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兩個最光輝奪目的明珠之一的宋詞,豪放派與婉約派交相輝映,陽剛美與陰柔美相互交融,描繪了人間最美的景,抒發了人間最純的情。
作為立體的、可愛的、充滿人間感情的豪放派詞人,也不僅僅時刻都氣勢恢弘、汪洋恣意,就像婉約派的李清照也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情一樣,他們不光有錚錚俠骨,也會有款款柔情。
就像我們面對即將逝去的春天,也有憂傷、也有無奈,也會徘徊、也會斷腸!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宋詞豪放派代表辛棄疾的兩首惜春之作,在這暮春時節,共同體會別樣的“俠骨柔情”。
辛棄疾,山東人,南宋著名詞人,有“詞中之龍”的稱號,與另一位豪放派代表蘇軾合稱“蘇辛”,與婉約派詞人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是一位馬上詞人,他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滿懷報國之志,但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只得把一腔愛國之情寄予詞作之中,其詞風格多樣,沉雄豪邁之中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既有俠骨,也有柔情。
《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到,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經受了那麼多風雨
匆匆的春天啊,你又將要悄悄歸去
愛你,常常怕花開得太早
可怎奈落紅無數已在此時
春天啊,可否暫且留步
難道你沒聽說,連天的芳草
已阻斷了你的去路、你的歸期
你怎能總這樣默默無語
難道多情的
只有雕樑畫棟間的蛛網
整日為留住春天
而沾染飛絮
可記得,長門宮裡
阿嬌那盼望重被召幸的眼神
怎奈約好的佳期卻一遲再遲
曾經有那麼多人嫉妒你
都只是因為你太過美麗
縱然能用千金買來相如賦
可脈脈深情又向誰人傾訴?
勸君切莫忘乎所以
君未見,玉環、飛燕紅一時
到頭來也只能化作塵土為春泥
人間閒愁最苦!
莫去登樓憑欄遠眺
一輪欲落的夕陽
煙柳迷濛處,令人斷腸
這首詞作於淳熙六年(1179)暮春,時年辛棄疾四十歲。初看是寫一位失寵的女人面對即將逝去春天的苦悶和彷徨,實際上卻是作者借婦人之口,表達了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深深憂慮和屢遭打擊的沉重心情,以及面對此情此景,心中長期積鬱的苦悶、失落、失望和悲傷的傾訴。
詞上片滿含著對幾番風雨摧殘的春天的珍惜、留戀和不捨,作者以擬人化的手法,用情人的口吻,憐春、惜春、怨春、留春,向春天真情告白。把對春天滿腔的愛,落在字裡行間。
憐春、惜春、怨春、留春四層之中,層層有起伏,層層有波瀾,把面對即將逝去的春天的複雜而又矛盾的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
那個春天,難道不就是曾經無比繁華的祖國;那個春天,難道不就是如今受盡欺凌的故鄉?
下片借陳阿嬌的典故,抒發作者愛國深情無處表白、無處傾訴的苦悶。他以阿嬌長門失寵自喻,反映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楊玉環、趙飛燕的悲劇向投降派警示,莫要小人得志;以煙柳斜陽的悽迷景象隱喻,喟嘆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現實。
全詞看似“婉約”,實則在沉鬱哀怨之中,充滿了“豪放派”奮起的悲壯之氣。
《粉蝶兒》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記前時、送春歸後。把春波,都釀作,一江春酎。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昨日的春天,就像
十三歲的姑娘在學繡
用她靈巧的小手
讓一枝枝鮮花都不再消瘦
夜裡那一場作惡的風雨
怎能這麼無情
讓滿園的春花
像吹皺的紅毯鋪滿地
而今的春光猶如
朝秦暮楚的輕薄浪蕩子
記得前時,送春歸去
那碧波盪漾的春水呀
都釀成了一江醇美的春酒
約清愁,到楊柳岸邊相候
一起飲酒 一起敘舊
這是一篇惜春之作,上片用十三女兒學繡比喻春光的熱烈和濃郁,通過春鬧花繁的可喜,反襯春去花殘的可惜。
下片轉到對“而今春”的深情描述,把春當成理想中的情人,讓曾經的一泓春波都釀作一江醇酎;把春去的清愁,化作楊柳岸的永遠等候。
全詞想象豐富、寫法新奇,意象奇妙、意境優美,寓意深沉、風格綺麗,通篇採用比擬的寫作手法,把春天寫得繽紛旖旎、柔情似水,別開生面、生動細膩,是辛棄疾這位“豪放派”詞人的婉約詞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