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趣話:渾身都是寶的“胡秸補堆兒”

龍口趣話:渾身都是寶的“胡秸補堆兒”

龍口,歷史悠久,古風濃郁,既嘗風氣之先,又襲千年古韻。世代相承的方言,珍存了先祖的遺蹟,“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讓我們循著方言這個時光隧道,回溯久遠的世界,探尋祖先的生活,感受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根脈。《龍口趣話》,說古談今,方言俚語,世道大千,誠徵稿源,歡迎獻作。

今天小編來和大家分享

黃縣話小段子

胡秸補堆兒

前段時間,我在查找麥瓶草(黃縣話叫作“麥燈籠兒”“燈籠兒菜”“大滷兒面”)的資料時,一不小心查到了它的鄰居——麥家公。二者雖同居於麥田中,且都是“麥”字輩,但並無親緣關係。麥瓶草為石竹科蠅子草屬,麥家公為紫草科紫草屬,學名田紫草,一年生草本,根稍含紫色物質。莖直立或斜升,基部略帶淡紫色。葉無柄,倒披針形至線形,葉兩面被粗糙伏毛。花單生於上部葉腋,花冠高腳碟狀,淡紫紅色或粉白色,樣子小巧,清新淡雅。可能是因為它根莖帶紫又開紫花,且生長在田裡,才有這田紫草的名字吧。

龍口趣話:渾身都是寶的“胡秸補堆兒”

田紫草春、秋季均能出苗,9至10月萌發的冬前苗可以越冬,至翌年2月底即能返青,4月上旬至5月上旬開花,5月下旬至6月下旬結實併成熟,生命週期和麥子是同步的,這也是它得名麥家公的原因。它和麥瓶草一樣,是麥田裡為害最嚴重的雜草,農人必欲除之而後快。又因其植株低矮,且葉子上有一層絨毛,樣子灰突突的,像是個穿著毛衣的、沒見過世面又不善於化妝打扮的樸實村姑,河南人叫它“毛妮菜”。而這也正是我很久以來想搞清楚的、黃縣話叫作“胡秸補堆兒”的野菜。“補堆兒”是黃縣話特有的詞語。苞米、胡秫等高稈作物,間苗定植後,待長到齊腰高,為了防止遇風倒伏,要用一種叫作“豁兒”(有的地方叫“犁豁子”,有的地方叫“豁子犁”)的農具,前端像犁,兩側焊有鐵板,把犁起的泥土推到壟背上,堆在根部,所以黃縣話稱苞米根兒、胡秫根兒為“苞米補堆兒”“胡秫補堆兒”。聽老人說,田紫草喜歡長在胡秫地裡,特別是胡秫補堆兒周圍最多,長得一堆堆的,這也是它得名“胡秸補堆兒”的原因吧。

龍口趣話:渾身都是寶的“胡秸補堆兒”

田紫草與麥瓶草長得比較相似,特別是沒開花之前,很多人傻傻的分不清楚。田紫草的葉子比麥瓶草要短一些,也要寬一些,葉子表面有一層絨毛,顯得更粗糙。麥瓶草的根是白色的,而田紫草的根帶紫紅色,富含紫草紅色素,無毒、無味,提煉出來可作為最好的天然食用色素和化妝品的原材料,還可應用於醫藥、印染等行業。田紫草在口感上沒有麥瓶草順滑,有點“拉”嗓子,吃法卻是差不多:採來田紫草的幼苗,洗淨拌上面粉上籠蒸熟,然後蘸著蒜泥吃,口感軟糯綿香;用開水料一下,再用冷水一浸,可以包包子包菜片片,也可以直接箍成團蘸蒜泥吃。以前糧食少的時候,田紫草可是許多窮人在春季裡度荒的救命菜。田紫草在開花前,粗蛋白質、粗脂肪含量是相當高的,可與優質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相媲美,豬兔雞鴨均喜食之(不過聽放過羊的老人說,羊不吃田紫草,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其果實可入藥,有健胃、鎮痛及強筋骨的功效,主治胃酸作脹、胃寒痠痛等。

龍口趣話:渾身都是寶的“胡秸補堆兒”

田紫草的種子含油率特別的高,在甘肅一些地方,用土辦法來榨油的話,出油率可以達到20%左右。田紫草籽油油味清香,可以食用,也可供工業用,歐盟已批准其作為新型食品配料用於食品加工。田紫草籽油還可外用,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能,可用於瘡瘍、溼疹、水火燙傷的治療。榨完油後的油粕富含各種營養,可以作為精飼料直接添加到畜禽飼料中。可以說,田紫草一身都是寶。

作者:王東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