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一位17歲媽媽的微信諮詢。她說自己17歲的孩子聽不進去她說的話,自欺欺人,假裝學習,學習成績上不去。當我看到家長的留言時,心裡呈現出一個怯怯的,好像很擔心,時時提防著,生怕做的不好,假裝自己很努力的,想要表現出勢在必得卻沒有任何底氣的少年的形象。
當看到媽媽第一句話:孩子聽不進去她說的話時。我們就可以感覺到:她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當一個17歲高二的男孩,已經聽不進去媽媽的話時,也能感覺到這個親子關係早就出問題了,只是現在才表現出來而已。那麼和孩子的溝通中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無法溝通呢?
一、孩子沒有感覺到被理解
當一個人沒有從他傾訴的對象中獲得同理和理解時,他會選擇阻斷自己的表達,內在潛意識找不到可以趨同的對象因此選擇阻斷。不能理解和同理他人,這源於被傾訴人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和認知對傾訴人進行評判。當這種評判危及和傷害到傾訴人時,就會形成溝通通道的封閉。
二、孩子的行為沒有被及時的關注或被家長負面的關注。
人無完人,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反之,也沒有一個人是一無是處的。特別是正在發展期的孩子們。當家長所有的關注點都只在孩子表現消極的地方而忽略孩子積極的地方時,會被無限制的擴大他的消極,而最終形成對抗。
三、在孩子的世界裡沒有被信任,被支持。
媽媽不相信他真心想學習,因為孩子沒有達到家長所期待的目標,而被認為是在假裝。即使孩子努力的嘗試著去做,在家長眼裡也是無作為的虛張聲勢。家長眼裡只有成績,她看不到孩子為了迎合而做出的“假裝”的努力。
再看第二點,媽媽說孩子自欺欺人。
這背後藏著家長太多的埋怨和指責。潛臺詞有很多:我這麼對你,你卻呼弄我 你這是作繭自縛。
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卻用這樣的態度和虛假的狀態來敷衍我,我感覺很痛心。
你這種狀態讓我太失望了,我看你這種樣子還要裝多久。心裡滿滿的都是憤怒和委屈……
如果我們說孩子是一面鏡子,那照見的恰恰是家長存在的狀態。家長會把一直以來的付出都歸謬於因為孩子。捫心自問,我們自己獲得的付出後的收穫到哪兒去了?大概都成了家長炫耀的資本,而付出後不能改變的無力投射為孩子的無作為和自欺欺人。親愛的家長們,我們又再欺騙誰呢?我們的付出真的是為了孩子嗎?在孩子那兒真的只有痛心嗎?
或許今天的問題對於家長朋友們來說有點犀利,真的希望更多的家長能擁有這種自我剖析的力量,看到孩子的果相背後真正的原因。
文/曉斐
~end~
(圖片來自網絡,原創者可以自行撤回或聯繫刪除,感謝,感謝,再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