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营销大师隐藏的人性心理——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

亲爱的朋友,你好,我是威伍老师!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好奇心会害死猫!

那么……好奇心会如何影响用户呢?

我们先来看《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典故……这典故叫: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故事常常被用来说明人才有多宝贵,人才如何得之不易。

但是,其实“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

且听威伍细细道来……

一直被营销大师隐藏的人性心理——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

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轻松刷爆朋友圈!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先是听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于是刘备为了定国安邦,誓要请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出山。

但是……刘备兄弟三人两次拜访无功而返,这两次无功而返,虽然让关羽、张飞一肚子脾气,但是却激发了刘备心中的好奇心,刘备心想:这个卧龙先生到底是谁,一定见见庐山真面目。

所以,刘备第三次去见诸葛亮时,诸葛亮答应出山,刘备是喜极而泣,对他格外的珍惜和器重。

为什么诸葛亮要让刘备三顾茅庐呢?因为诸葛亮懂得制造神秘感,把架子摆足了,也就拔高个人品牌形象,这样更能激发刘备的好奇心,也让刘备觉得人才难得。

而当时,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这位老人家老喜欢毛遂自荐送货上门,不懂得制造神秘感,主动投在孙权门下,但孙权一直不怎么待见他。

同样齐名的两个人,却有着不同的待遇,只能说,诸葛亮在洞察人性上技高一筹。他深知:

越得不到的越会珍惜,越神秘的,越能激发别人的兴趣。

所以,“三顾茅庐”的故事给我们另外一个启示是:学会制造神秘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这样反而会得到更多的重视。

那好奇心背后是什么样的人性心理?就是我们要分享的潘多拉效应!

什么是潘多拉效应?

古希腊有个神话,说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

潘多拉就想啊:“为什么不能打开?还要’绝对’?里面该不是稀世珍宝吧?”

潘多拉越想越好奇,越想揭开真相,憋了一段时间后,她终于把盒子打开了。

谁知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全部罪恶,结果让它们都跑到人间了。

心理学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潘多拉效应”,又叫“禁果效应”。

一直被营销大师隐藏的人性心理——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

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轻松刷爆朋友圈!

人们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或者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禁止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求知欲,并渴望亲自解开谜底。这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

比如: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写过一本《趣味心理学》,在书的前言中,他特意提示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然而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作者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阅第八章第五节。

你看,越是不让阅读,但越是想去阅读。为什么?

因为面对“被禁”的事物,人们首先会产生好奇:这种事物为什么“被禁”?它是否真的会对我们产生危害?如果这种好奇得不到解决,人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决定自己打开这个魔盒。

所以,很多文案人员也会故意在标题上写着:内部绝密,不能外传!这样反而引起了更多的传播。

这背后就是人性的潘多拉效应在起作用。

那么,如何运用“潘多拉效应”,激发客户的兴趣?

一是制造神秘感,激发好奇心。

人往往都喜欢追求神秘莫测的东西,越神秘越能激发欲望。

正如一个女孩子,当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时候,很多男人都想知道,那琵琶背后藏着的是何种国色天香。

同样,在营销中,适当保持神秘感,反而会刺激用户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更能提高用户关注与转化率。

一直被营销大师隐藏的人性心理——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

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轻松刷爆朋友圈!

比如:蚂蜂窝旅行网与杜蕾斯共同发布了联名套装的“未知的小黄盒”,这个未知的小黄盒,里面包含“旅游攻略包”、杜蕾斯避孕套,以及被视为最大看点的“神秘礼品”。

对于未知神秘礼物。在你拆开手中的小黄盒之前,你永远不可能知道里面会有什么……从目前公布的未知礼物来看,里面包括运动手表、旅行音响等高净值产品,和一些旅行必备的奇趣小物。

根据公布的照片,甚至还有双人的国际机票。如果买一盒TT,还可以开启一场旅行,那肯定赚翻了。

正是这种神秘而未知的礼物,小黄盒一经推出,便刷爆了朋友圈。

所以,在营销中,我们可以刻意地制造一些神秘感,比如在新产品发布的时候,把最重磅的功能,隐藏起来,让客户主动去寻找,第一个找到的,给予大奖励。

同样的,在活动中可以添加神秘嘉宾与神秘礼物,在促销中添加神秘大奖等等。

通过这些神秘的手段,激发了客户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是制造悬念,吊足胃口。

古时候说书先生很聪明,他们通常说道精彩之处,就戛然而止,拍一下惊堂木说:“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样,听众的胃口就被吊了起来,下一次肯定会早早地来到茶馆,等着说书先生开场。

制造悬念,就能让客户有一种“欲求不满”的饥渴感,反而会让客户集中注意力去寻找答案,从而勾起客户的兴趣。

一直被营销大师隐藏的人性心理——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

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轻松刷爆朋友圈!

比如:金龙鱼曾经在《深圳晚报》整版刊登了一则广告:“一瓶油2万?谁干的!”

瞬时间几乎全网络的人都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到底谁干的?”

新闻周刊、江南春等各路微博大V纷纷热议表达关注。当天傍晚,微博话题#一瓶油2万# 阅读量已达到1600万,1.3万讨论。

正在网友纷纷猜测是“谁干的”时候,金龙鱼很快跳出来承认:“我干的”!

并公布其新品“双一万”稻米油。

原来“一瓶油2万”是指谷维素和植物甾醇含量双双突破10000PPM的新品稻米油。

金龙鱼这则悬念营销实现了创意与品牌的紧密结合。

“一瓶油2万”与“双一万”品质稻米油无缝衔接,在吊人胃口吸引关注的同时,合理解释了一瓶油2万的隐含意义,此举不仅没有招致网友的反感,反倒有大部分网友表示“这油真心不贵”!

所以,在我们写文案或做宣传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直来直去的宣传,试着用“提问”、“惊讶质疑”等吊胃口的方式,给客户设置一些疑点,制造一些悬念,然后再逐步抖包袱,解开悬念。

这样能够一步步引导客户的注意力,勾起客户的兴趣,加深客户的印象。

三是假意禁止、欲擒故纵。

越是禁止,越是吸引人关注。

比如说……一提到古代十大jin书,你会想起哪本书呢?一定是《金ping梅》,对不对?就是因为《金ping梅》对情欲细节描述得非常到位,所以导致人们对它禁止。

当把《金ping梅》列为 jin 书之后,不但没有起到正向的效果,反而还起到了反作用。

一直被营销大师隐藏的人性心理——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

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轻松刷爆朋友圈!

这是为什么呢?

你想像一下,老百姓知道了这是第一jin书,本来不想看,但现在有可能要亲自品鉴一下了,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越不想让他看,他就越想去看。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某种欲望被禁止得越是强烈,那么在他心里产生的抗拒就会越大。

也就是说: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要得到。那么在营销中如何做到假意禁止呢?

比如:在一篇文案中,故意加上“绝密”或者“内部资料,严禁外传”等字眼,这样反而会激起人们的窥私欲,反而获得更大的传播。

法国的克隆堡啤酒,在进入美国市场时,曾经做了一则这样的广告,在广告中……

法国人民到码头,与运送克隆堡啤酒的轮船,依依不舍地告别,法国人民一边哭一边说:“美国人呀,少喝点儿我们的酒啊!”

这个广告在美国一播出后,立即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到底多好的酒,让法国人如此留恋?结果引发人们争相购买,“少喝点”反而变成了“多喝点”。

一直被营销大师隐藏的人性心理——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

无法抗拒的魔盒,点燃好奇,轻松刷爆朋友圈!

同样的,陌陌曾经推出的一支广告,上面写着:“别和陌生人说话,别做新鲜事,继续过平常的生活。胆小一点,别好奇,就玩你会的,离冒险远远的,有些事想想就好,没必要改变。”

这反而刺激了更多人去了解陌陌,使用陌陌,加入陌生人社交当中。

所以,在营销中,通过各种假意禁止的手段,可以激发人们的逆反心理,反而让人有更多兴趣去了解产品的细节。

感谢大家的关注,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如果觉得对你或者你朋友有帮助,麻烦请大家分享给自己的好友阅读!如果觉得不好,那就免费看完,请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