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把錢弄丟了”,家長的不同應對,孩子未來差異明顯

文/桔子母嬰課堂,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於不少90後而言,小時候有三件事讓他們最恐懼,一是老師找家長,二是考試沒考好,三是丟了東西。前兩個都是學業上的,只有最後一個貼近生活,尤其是當自己掉了錢,面值還比較大的時候,感覺天都塌了。

“媽,我把錢弄丟了”,家長的不同應對,孩子未來差異明顯

一位網友說:

小時候家裡沒什麼錢,一週零花錢也就幾塊錢,口袋有個50塊錢就算是鉅款了,一般只有重要考試考好了,家長才會獎勵,一學期可能也就一次。當時拿到錢,害怕丟了,專門放在文具盒裡,結果放學的時候怎麼都找不到。不敢跟父母說,就自己偷偷攢錢,記得好幾個星期省吃儉用,不少日子早飯不吃,到中午餓得頭昏眼花,最後才把50塊錢攢下來。

現在回憶起來也挺可笑的,父母又沒追問錢哪裡去了,自己為何非要攢出那50塊錢呢?

“媽,我把錢弄丟了”,家長的不同應對,孩子未來差異明顯

其實這樣的事情,不光是孩子,成年人身上也存在,廣東的一位準大學生,因為1萬元學費被騙,留下遺書,表示自己無顏面對父母,最後跳了河。她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生活的重要,可是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理念不對?一萬元與自己的生命,這個問題,不管是什麼角度,都不應該是選擇一萬元吧?

“媽,我把錢弄丟了”,家長的不同應對,孩子未來差異明顯

丟錢是小事情,關鍵是家長怎麼對待

每個人都丟過錢,這就好比犯錯,誰能不犯錯?人們之所以對此印象不深,主要是因為“數額不夠大”、“家長沒追究”,二者結合,造成大多數人們產生“丟錢是小事情”的觀念,可是在有些家庭,錢,就是命!

地鐵站,這小朋友把媽媽剛給的硬幣弄丟了,很害怕的站在一邊,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位母親非常的氣憤,“你還有什麼用?剛給你的錢就丟了,這樣以後日子還怎麼過,知不知道媽媽賺錢那麼辛苦,一天到晚不是玩就是事兒,你煩死了……”說急起來,媽媽還伸手打了孩子,寶寶沒有哭,看得出來,他早就習慣了。

“媽,我把錢弄丟了”,家長的不同應對,孩子未來差異明顯

也許這位母親很辛苦,家庭很困難,甚至一個人承擔三個人的花銷,沒日沒夜的工作,早就讓她的心態處於崩潰的邊緣。但是,再多理由,再多借口,那都是成年人的事情,世界上就她最慘嗎?可她的孩子,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必然結果是,心理變得極度敏感,對金錢的渴望超出一切,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可以拋棄很多東西,而這些都是從媽媽身上學來的。

幾塊錢是小事,可為了這幾塊錢讓孩子的世界觀發生扭曲,這樣的代價,誰來承擔?

“媽,我把錢弄丟了”,家長的不同應對,孩子未來差異明顯

同樣的事情,另外一個媽媽不是這樣:

許娟跟女兒一起出去玩,找錢包的時候,發現閨女的手鍊不見了,問孩子哪裡去了,她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再追問,孩子的眼淚直往下掉,自己之前不小心將手鍊掉到下水道里去了,拿不出來。

本以為會遭到母親的謾罵,沒想到等來的卻是:“沒了就沒了吧,下回自己注意啊。”輕描淡寫的一句,就把事情淡化。其實那手鍊不值錢嗎?並不見得,只是這位媽媽很聰明。

“媽,我把錢弄丟了”,家長的不同應對,孩子未來差異明顯

手鍊沒了,再怎麼追究孩子的責任,都不會變回來,追著改變不了的結果不放,引出更多的問題,這很明顯是愚蠢的行為。此外,孩子小時候是建立正確“財商”的關鍵時期,家長如果過於注重錢,忽視了孩子精神文明建設,給未來留下的隱患,可就不是簡單能用錢擺平的了。

孩子丟了東西,家長需要做的是,首先平穩自己的心態,大人不能著急,越急越容易出錯,其次,問清楚孩子怎麼丟的,在哪裡丟的,看看是不是可以補救,最後,再用這個事情跟孩子講道理,態度兇一點沒事,但是絕對不能動手。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媽,我把錢弄丟了”,家長的不同應對,孩子未來差異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