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實時監控 衛星電話傳訊到位

“最強大腦”實時監控 衛星電話傳訊到位

南都訊 在金灣坭灣門水道以西珠海大道以南坭灣門大橋西橋頭測側,新建的1號閘穩穩地坐落在白龍河上,隨時準備著汛期到來。據悉,根據氣象部門的預計,2020年金灣區汛期(4-9月)總降雨量與歷史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前汛期(4-6月)偏少1-2成,後汛期(7-9月)偏多1成左右。另外,今年可能出現6-7次降雨集中期,影響金灣區的熱帶氣旋3~4個,三防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金灣區相關人士表示,該區不斷完善水利工程建設、提升硬件防汛能力的同時,還通過金灣“最強大腦”——金灣綜合指揮平臺為防汛備汛注入科技手段,進一步提升防汛度汛攻堅戰的作戰能力。

A

“最強大腦”

5000路公共安全視頻覆蓋全區

2019年底,總投資超過2000萬元的金灣綜合指揮中心完工並投入使用。這個被譽為金灣“最強大腦”的現代化智慧平臺,去年正式“入編”防汛備汛戰隊後,為金灣防汛舉措作出更精細化的解決方案提供依據。

其中,由綜合指揮中心牽頭,氣象、三防、應急等部門開展24小時聯合值守,實時掌握氣象動態信息,實現暴雨和強對流等災害天氣3小時內預測預警,為防禦工作提供了時間。

區應急部門負責人談到,今年,金灣區將在平臺原有功能上再次進行細化和完善,使應急預案更具針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據介紹,綜合指揮中心平臺整合氣象、三防、森防、環保、綜治、城管、消防、自然資源、公安等部門共14個平臺系統22類應急資源、視頻資源,接入全區公共安全視頻近5000路。水浸黑點、水閘泵站、運營商基站等信息悉數可看。

該平臺的強大之處在於,實況監控等視頻信息大大方便指揮人員掌握最新情況,及時採取措施。數據可隨時供應急指揮隨時調閱,所有信息都在一張圖上,真正打破了應急管理當中面臨的數據採集難度大、資源共享不足的信息壁壘難題。

B

物資儲備

新增160臺對講機和15部衛星電話

應對防汛,物資儲備是關鍵。今年,金灣著重通過完善防汛物資倉庫規範化管理機制,做好防汛物資採購儲存和維護保養,落實物資進出庫管理,確保汛期應急物資拿得出、用得上。

應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金灣區、鎮共設有專用防汛倉庫3個,總面積700平方米,儲備發電機18臺、泡沫艇22艘、衝鋒舟4艘、水陸兩棲艇一艘、大流量排水泵17套等防汛裝備。另外,全區還儲備有防汛粗砂500方、防汛石料200方、機械打樁機5臺,搶險編織袋7萬個、木樁500條等水務防汛物料。

在歷年的防汛過程中,極端天氣破壞通訊設備,導致無法進行正常溝通,影響防汛工作的開展。今年,金灣區在原有手持800兆對講機57臺、衛星電話10臺並已實現全區基層村(居)、社區應急通訊設備全覆蓋的基礎上,金灣區還將於今年增購數字集群手持對講機(800兆)160臺和衛星電話15臺,並配備到各自然村,實現信息通達的可視化,打通基層應急通訊傳輸“最後一公里”。

除了對物資方面的準備,金灣區還加強專業三防隊伍建設。通過做好應急搶險隊伍培訓演練、做好搶險裝備維護保養,確保人員裝備處於良好狀態,搶險人員和物資裝備前置,充分做好應急搶險準備工作。

據統計,目前金灣區共有專業“三防”應急搶險隊員42人、應急搶險排澇泵車11臺,一旦發生突發災害險情,能迅速做到妥善處置、科學應對,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C

隱患排查

已完成整改發現的28個隱患

紅旗鎮藤山一路至昌盛花園和藤山二路,以及三灶鎮的東咀片區,歷年是金灣區的水浸黑點,同時也是金灣區防汛的整治重點。

相關負責人介紹,金灣區去年投入資金對兩大水浸黑點進行重點整治,其中,三灶鎮東咀片區已建成臨時排水泵閘,投入正常使用,完成階段性整治,目前正進一步開展片區排水管網的清疏及修復工作。

紅旗鎮藤山一路至昌盛花園水浸點由上海建工負責實施,投資約1.2億,目前已協調紅旗鎮、區住建局、中規院等相關單位,細化完善整治方案,將整治工程納入海綿城市試點建設計劃,並安排建設資金,徹底解決紅旗鎮藤山路、廣安路水浸問題。

該負責人表示,為確保安全度汛,已在萬春園小區附近建成1座排洪泵站,利用小容量強排泵站抽排積水。同時還新增一個泵車抽水位,強降雨時利用搶險泵車進行抽排。

該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實施廣安路雨水渠新建工程,對片區的部分地表水引流提升排至珠海大道南側一號主排河,解決紅旗鎮水浸黑點難題。

危房、地質災害隱患點也是金灣區汛期排查的重點。據悉,截至目前,金灣已排查出危房6處,受威脅人員78人,有針對性地落實防控措施,全力消除安全隱患。2020年上半年全區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工程共2項,其中完工1項,完成前期工作1項。

金灣區相關人士表示,進入汛期以來,該區共出動檢查人員145人次,車輛30輛次,發現隱患28個,完成整改28個,確保金灣安全度汛。

D

海堤建設

43.8公里海堤全部接受“體檢”

金灣多海,在防汛過程中,海堤是第一防線。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金灣全區有43.8公里海堤,共有29座外江水閘。

其中,原來是危閘的1號閘,在歷時一年半的重建之後,已於2019年12月完工並投入使用。據悉,重建的1號閘建有3個寬8米的閘孔,過閘流量從以前的78.5立方/秒提高到139立方/秒。1號閘投入使用後,可以解決紅旗片區、航空新城北片區等區域的排水,防洪能力提高了2倍。

2018年的颱風“山竹”期間,金灣區紅旗鎮小林聯圍沙脊閘堤段一度面臨海水漫頂風險。據悉,該堤段原按照50年一遇的防禦標準建設,因部分堤段地勢沉降嚴重,導致個別點發生漫頂現象。2019年,金灣著重對該15.7公里堤段全面加固,達到4.3米的防禦高度,恢復到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

今年以來,金灣區對全區43.8公里海堤進行全面排查,經加固維修,達到防禦標準,21座堤上水閘供電設施、啟閉機、混凝土設施、土工設施等正常運行。

排查過程中,相關部門還對金灣區內海堤存在的5處未批先建的違法臨時碼頭進行徹底取締,消除汛期隱患。

金灣區水務部門還提到,排查中還對區內9座水庫及2宗山塘大壩、溢洪道完成清基掃障工作,除大林水庫空庫運行外,其它水庫水位均在汛限水位以下。另外,13座電排站中除八一圍5號電排站出水口管道老化,其他均運轉正常,狀態良好,生態泵站,進水欄珊損壞。水務局工作人員表示,“以上問題由紅旗鎮作為實施主體,在汛前完成整改。”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 李潔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