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功課總不自覺?懂得利用“路徑依賴”,讓娃自主養成好習慣

孩子做功課總不自覺?懂得“路徑依賴”原則,讓娃自主養成好習慣

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一生,是進步的階梯,是成功的墊腳石。每個領域都有出類拔萃的人士,而他們在更勝人一籌的同時,還擁有一成不變的好習慣。當然在學習中,好習慣就好比一個龐大的助力軍隊,讓孩子可以依靠它去完成目標,受益一生。

孩子做功課總不自覺?懂得利用“路徑依賴”,讓娃自主養成好習慣

有許多家長反應自家孩子無心學習,總是在做功課時分神發呆,只有讓父母一直在身旁盯著,他們才能老老實實的寫作業,父母一離身,他們的思緒就不知道跑哪裡去了。這很明顯是孩子未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引起的“厭學”,要想養成好習慣,制定恰當的學習方法,就要遵循“路徑依賴原則”。

什麼是路徑依賴原則呢?

用通俗的話來講,即和“睡覺時認床”一個道理。當人們習慣性的選擇走某條路後,就會冥冥之中對此產生依賴感,並且也不願意嘗試著更另一條新路徑行走,這就是所謂的路徑依賴。

孩子做功課總不自覺?懂得利用“路徑依賴”,讓娃自主養成好習慣

其實與習慣的養成在本質上是相同的,當孩子默默的養成了一個習慣,好亦或是壞都無法阻擋他們執著的順著習慣走下去的思維定勢,因此,一旦養成壞習慣就很難“走出去”,不過好習慣就能受益一生。

再舉一個形象的例子:

鐵路的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為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大家都會認為這一定是經過反覆推敲而得來的數據吧,其實背後的真實情況令人驚詫不已:鐵軌的標準距離是根據之前電車的標準而來,電車的標準又是根據馬車輪距標準而來,馬車輪距標準是根據馬路撤跡的寬度而定。

而馬路撤跡的寬度其實就是羅馬戰車的寬度,那麼羅馬戰車的寬度從何而來呢?其實只是根據牽引一輛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所定。

所以說,“馬屁股的寬度”就決定了鐵軌的標準距離,也就是路徑依賴。其實路徑依賴對於好習慣來說,會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於壞習慣而言則是一道難以跨越的坎。

孩子做功課總不自覺?懂得利用“路徑依賴”,讓娃自主養成好習慣

習慣為成功奠定了基礎,孩子養成好習慣有哪些好處?

一、習慣具有穩定性質

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有研究者提出了“21天效應”,即為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意思是,當某個動作或者某個想法重複超過二十一天後,便能夠成為一個習慣,而這種習慣是很難通過外力被改變的,所以具有穩定性。

據我國成功學專家易發久研究,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階段一:1-7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 階段二: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
  • 階段三:21-90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

以此來看,孩子好習慣的養成還得依靠父母的力量,因為出於習慣的穩定性,好習慣養成之前,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引導和鼓勵,以便更快的獲得,而至於壞習慣,家長應該及時制止孩子的行為,以免養成自然,就難以更改。

孩子做功課總不自覺?懂得利用“路徑依賴”,讓娃自主養成好習慣

二、習慣的力量無可限量

生活中處處可以觀察到“習慣的力量”。曾有人將一個梭子魚放在滿是小魚的水池中,過了一段時間它養成了張口就吃小魚的習慣,但是當人們把它肚子放到一個瓶子裡,梭子魚三番五次的碰壁而吃不到小雨,當該習慣養成的時候,即使再把它放入滿是小魚的池子裡,它依舊不會再去主動吃魚了,而最終等到它的便是死亡。

由此可觀,習慣的力量是驚人的,如果家長能夠帶領著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那麼這習慣絕對會讓孩子受益一生,反而,一旦不小心染上了惡習,想要再去改正也會變得愈發困難了。

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做的事情是:教育孩子從小端正態度面對一切任務,不能養成拖拉的壞習慣,同時要經常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態,揣摩孩子的心理與想法,及時發現即使糾正,就能將壞習慣扼殺在搖籃。

孩子做功課總不自覺?懂得利用“路徑依賴”,讓娃自主養成好習慣

怎樣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呢?

一、給孩子制定一步一步的、明確具體的小目標

譬如每天放學回家做幾道數學題、看幾頁書等等。這種很小但累積起來效用很高的目標便是具體明確,對孩子來說也是切實可行的。

在父母良好的引導下,孩子逐漸懂得如何按照計劃一步步的完成小目標,最終可以讓他們對此階段的學習和計劃做一個總結,讓孩子慢慢的養成習慣,除此之外也可以增強信心,鑄就成就感。

而在給孩子制定計劃時,建議家長們不要一股腦的將所有壓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應該懂得循序漸進而不是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孩子做功課總不自覺?懂得利用“路徑依賴”,讓娃自主養成好習慣

二、仔細觀察,及時反饋

作為家長,一定要協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千萬不能在給孩子提出要求後就二話不提了,應仔細觀察孩子完成目標的情況、狀態、效率等,等孩子完成後,再與其進行細緻的討論,並把自己總結的優缺點反饋給他們,這會讓孩子學習的更加深刻。

同樣,在反饋的時候要遵循“三步走”:

①認同、肯定。讓孩子不要灰心喪氣。

②建議糾正、批評。不能讓錯誤模稜兩可的進行下去。

③鼓勵、支持、給予信任。可以讓孩子有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除此之外,一定不能忘記在反饋環節告誡完“哪個地方做的不正確”後,接下來就要給出合理可行的糾正措施,不能模稜兩可,以便得到孩子的認可,也便於接受。

孩子做功課總不自覺?懂得利用“路徑依賴”,讓娃自主養成好習慣

三、強化手段是建立習慣的潤滑劑

比如小學期末考後,因成績或者其他各個方面的綜合而獲取一張三好學生獎狀、獎品等等,亦或是當孩子在完成了一個目標後,家長就實行獎勵機制,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對養成壞習慣的熱情瞬間高漲。

這些方法其實就是強化手段,與此同時,父母也可以經常真誠的告訴孩子:寶寶爸爸媽媽相信你是一個有毅力有自制力的好孩子。

這種對內在品質的強化可以慢慢的讓孩子明白:自己努力的完成目標並非為了家長老師的獎勵,而是源於自身的品行。

孩子做功課總不自覺?懂得利用“路徑依賴”,讓娃自主養成好習慣

四、藉助一定的外在力量

張貼計劃表提醒鼓勵的字條等等,可以讓孩子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注意到周圍的目標與計劃,可以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將計劃貼在明顯的位置,然後督促孩子主動“完成一項畫一次鉤”。

孩子做功課總不自覺?懂得利用“路徑依賴”,讓娃自主養成好習慣

五、養成好習慣,且需三步走

第一個階段是第一天到第七天,是習慣的培養階段,這個時候需要刻意的練習,需要家長的督促。

第二個階段是第七到二十一天左右,或許已經有了一些習慣,做起來,也會比較舒服比較自然,但是如果不留意,可能還是會回到從前的狀況。

第三個階段是第二十一天到三個月左右,我們一直在堅持這個習慣,當一件事情已經持續做90天左右的時候,基本上就習慣成自然,後面就不需要付出太多意志的努力了。

孩子做功課總不自覺?懂得利用“路徑依賴”,讓娃自主養成好習慣

作為父母,應該明確的瞭解該如何讓孩子培養好一個受益終生的習慣,因為家長的督促、指導,對孩子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