠生辉,没有谁的道路平坦如柏油马路。无数文人骚客莫不是在痛苦中成长,涅槃重生。袁中道也是如此。袁中道才华横溢,又是一个极有思想的人,便和两位兄长袁宏道,袁宗道广交提倡革新的文人学者并一起参加科举,准备考取功名,谋得官职,谁料袁中道早期仕途不顺畅,科场考试几经落第,胸怀大志,壮志难酬,渴望建功立业,成为一代英雄豪杰,却不得志,无法抒展抱负。所谓“世上英雄居何土,可怜好土成古今。”满满的苦闷、愤懑、惆怅、无奈、叹惜、悲伤跃然纸上。所写“每至科场将近,扃户下帷,摒弃身命。及入场一次,劳辱万状,如剧驿马,了无停时”可见考第的艰辛不易,和他考第次数之多,每次坚持,每次欢喜而去,一场空而来,无论怎样,却未能中第,怆然涕下,心苦劳累啊。将不第的苦闷,郁郁寡欢,科场不顺的无奈,描写的流畅自然,使人为之动容。

览袁中道——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

三、曲径通幽处,来到袁中道晚年时期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千里马总能驰骋沙场,是大鹏总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人生没有不灭的霓虹灯,人生何尝也不是没有眼前一亮的照明灯。若将袁中道前期的作品比作兰花般清新脱俗;那毫无疑问他后期的诗作若磐石般沉稳含蓄,深沉。力求将个人真性情融入字里行间,呈现给大众。钟情于山水,但有异于早期的纵情于山水,乃另一番心境。从反面也可以说是,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袁中道老翁之意稍许在山水。到大自然名为赏山赏水,更实为到大自然中寻求一方净土,追求知己,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淡泊宁静的心智,修身养性,调心。这可从他的后期诗作中见证。“山村松树里,欲建三层楼。上层以静息,焚香学薰修。”以景抒情,沉郁顿挫,淡泊,文字更为简朴。“手携门前柳,弓蔽成高树,道逢小儿子,衣揖向阿文”少了年少时的狂放,多了人生的感悟,但这份感悟没有开门见山,但读来意蕴深长。袁中道最擅长写记。

《西山十记》是他游北京西郊群山而作,全记语言精炼,辞藻生动贴切、朴实但不失趣味。“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相接。绿叶秾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也。”辞藻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平平淡淡的话语,但让人眼前一亮,抒发着作者内心的舒适之情。《再游桃花源》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欢愉之情。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寄托的是陶渊明的政治理想——无战乱,无统治阶级的压迫以及剥削,人们的生活和平安定,安居乐业。一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战乱四起,百姓生活生灵涂炭。同一片土地,同游一景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写出不一样的桃花源记,传达出不一致的感情,这就是变。

览袁中道——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

袁中道早年家境优渥,遨游齐鲁大地,施展抱负,文学才华,发扬创新的文学思想,但遭受诸多变故后,仕途失败,性命忧具和生死决心,让他对功名已兴致缺缺。晚年调心养性,移情山水,潜禅意,淡泊宁静。可是造化弄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大抵就是这样,风华正茂时追求功名为之付出努力,倾尽所有,你却一动不动,晚年想要寄身、情于山水之间,却来了机会可以了却年时之心愿。干还是不干,袁中道心下细细衡量一番,大手一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的思想,主张还未得到发扬,不能认输。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为你带来好处。滴水可以磨损大石,并非力量有多强大,是昼夜不停的滴坠。便正式踏入了官场的大门。在万历年间,任徽,四十四年中进士,年四十九岁;间或两年任副教授;次年,任南京太常博士。

览袁中道——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

袁中道的春天自此来临,千树万树梨花开。五十一岁起,成了南京礼部主事;五十四时,即天启三年,南京吏部郎中。古时,读书人大多以功臣名就作为学识的才干,能力的验证,这不仅是荣誉、身份的象征,更是对自身所给予的肯定。或许袁中道想借仕途的平台去提倡自己的主张,将“性灵说”的主张发扬出去。又或许只是入仕,何况袁中道自持才高,学高八斗,满腹经纶。仕途的门总算踏进,功成名就的路也算走了。五十六岁,袁中道辞去了南京吏部郎中一职。次年于南京芝麻营驾鹤西去,不问天载故悠悠。纵观他的一生,就像盘踞在山道的高速公路,蜿蜿蜒蜒,曲曲折折,一山平,一山起,陡陡平平,一路荆棘。蓦然回首,坎坷如荼,信念如一盏灯,常明不灭。希望从中汲取星星之火,燎原——求仕。可又看出他狂傲不羁,顽强不屈的一面。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信念和意志。苦读寒窗儒家经典十载,为的乌纱帽,圆领衫加身后解放性思想有更多文人接受,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走上历史舞台。放弃不是他的代名词,久久徘徊,坎坷、不顺如影随形,用魔法打败魔法,与科举制度做抗争,与当时的时代的不变、旧斗争,与其说让自身得到认可不如说是价值观,思想——革新精神。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袁中道是把文章与万物相比较,融合在了一起。物能物是人非事事休,文为何偏偏就是一成不变的呢?文章也是物,一白一黑变成文,文又成物。物是瞬息万变的,那文章自然也少不了变化。有了创新不就有了改变。人生并不是因为自我的存在而精彩,而是因为自己创造的那份价值而绽放、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