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不必強詞奪理

疫情面前不必強詞奪理

有理說理,無理取鬧。有理說理則採用"因為所以,如果就會";無理取鬧則採用"即使仍舊""雖然但是"諸如此類的句式。無知永遠不會加害於人,只有謬誤的觀點才是最有害的。

英國電視劇《皇家律師》劇照圖片律師推著三車證據資料去法院開庭。西方律師的敬業精神,可見一斑。。

疫情面前不必強詞奪理


律師依據事實說話。"事實"是什麼?律師會千方百計讓法官相信自己所說的是"事實",而法官相信律師所說的"事實"是否是事實本身,對律師而言並不重要。怎樣讓法官言聽計從?那就靠律師的看家本領,使用三寸不爛之舌,不失時機的向法官灌輸。如果律師對案件的觀點變成了法官對案件的觀點,律師就穩操勝券。當然,有威信、有經驗的律師,就容易讓法官輕信他的觀點。

為了防止法官受律師的誤導,西方陪審團制度起到了關鍵作用。

疫情面前不必強詞奪理

英美法系規定陪審團制度:比如說要對一個人定罪。對於其犯罪事實的認定,需要成立一個陪審團。陪審團成員可能是鄰家的大媽,也可能是教授,也可能是普通職員。經過庭審通過檢察官、律師對案件事實與證據陳述,然後由陪審團對犯罪事實進行認定。確認有罪必須全票通過。法官僅確認哪些證據可以採信,哪些證據不能採信。陪審團確認犯罪嫌疑人有罪後,具體量刑由法官決定。法官在量刑方面享有自由裁量權。我國憲法規定人民當家做主,卻沒有采用陪審團制度,值得思考。

黑格爾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合理的"(有學者認為是斷章取義,暫且不論)。


疫情面前不必強詞奪理


黑格爾在對於真與假的論述方面,認為對假的事實,不能全盤否定。真往往是建立在假的事實基礎之上的。針對假的事實,認真分析其內在邏輯關係。對假的事實缺乏邏輯部分進行更正,就形成真所具備的完整要件。像自行車鏈條有一節斷了,不能否認其他部分鏈條存在的價值。將這個斷的一節更換新的,就是一根完整的、有用的鏈條。顯然,真假相互相成。律師打官司做為違法一方代理人要做的,可能就是有意混淆真假。採用"即使仍舊"、"雖然但是"的句式,進行狡辯。

佛教談到境界三階段:第一階段,看山是山;第二階段,看山不是山;第三階段,看山還是山。第一階段僅看到自然現象;第二階段產生了對大自然敬畏。達到知其然。第三階段心中有山就看到了山。從自然規律中體悟為人處世的道理。達到知其所以然。

疫情面前不必強詞奪理

回到爭訟話題。打官司如果能像中國武術高手過招點到為止,嘴上還說承讓承讓。能勝而不追求勝的結果,知道"止"(易經中《艮》卦自然現象是山,有"止"的意思)是最高境界。這樣才體現"和氣生財"的東方文化。不能像西方拳擊,必須將對手擊倒,置於死地而後快。客戶是上帝。打贏了官司,丟了客服,豈不得不償失?中國人對打官司人的評價頗有微詞。認為雙方當事人都不是善茬,更有甚者賦予"刁民"的榮譽稱號。可想而知,打官司不一定是件好事!《道德經》最後一章"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尤為恰切。

有人說:"人爭一口氣"、"有理走遍天下"。這些言論似乎為強詞奪理找到了依據。如果說"存在就是合理的",那麼是在一定條件下的。更何況這僅說是合理,而非合法。即便是合法之訴,律師在法庭上喋喋纏辯、囂囂自威、自證自明,也耗得當事人精疲力盡人憔悴。誠然,只能用許寇傑的《蒼天一聲笑》曲詞"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聊以自慰。

疫情面前,只要不侵犯到個人合法權利,還是少一點強詞奪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