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被寫進《貳臣傳》,留下千古罵名,他小時候的教育環境怎樣

洪承疇被寫進《貳臣傳》,留下千古罵名,他小時候的教育環境怎樣

封面圖|洪承疇擔任大明薊遼總督時畫像

​文|大秦之歌

大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5月4日,兵敗被俘的大明薊遼總督洪承疇正式投降清軍。投降儀式分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就是要接受清朝的薙髮,這是滿人區別於漢人的最根本標誌。

對於滿人來說,薙髮是從一生下來就要做的事情,這是他們的傳統,但對於漢人來說,薙髮要比要自己的命還難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是中原民族根深蒂固的思想,人體的皮毛,受之父母,豈有隨便薙落的道理。薙髮就意味對父母的背叛,對自己原有的道德倫理價值體系的背棄,內心是極度煎熬的。

皇太極一聽洪承疇答應投降,便迫不及待的在當天夜裡就舉行了薙髮儀式,完成了洪承疇投降清朝的第一個動作。

第二天下午,為了讓整個投降儀式顯得存在感十足,皇太極別有心裁的把所有投降清朝的明朝高級別官員都請到當時滿清首都盛京的崇政殿,大家一起共同見證洪承疇的投降行動。這些人有祖大壽、祖大樂、夏承德、祖大弼、范文程、剛林等人。

洪承疇來到大清門,跪拜在大清門外,然後發表了一篇陳罪狀,告天說自己是戴罪之身,請求皇太極召見。然後進入崇政殿,行三拜九叩之禮,就算正式投降清朝。

順便一提,皇太極是一個特別注重吸納大明官員的滿清皇帝,他雄才大略,積極推動滿漢一家融合發展,對清朝最後進入中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洪承疇被寫進《貳臣傳》,留下千古罵名,他小時候的教育環境怎樣

圖1|洪承疇影視照

自此以後,洪承疇用自己生命最後的23年時間,為大清一統天下鞠躬盡瘁,直到身死。 因為他的職場經歷橫跨大明和滿清,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文書裡,對他的評價也不盡相同,尤其在大明末期的一些史書上,普遍認為他是認賊作父的“貳臣”先生,將他列入《貳臣傳》裡,議論洶洶,大有以春秋之筆扼其性命之勢。但清史裡卻對他評價極高,認為他是“賢良之臣”。

但無論如何怎麼評價,有一點大家都是共同認可的,就是洪承疇的個人能力、學識還是非常不錯的,堪稱一代能吏,不管在明代剿滅陝西農民軍的戰鬥中,還是在投降清朝後經略南方的戰鬥中,洪承疇所表現出來的才幹有目共睹。

洪承疇的個人成就離不開他的成長環境,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聰明過人的地方。青少年時代的洪承疇就是老師同學眼裡的優等生。

根據《洪承疇墓誌》記載,洪承疇的先祖可以追溯到盛唐時代,當時一家人生活在唐代首都長安城的萬年縣,而且他的祖先姓陳,不姓洪。在唐玄宗時期,祖先當了朝廷的大官,官至太子太傅,級別已經非常高了。後來,李林甫當了丞相,獨得唐玄宗賞識,手握大權,排斥異己,洪承疇的先祖因此而獲罪,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於是全家被髮配至福建這一帶的蠻荒之地,秒變成普通百姓。

自此以後,洪承疇的祖先們就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留了下來,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的紮根福建,祖祖輩輩成為這裡的農民,慢慢地把這裡變成自己的家鄉。

洪承疇被寫進《貳臣傳》,留下千古罵名,他小時候的教育環境怎樣

圖2|皇太極影視照

洪承疇為何最終姓洪,而不姓陳,這也是祖先的事情,跟洪承疇八竿子打不著。據說宋太宗太平興國時期,洪承疇的第十四世祖先洪進運氣不錯,仕途很順暢,做了大宋朝廷的大官,被封為岐國公,贈南康郡王,爵位相當高,而且是世襲的。這樣一直傳了數代,到了溫齋公時,時運不濟,家道又開始中落,生活艱難,只好入贅到一家洪姓大戶人家,跟了這家姓。

洪承疇的曾祖父叫洪以詵,是明朝中期的癢生,算是個有學問的人,累贈太傅兼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

洪承疇的祖父叫洪有序,是明朝的選貢生,也很不錯,寫一首好文章。在他們同里人之中,洪有序、李文節、黃文簡是同時代三個非常優秀的才俊,深受鄉親們的喜愛和推崇。洪有序後來也累贈為資政大夫、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職位,被朝廷追諡為宗南公。

洪承疇的祖父洪有序死的年齡、日期不詳,但他死的時候,夫人戴氏還懷有身孕,是他們的第二個孩子。據此推算,洪有序死的時候年齡應該不是很大。戴氏後來生下的這個孩子叫洪啟熙,也就是洪承疇的父親。

洪承疇的父親洪啟熙雖然是個遺腹子,但在母親戴氏的教導之下,根紅苗正,成長的非常不錯,也成了明朝了癢生,性格穩重,孝順母親,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後來也累贈做了資政大夫、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職位。

洪承疇的曾祖、祖父、父親都是福建鄉村地地道道的農民,為何被累贈為資政大夫、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呢?這就不能不提清朝的封賞制度。清朝進入中原以後,繼承了大明做法,對於朝廷大臣的祖先,都要進行好幾代追贈,藉此彰顯朝廷的恩寵。也就是說,洪承疇的曾祖、祖父、父親並未當過大官,但因為洪承疇在明、清兩代朝廷裡地位顯赫,仕途通暢,也就福推祖先,恩及列祖,讓好幾代祖輩在身死之後,能享受到子孫後代的榮耀。這就叫“累贈”。

洪承疇被寫進《貳臣傳》,留下千古罵名,他小時候的教育環境怎樣

圖3|皇帝崇禎影視照

洪承疇出生的具體日期是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693年)九月二十二日子時。當時出生的時候,洪承疇的父親洪啟熙外出打工,不在妻子身邊。洪承疇的母親傅氏就回到孃家,她孃家裡的經濟情況比較好,算得上一個小康之家。洪承疇的母親在孃家生下了洪承疇,不到一個月時間,因為受不了哥哥嫂子的閒話,傅氏就帶著剛剛滿月的洪承疇離開孃家,回到了自己的英都霞美村。

霞美村是英都一個風光秀美的村子,盛產水果,不但風景怡人,而且文化底蘊深厚。洪承疇打小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身上自然也就多了一份毓秀之氣。

洪承疇的母親傅氏本是小康家庭走出來的姑娘,讀書識字頗有功底,是一個知識型的家庭婦女。洪承疇父親外出打工,教育孩子的事情就落在了母親傅氏的身上。俗話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傅氏深諳此理,對洪承疇從小就管教嚴格,督促他學習知識,親自教導兒子背書寫字,從不懈怠。

有了這樣一位好母親的教導,洪承疇從小就得到了很好的啟蒙教育,對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村子裡有一個學堂叫溪溢館,教授本村孩子學習知識。七歲的洪承疇進入這個學館,開啟了他的學習之路,他聰明好學,悟性極高,在文學造詣上表現出很高的天賦。

洪承疇被寫進《貳臣傳》,留下千古罵名,他小時候的教育環境怎樣

圖4|多爾袞畫像

洪承疇第一次展現才華是在外祖父的祭拜活動上,當時8歲的洪承疇雖母親去祭拜去世的外祖父,主持祭拜活動的人問洪承疇的母親有沒有祭文,洪承疇的母親當時沒有準備,就搖了搖頭。年幼的洪承疇卻毫不猶豫的回答“有”,隨後主持人帶著娘兩個來到靈堂行跪拜之禮,洪承疇對著外祖父的靈牌隨口唸道:“神風呼請上大人,子孫跪拜孔乙己,金銀紙錢化三千,豬頭禮品乃小生。”

一個八歲小孩能有這麼一個舉動,讓在場的大人們感到很驚奇。他居然能套用自己剛學過的《三字經》句子,在轉瞬之間就可以出口成章,文字雖無新意,但敏捷才思不得不讓欽佩。

在溪溢館的學習沒有幾年,洪承疇就輟學回家,不是他不願意學,而是家裡的經濟情況日趨堪憂,經常過著有了上頓沒有下頓的日子,生活的壓力讓洪承疇的母親傅氏難以承受,而他的父親繼續在外打工。看著無能無力的母親,11歲的洪承疇便挑起了家務活,走街串巷售賣母親做的豆腐乾。

豆腐乾是一種小孩子最愛吃的食物,能當零食吃。洪承疇就經常帶著自家的豆腐乾,來到附近鎮子英墟街道上的水溝學館前擺地攤,給這裡讀書的學生售賣自己的豆腐乾。別看他年齡小,商業思維還很發達,很快和這裡的學生建立起關係,豆腐乾賣的非常火爆,一天的豆腐乾,他只需半天時間,就全部售罄。

水溝學館的創辦人叫洪啟胤,也是洪家人。他對學生管理很嚴,在教育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頗有手段,這種教學作風,跟古代老先生教授孩子學習一模一樣。例如,他有一個癖好,就是放學之前,要出對聯考學生。他出上聯,學生對下聯,如果能對出來,這個學生就可以放學回家,如果對不出來,就要多在學館裡呆一陣子,直到對出下聯才能放學。

洪承疇被寫進《貳臣傳》,留下千古罵名,他小時候的教育環境怎樣

圖5|洪承疇陝西剿滅農民軍影視照

這對洪承疇來說就是一個機會,讓他的豆腐乾更容易賣掉了。有一次,有幾個學生來買洪承疇的豆腐乾,每個人只買了一塊,洪承疇就鼓動這幾個學生每人再多買幾塊吃。誰知這幾個學生非常苦悶的告訴洪承疇,老師佈置的對聯還沒有對出來,正在發愁如何應對呢!洪承疇腦子一動,就讓這些學生朋友告訴他老師出的上聯是什麼。學生們一聽有人提他們答題,當然很興奮,就一五一十的把老師出的上聯告訴洪承疇。略加思考,洪承疇就瞬間幫助這幾個學生每人答出了下聯。學生們得到答案,每個人就多買了幾塊豆腐乾。各取所需,人人高興。

這幾個同學回去之後,將洪承疇答出的下聯告訴洪啟胤,得到了老師的稱讚和表揚。這件事很快在水溝學館傳開了,大夥都知道學館門口擺地攤的豆腐乾小孩子洪承疇是個對對聯的高手,於是,洪啟胤老師每次出了對聯,學生們也不用動腦子想,只需到學館門口買一塊豆腐乾,就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學生一傳十,十傳百,洪承疇的豆腐乾生意實在火的不得了,他也不用走街串巷去賣,只需在學館前面略作停頓,豆腐乾就被學生們買完。

時間長了,洪啟胤老師就趕出這其中的貓膩。這天,他專門抓住一個學生讓他當場對對子,他出了上聯,結果這個學生就對不出下聯。不對啊!你不是以往都對得麻溜麻溜地,為何這次就對不出來呢?中間的實情是什麼,你得告訴我。老師心裡一盤算,就對學生聲色俱厲一些,嚇得這個孩子趕緊把學校門口賣豆腐乾的洪承疇交代出來,說自己以往的對子是洪承疇幫著答出來的。

老師知道真相後,就叫自己的學生急忙把洪承疇請到自己的學館裡來。在老師的辦公室裡,洪啟胤老師見到了這個幫助學生們糊弄老師的洪承疇。當他看見這個孩子只有11歲,長相也很聰明,乾淨利落,心裡就有一種喜歡。作為知識分子,當然最重要的是驗證洪承疇的知識水平了。他一貫的作風就出對聯考驗,於是他指著桌子上的硯臺出了一個上聯:“硯臺長長,能賦詩文百篇。”洪承疇看了看自己的豆腐塊,下聯很快就有了:“豆腐方方,猶如玉印一章。”上下聯很工整。洪啟胤內心高興,又擔心這是洪承疇偶然的解答,不是他的真實水平,就接著又來了一個複雜的上聯:“白豆腐,豆腐白,做人清正博學學李白。”洪承疇看到老師拿自己的豆腐做題材出對聯,他就毫不猶豫的拿老師桌子上的硯臺答下聯:“黑硯臺,硯臺黑,為官鐵骨叮噹當包黑。”

洪承疇被寫進《貳臣傳》,留下千古罵名,他小時候的教育環境怎樣

圖6|清軍作戰影視照

這麼一來,洪啟胤老師覺得洪承疇不但學識上有天分,而且從小抱負不凡,有遠大志向。這個老師覺得像洪承疇這樣的孩子不能做一個小商人,要想辦法把他培養成對社會有用之人,這些才能不辜負這個孩子的天賦異稟。於是他就去專門找洪承疇的母親傅氏聊天,力勸洪承疇的母親送孩子到他這個學校學習,他刻意減免所有學雜費。這麼好的事情進了家門,傅氏作為知識女性,當然不想放棄這個能讓孩子接受高級教育的機會,就答應了洪啟胤老師的要求。

11歲的洪承疇再次踏進學校,開始了自己的求學生涯。在水溝學館裡,洪啟胤老師把洪承疇當做自己的得意門生,經常對洪承疇進行更多的知識傳授。洪承疇也很珍惜自己這次學習機會,學習起來自然用功用力。這一時期,他通讀了《史記》、《資政通鑑》等歷史書籍,也讀了《三國志》、《漢書》、《孫子兵法》等各種各樣的古代典籍,對於中國政治、歷史文化以及軍事知識瞭解了很多,產生了濃厚興趣。

洪啟胤看他如此年齡,對書籍這般瘋狂喜歡,就更加喜愛自己這個學生了,認定他將來一定會成為朝廷的棟樑之才。有一次,洪啟胤給洪承疇出了一個題目,這回不是對對子,而是考問他如何才能當一個好官。洪承疇寫了一篇文章,認為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他心目中的好官,好官理應為國家多出一些好建議,讓天下黎民百姓少受侵擾,保證國家穩定,為百姓分憂。當時的洪承疇只有十五歲。洪啟胤看了他的文章,拍手叫絕,並在文章上寫下“家駒千里,國石萬鈞”的評語,對洪承疇給予了高度肯定。

明朝科舉是學子們入仕的唯一途徑,洪承疇也不例外。結束了在水溝學館的五六年學習生活,洪承疇就要去更高的學堂學習。一方面他的老師洪啟胤本人也要參加秋闈應試,一方面他也需要接受更加全面系統的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洪承疇來到了泉州城北學館。泉州是州府所在地,類似於我們現在地市級城市。城北學館裡圖書的孩子大都背景布凡,出身顯赫,多時紈絝子弟。

洪承疇是一個農村孩子,在這個大城市學館裡,顯得土裡土氣,一看就像個鄉巴佬,大家都瞧不起他。有一個學生為了取笑洪承疇,還專門寫了一首打油詩噁心他,這首詩這樣寫道:“山裡鷓鴣咕咕叫,撒泡尿兒自己瞧,粗布衣衫番薯腔,一塊朽木豈能雕?”這首詩譏諷洪承疇是一塊朽木,再怎麼努力,都不會成為一個參天大樹。這般噁心洪承疇,這怎麼能讓人接受呢!很快,洪承疇接受了挑戰,隨口了回應了這麼同學一首詩:“誰說府城才子能?不信鯉敢躍龍門,眼睛長在屁股上,只看衣衫不看人。”

洪承疇被寫進《貳臣傳》,留下千古罵名,他小時候的教育環境怎樣

圖7|洪承疇投降清軍以後畫像

​聽了洪承疇的詩,這為學生才感到眼前這麼粗布同學不好惹,是一個厲害角色。此事之後,洪承疇在泉州城北學館又學習了好幾年,成為這個學館裡最優秀的學生之一。萬曆四十三年,23歲的洪承疇參加考試,考中第19名舉人,第二年,再次參加考試,中二甲第17名進士。開始了自己在大明朝的仕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