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陶企“救亡”路徑:除了收縮,還是收縮丨老牛說


1

“去年下半年關了四個店”


因為新冠疫情,今年國內陶瓷企業二三月份的經營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到現在的四月份,終端才慢慢開始恢復。

我昨天問一個經銷商朋友,他說三月份的銷售降了四分之三。但現在工程慢慢在恢復。

二月份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我就與這位朋友聊。他告訴我說,在去年的時候,他們的工程銷售已經佔到80%,零售已經成為補充

導致這種結果是因為自己提前對自己動了手術:即去年下半年關了4個店,只保留了一個喜盈門旗艦店。

對於份額只有20%的零售,這位朋友也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更前沿的打法,即轉移到線上。

他們去年已在短視頻領域佈局,解散了所有門店合夥人團隊,這等於是放棄了線下流量市場。

而今年,他們已在抖音開了十個賬號操作,全面覆蓋所在省域,銷售目標3000萬以上。

“今年的市場,多店制的品牌代理商會痛不欲生。”這位朋友說,“對於他們而言,關店轉型是唯一出路。”

按照他規劃的工程+線上模式,保留的一個形象店只做高端產品。至於所謂的後疫情時代會流行的社區店,他也認為“沒有價值”。


2

“ 三四線品牌門店,直播也救不了”


經濟學家許小年說:“應對衰退,企業唯一要做的是收縮。”

許小年這裡講的“衰退”背景還是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疫情。

事實上,與房地產業深度捆綁的陶瓷行業大衰退從2018年已經開始。

而行業由高速增長向低速、平速發展的拐點2015年已經出現。

而伴隨著房地產精裝和大裝企整裝兩大渠道的強勢崛起,傳統經銷商開的終端門店的價值受到空前的對沖。一種普遍的觀點是,經銷商將轉型服務商,傳統線下門店流量日趨枯竭,價值嚴重已嚴重縮水。

今年百年一遇的疫情突降,影響了企業的開局,於是大家紛紛轉移到線業自救,通過抖音直播、微信社群營銷的方式獲客、預售。

但這其中還是會發現一個問題,即人數多、人才多的大品牌轉移線上動作快,也有效。但人數少,此前沒有人才儲備的三四線品牌,反而因這一輪的線上提前決戰被進一步甩開了距離。

起步即衝刺,開局即終局,這是人們對今年企業復工一個很形象的比喻。

“三四線品牌門店,直播也救不了。”持這種觀點的人越來越多。

從2018年開始,“價格戰”成為一線品牌的“必殺技”,800㎡全拋釉賣到35-40元/片。今年疫情賣到30-35元/片。

這種價格,其背後,無論銷售還是生產體系,都只有量才可以支撐。

所以,對三四五線品牌來說,接下來的命運只能收縮。“因為就像人得了漸凍症一樣,整個運動神經細胞己經萎縮了。”

那麼,三四五線品牌該如何應對萎縮呢?

事實上,三四五線品牌,說是品牌實際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品牌,它們大都為生產推動型企業,有一部分即行業人稱的“私拋廠”。這類企業也通常被劃入所謂“大廠”之列。

“前些年大廠們都希望做品牌,不斷削減尾部品牌,聚力頭部兩三個品牌。現在開始直接從工廠到工地,直接對接房地產精裝及大工程項目。如果還不行,再下一步,就是徹底退回工廠,幫別人代工。”一位行業資深人士這樣描繪“大廠”們的收縮路徑。


3

要“活下去”產品線,只能“做減法”


在過去10多年的繁榮時期,誕生了一批專業品牌,比如專做仿古磚的,專做田園風格仿古磚的,做木紋磚的,中間還有專做微晶石的,做拋晶磚的,做大理石瓷磚的,甚至還有做玉石瓷磚的,等等。

但結果是,除了仿古磚、大理石瓷磚兩個品類形成規模,其他品類要麼消失,要麼延伸產品線,從“小而美”異化成“小而全”。但這條路基本上沒有走通的。

因為時下的第二波境外更嚴重的疫情,導致瓷磚出口板塊整體淪陷,於是,對行業未來更悲觀的論調也有了理由。

有論者甚至認為,未來三五年行業前十的品牌將佔據差不多一半的份額

我們估且不去考究數據細節,時下大多數人更心的是,寡頭時代中小企業的活路還有沒有?出路又在哪裡?

我在2018年力推行業轉型現代風格時已說過,陶企第一階段的馬拉松已經結束。第二階段是一個市場細分,品牌個性化的時代。

個性差異化時代,最要隱忍的就是不能做規模。新的時代,老闆們必須時刻清醒,上一輪比賽已結束了,除了併購及新商業模式誕生,靠內生性成長,做規模的機會已經基本沒有了。

但現代仿古磚起來之後,經典仿古磚企業坐不住了。比如做小規格田園風格的,開始做“加法”,加上大規格的現代磚,800x800mm、600×1200mm,甚至750×1500mm的。

於是經銷商要重新裝店,二三百平米的店擴為五六百平米的店,投入巨大。關鍵是還不會賣,加上隔壁滿街都是同類的產品,人家價格還比你低,所以,根本就賣不動。

“人家的售價是你到工廠貼牌進貨的價。如果走零擔,每單就得多50元的小車運費,怎麼比? ”

“而且要轉就要轉徹底,田園小地磚乾脆都不賣了,只賣大磚,拼價格。千萬不能只轉一半,搞到進退維谷。”

過去由田園小地磚加現代磚是建築在現代磚這個大風口上。而如果在風口上沒有起來,當行業整體衰退及渠道轉型的時候,那些過去想做“加法”的“小而美”品牌的經銷商怎麼辦?

那或許只能選擇等待廠家主動收縮,或者試下其他品牌。


4

從“小而全”回到“小而美”


接下來想講一個專業品牌由擴張到主動收縮的案例。這個案例是我最近調研一個木紋磚品牌的收穫。

這個木紋磚品牌工廠在外省,營銷總部在佛山,三五年前在陶瓷圈內也算知名的專業品牌,但是最近一兩年比較沉寂,正在痛苦的調整之中。

這家企業創立於2008年,最初起家是做田園風格的小地磚(花磚)。過了兩年,木紋磚品類興起的時候,市面上出現了上十家專業木紋磚品牌,他們也加入到這行列。

但後來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樣,木紋磚這個品牌並沒有像大理石瓷磚那樣,規模做得很大,甚至十年間也未賽出此品類的冠軍品牌。箇中原因暫不贅述。

而在具體運營中,一些擺開陣勢做的木紋磚品牌也學大理石瓷磚,要求經銷商做專賣店,甚至要求面積200平米以上。但由於產品線太窄,導致店面坪效太低,不賺錢。

“經銷商都不賺錢,一個品牌離消亡也就不遠了。”一位朋友分析道。

道理很簡單,經銷商一開始信心滿滿花這麼多錢裝了店,但很快發現並不賺錢,情急之下只能把原品牌的展示砍掉一半,換個其他品牌來試試。再不行,又砍掉你一半,繼續加一個牌子。

這就是陶瓷品牌在終端的一條消亡之路。所以,廠家為了改善終端門店的坪效,自己主動拓寬產品線。

比如這位朋友經營的品牌,發現單一的木紋磚品類終端不賺錢,於是在前兩年增加現代磚這一風口中的品類,最大規格做到750x1500mm。

但他們很快發現,同質化,沒有特色的現代磚其實週轉率也很底,庫存壓力極大,只是加大了品牌的財務負擔。

“現在我們又在大調整,現代磚消化完庫存就不要了。花磚也賣不動,還有30萬庫存待消化完。

最後我們還是要聚焦到木紋磚來。”

“另外,加上兩個西班牙的小眾品牌,與木紋磚融合在一起賣。”這位朋友介紹說,“今年這樣的疫情下,品牌傳播也迴歸到新媒體、微信社群、抖音等平臺。”

而在終端打法上,今年也不再強調做200平米以上的專賣店,四五十平米,甚至更小的專賣區也可以。

而致於在渠道上,即便迴歸做“小而美”,也不再只依賴單一的經銷商渠道,而是要走複合渠道,如整裝/家裝公司、設計公司等,尤其是商業空間、別墅/大平層等都可以直接對接。


作者 | 老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