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時期,俄帝國有過東征大清的念頭嗎?

勞倫斯602


導語:18世紀下半葉,中俄恰克圖互市的貿易量在沙俄對外貿易中的佔比十分驚人,達到了

沙俄亞洲地區貿易總量的67%。沙俄官員帕爾申因此驚呼:一個恰克圖可以抵得上三個省。

可以說,恰克圖就是清朝的綏芬河。是樞紐,是西伯利亞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經濟中心,是遠東貿易命脈。

打與不打,錢說了算。

(中俄茶葉貿易路線示意)

關鍵點:

沙俄東擴成因——地理大發現時代、打擊蒙古系政權、地緣戰略的制約與突破、內部矛盾的轉移、皮毛貿易。

清朝應對成因——軍政優先政策、蒙古同盟與清準戰爭、指定通商口岸貿易政策、清朝前期的殺手鐧——茶葉貿易、山西商幫——清朝的提款機、清朝前期的天子觀念與朝貢定位。

雅克薩與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

沙俄與拿破崙。

……

誰能掌握亞歐大陸,誰就能掌握世界。

……

來自西方的使團

嘉慶十年,即公元1805年,沙俄使團出訪清朝,當時的沙俄皇帝是亞歷山大一世。這位皇帝幾年以後還有一個重要使命——抗擊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帝國。最終,沙俄使團因為不符合清朝要求的禮儀規範,打道回府。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1805沙俄來訪的主要外交使命: 試圖促使清朝答應俄羅斯在黑龍江自由通航,其實質是把黑龍江變成中俄之間的界河。

1805使團的主要貿易使命:試圖促使清朝同意沙俄在廣州進行海上貿易。其實質是改變中俄貿易中俄方的被動聽命局面,擺脫俄美公司的經營困境,更好地與英美皮毛貿易商競爭。

問題的關鍵是——清朝根本不想知道沙俄來訪的目的。清朝不知道沙俄打算和清朝交涉黑龍江自由通航的權利,清朝只是把沙俄當成一個朝貢使團來看待。清朝也不會輕易改變指定口岸通商政策,完全開放國內市場。如果沙俄擺不對自己的位置,對那麼對不起,您怎麼來的就請怎麼回去。

於是沙俄回去了。

回到提問的問題——沙俄為什麼不打?

且聽灑家娓娓道來…

沙俄向西看

如果一個人去古代的俄羅斯旅遊,那麼他完全不會認為俄羅斯是一個歐洲國家。

現代俄羅斯的那些歷史遺存,文化遺產,幾乎全都是彼得大帝之後留下的。所以,俄羅斯才看起來像歐洲。

彼得大帝主導沙俄的西方化改革,全盤引進歐洲文化,從衣服到城市,從文化到制度,讓俄羅斯完全變成西方的模樣。

而在當時,地理大發現是重商主義歐洲的潮流。做生意自然不能待在家裡,而是要到處尋找商機。於是,沙俄有樣兒學樣兒,準備探索一番。

沙俄東擴

沙俄和蒙古系政權是死敵。在克里米亞汗國鼎盛的時代,為了賺錢,韃靼人的軍隊深入俄羅斯內地,大量掠奪人口作為奴隸販賣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東歐大地上,一個個村莊化為灰燼,數萬俄羅斯、烏克蘭俘虜排著隊在韃靼騎兵的押解下往克里米亞行進。蒙古系政權威脅著沙俄的大後方,沙俄想要發展,要想和歐洲國家競爭,必須徹底擊敗自己身後的蒙古系政權。於是,沙俄通過漫長的戰爭,擊敗了喀山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系列金帳蒙古系政權。當這些金帳汗國系政權煙消雲散後,廣袤的西伯利亞就出現在沙俄眼前了。沙俄曾經被蒙古統治,當然知道蒙古的老家在東方。他們對東方是有概念的。

對於沙俄來說,早期東擴的成本很小。因為沙俄掌握著歐洲的槍炮技術與鑄造防禦工事的技術,騎兵又很優秀(當然不能和法國重騎兵比),沙俄對西伯利亞的部落土著的優勢是碾壓性的。所以沙俄往往只需要任命一個軍官,讓他帶著幾百個哥薩克騎兵向東,就可以控制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烏拉爾山到黑龍江莫不如此。

此外,沙俄是封建王朝。對內高壓統治,由此產生了大量的犯人。讓這些人在監獄裡度過一生是資源的浪費,不如組織他們去開發遠東,幹好了戴罪立功高官厚祿,幹不好,掛了也就掛了。內部矛盾外部轉移。

(哥薩克征服西伯利亞)

黑龍江的誘惑

沙俄具有大局意識,他的戰略不是立足於國內的,誇張一點來說,沙俄是從全球地緣的角度考慮本國發展的,這一比清朝的確差點意思。

別看沙俄佔了那麼多地方,在遠東,比較要緊的地方大概只有兩個:

貝加爾湖流域的布里亞特蒙古地區。這裡是原蒙古林木中百姓生活的地區,盛產貂兒,一件兒好幾萬。為了換取中俄邊境的穩定局面,這個地區清朝讓了,沙俄在雍正時期弄到了手。

黑龍江地區,這裡夏季高溫,是遠東唯一的產糧區。黑龍江可以通航,進入太平洋,盤活堪察加半島。到達黑龍江及太平洋沿岸,沙俄就可以實現遠東破局,成為影響東亞局勢的一強。後來的日俄戰爭,站在日本的角度講,就是想把沙俄打回原型,日本自己好佔領朝鮮東北。

黑龍江這個地區是清朝龍興之地,也是清朝的徵兵地區。清朝不想讓,讓了就等於把老家給別人了。於是就有了雅克薩之役。

雅克薩與尼布楚條約

雅克薩之役第一波清朝打得比較順,清朝雖然也是當地土著出身,但是人家當了皇帝,自然人脈多資源廣,從北京宣武門的傳教士那裡搞了一堆大炮過來,好幾百門,第一波直接把雅克薩轟平了,走人。

沙俄太喜歡雅克薩了,於是清軍走了,哥薩克又來了。這次還帶了一個德國工程師過來,阿法納西(Afanasii),這傢伙被俄羅斯人俘虜了,被帶到黑龍江。這傢伙懂軍事工程,是個高技術人才,而且很可能是當時整個北亞唯一的高技術人才。他用幾何學為那幫哥薩克大老粗們設計了一座準稜堡。這東西哥薩克絕對弄不出來。

準稜堡一出,清朝拿不下來了。但是,清朝有人口優勢,不是幾百個哥薩克和一座堡壘能解決掉的,於是清軍開始長期圍困,差不多這時候中東那邊奧斯曼土耳其鬧起來了,沙俄沒有多餘兵力東調,沙俄求和,尼布楚條約簽訂。

尼布楚條約之後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清朝基本維持住了東北的局勢。中俄之間沒有大的戰爭。甚至近代沙俄拿下的清朝土地也沒有通過大規模戰爭獲得。

蒙古同盟與清準戰爭

清朝的一個重要國策就是與蒙古和親同盟,即所謂的南不封王,北不斷親。清朝皇族與蒙古貴族差不多就是舅舅和外甥的關係,一家子。所以,清朝可以大規模從蒙古調兵,也可以讓蒙古幫助清朝戍邊。這一點是中原王朝做不到的。這一點在與沙俄對抗的戰略層面十分重要。蒙古騎兵機動性很強,又有清朝做靠山,牽一髮動全身,沙俄也不敢輕舉妄動。

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迫使清朝對沙俄作出了不少讓步。清朝的主要目的是阻止沙俄援助準噶爾蒙古。康熙年間沙俄使團來北京處理尼布楚條約的善後事宜時,清朝就曾措辭嚴厲地反對沙俄援助準噶爾蒙古,為此,清朝也不得不在邊界談判中作出一些讓步。從歷史上看,清朝的目的多少算是達到了。此外,還有一點——沙俄也不想讓蒙古復興。在這一點上沙俄和清朝戰略一致。

清朝和沙俄默契了一把,到乾隆年間,把縱橫中亞近四百年的漠西蒙古做掉了。準噶爾蒙古驍勇善戰,他們的主力在北疆,全民六十萬,精銳兩三萬。能夠遠征裡海地區並打贏、也能夠遠征拉薩地區並打贏,從裡海到拉薩,準噶爾的活動範圍有多大,自己看看地球儀就知道了。準噶爾滅亡後,沙俄佔領布里亞特蒙古、清朝佔領外蒙的局面形成,蒙古作為一支獨立勢力消失了。如果沙俄想在嘉慶年間對清朝動手,繞不開的就是蒙古勢力。設想一下吧——搞不好趁著天下大亂,蒙古再出個噶爾丹,糾集數萬蒙古勇士,來一個復國也說不定,這可是清朝與沙俄都不願看到的。清朝對於蒙古的策略是把蒙古當成大後方與徵兵地區,自然不希望蒙古成為前線,所以清朝也會對沙俄作出一些讓步。

恰克圖條約

雍正年間中俄簽署恰克圖條約(1728),至此,中俄東段、中段邊界確定。 清朝全力向西,解決準噶爾帝國。

貿易方面,清朝指定恰克圖和尼布楚地區的一個貿易點(這個貿易點沒有發展起來)作為對俄貿易的唯一通道。這種局面維持了一百多年。

中俄恰克圖貿易

中俄實現和平後,各自的核心政策是不一樣的。

清朝對沙俄的核心政策是軍政優先。清朝皇帝是天子,沙俄事務在清朝前期歸理藩院管理,和蒙古,朝鮮等附屬地區屬於同級。清朝並不想承認沙皇的地位。清朝前期也從沒想過和西洋某個國家聯手對抗沙俄。因為在清朝的定位中,其他西洋國家地位均在清朝之下。與沙俄的軍事威脅相比,清朝並不重視對俄貿易,所以清朝曾數次關閉互市,為的就是懲罰沙俄。

但是,清朝關閉互市也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對,反對的理由是太過損傷地方經濟。

沙俄對清朝的態度是擴張與貿易的互相權衡。其中擴張是為了帶動地方經濟。

沙俄是一個具有資本主義特徵的封建王朝。但是,其資本主義相對薄弱,所以和德日一樣,走軍事先行的路線。沙俄沒有什麼產品能在國際上競爭,從文化到經濟,都是跟在歐洲後面。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就是皮毛貿易。

皮毛貿易是沙俄東擴的一大驅動力。巧得是,東北起家的清朝很喜歡穿貂兒。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暴發戶家的大小姐,都喜歡皮貨。別的不說,清朝的朝服制作就需要大量名貴皮毛,這對全世界來說可是個大市場。

在中俄貿易的早期,沙俄對清朝的貿易是由沙俄政府專買專賣的,嚴禁私人商販與清朝貿易,由此可以看出,沙俄非常重視對中國的貿易。到了後期,才放開私人貿易,由此帶火了恰克圖。恰克圖貿易在沙俄亞洲貿易體系中佔絕對比重。也正因為如此,沙俄不會為了邊界爭端輕易與中國開戰。為什麼?

嘉慶朝不可能開戰的理由

軍事上講,沙俄早期在遠東的擴張動員的軍隊數量很少,通常最多隻有幾千人。這點兵力打打部落還可以。如果要和國內狀態穩定的清朝作戰並取勝,必須動員至少數萬人的兵力。

以三十五年後的鴉片戰爭為例,英國在鴉片戰爭中共出動海陸軍2萬人,僅戰艦達到25艘。沙俄的實力肯定不如英國,要想擊敗清朝,兵力只可能更多。陸運大量兵力到達西伯利亞,對於沒有鐵路的沙俄來說,本身就是很難完成的事情。

而且,那個時候歐洲有一個強人,就是說中國是睡獅的那個人,拿破崙。1805年,嘉慶十年,拿破崙率領的法國海軍正在與英國海軍在特拉法加展開惡戰,他計劃統一歐洲大陸,馬上就要對沙俄動手了。

(睡獅發明人拿破崙 馬上要去莫斯科了)

法俄戰爭時期,主政沙俄的就是亞歷山大一世。他比嘉慶小十幾歲。嘉慶十年的沙俄使團就是亞歷山大一世派遣的。沙俄要是在那個時間段對清朝動傢伙,拿破崙非樂瘋了不可。

甚至可以懷疑——嘉慶十年的沙俄使團出訪清朝有穩定東線,全力以赴應對拿破崙威脅的考慮。

早在康熙時期,法國通過來華傳教士和清政府建立了間接聯繫。其中,一部分人參與了圓明園的設計建造工作。乾隆時期,高類思等華人教徒還曾到訪法國,受到法國學者的接見。法國在乾隆時代通過廣州口岸和中國通商,但是規模比英國小得多。可以說,法國當時在東亞的存在感很低。鴉片戰爭後法國曾提出與清朝結盟以對抗英國,包括幫助清朝訓練軍隊、兩國通商、建立軍火貿易等,法國試圖通過聯盟清朝增加在東亞的存在,被清政府拒絕。

經濟上講,清朝是軍政優先,清朝的滿蒙封建王朝的社會結構決定他不會過多考慮漢族商人的利益。一旦出現邊界爭端,清朝會第一時間中止中俄貿易。那樣的話,沙俄的遠東資金鍊就會斷開,沙俄遠東經濟就會受到重創。沙俄輕易對清朝動武,如同殺雞取卵、飲鴆止渴。

清朝那麼任性?動不動就中止貿易,難道不怕皇帝上朝時沒有貂兒穿嗎?

還真不怕,因為清朝不止有一個渠道進口毛皮。另一個渠道就是北美洲的皮貨商,他們走水路把貨發到廣州,清朝一樣可以穿貂兒,但是沙俄的皮貨商可就慘了。

且聽沙俄官員在恰克圖條約簽訂後給沙俄政府的建議——

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不要因“小事與中國開戰”,因為戰勝中國“絕非易事”;即使僥倖佔據了黑龍江,“我們從中究竟得到多大好處?因為這樣的遠征所要耗費的開支甚至在100年內也無法彌補……和平將被這一戰爭所破壞,與中國貿易也勢必要中斷,俄國的屬民——西伯利亞人必將陷入貧困和破產”。因此,“絕對不要因一件小事就與中國人開戰,而應儘可能與他們友好相處,維護和平,努力增加邊境貿易,同時也不中斷今後前往北京的商隊”。

這也就是為什麼嘉慶十年來華的沙俄使團希望清朝開放廣州貿易給沙俄的原因,就是為了和北美在皮貨領域競爭。鐵路出現之前,海運成本要低於馱運成本。

山西商幫

有清一代,山西商幫受到清政府一定程度的信任。山西商幫和清政府的合作在清初就開始了,到了晚清時期,山西商幫多次捐錢,為清朝支付不平等條約中的賠款,可以說山西商幫就是清政府的提款機。

山西商幫的貿易路線是著名的張庫大道——即張家口—外蒙庫倫—中俄邊境的恰克圖。這條貿易路線上的大宗貨品是茶葉,運輸方式是駱駝隊。山西商幫從南方收集茶葉,一路向北,在外蒙、沙俄邊境出售茶葉,然後購買皮毛或者換成銀子,再鑄成不易偷盜的、數公斤重的銀蛋,返回山西。當時山西向內蒙、張家口進行大規模移民,這就是著名的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

清政府通過山西商幫的貿易增加稅收,同時,也利用山西商幫對蒙古地區進行經濟控制。這一箭雙鵰的買賣,清政府也是比較在乎的,但是,清政府眼中第一位的絕不是貿易,因為清朝說到底不是一個重商主義的國家,而是一個自命為天子中心的國家,他的外交核心是維持清朝無上的國家地位而不是發展外貿,清政府應該不會為了外貿與商業前景作出任何改變與讓步。這就是嘉慶十年沙俄使團出訪中國必然失敗的原因。

綜上所述,嘉慶時期的沙俄在中俄貿易中獲利甚多,又面臨拿破崙法國的威脅,即便是通商要求被清朝拒絕也不會輕易對清朝動武。不是不想打,而是不划算,抽不出人。

……

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參考書目:

中俄關系史話

中法關係史話

嘉慶十年—失敗的俄國使團與失敗的中國外交

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軍事與外交


有時聊人文歷史


我想以沙俄的侵略屬性,肯定是動過侵略中國的念頭。這並不是空口白牙胡說,嘉慶四年(1799年)沙俄就對我國庫頁島進行了侵略佔領。但奇怪的是為什麼沙俄侵佔完庫頁島後就止步不前不繼續東進了呢?

這裡首先要說的是,清政府當時根本就沒把庫頁島這個地方當回事。那個地方太荒涼了,自然條件惡劣,以至於官員和皇帝都將它遺忘!

庫頁島,俄羅斯稱之為薩哈林島,位於遠東地區的鄂霍次克海。島上的原住民以打魚狩獵為生,生活異常艱苦,中國明朝時以至於後來的清朝都稱之為苦夷島,後來變音為庫頁島。

庫頁島實際上只存在於中國史書的記憶中,多數時間是朝貢體制,從沒有進行過有效的行政管轄。庫頁島在清代理論上歸屬吉林將軍管轄,清朝規定吉林將軍應該每五年對管轄區域進行一次大巡視。可是庫頁島真的是天高皇帝遠,吉林將軍有沒有進行巡視,巡視到了什麼地方,皇帝根本就不知道。皇帝只能通過他們的摺子得知他們的情況。所以,很多吉林將軍根本就沒可能上庫頁島進行巡視。

1858年5月28日,滿清政府和沙俄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給俄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里中俄共管。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將中俄共管的40萬平方公里土地也正式劃歸俄國。

此時日本也開始向千島群島和庫頁島擴張,與俄國人產生交鋒。到19世紀末,日俄在聖彼得堡簽署了《彼得堡條約》,俄國以千島群島換取了庫頁島南半部。1905年爆發日俄戰爭,戰敗的俄國又根據《朴茨茅斯條約》將庫頁島南半部割讓給日本,改稱樺太島,建樺太廳。1945年二戰末期,蘇聯根據雅爾塔協議出兵東北,同時攻佔了庫頁島南半部,並佔領了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統治至今。

既然庫頁島輕鬆被侵佔了,那為什麼沙俄不繼續東進呢?

十七世紀後半期的沙俄,經濟和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越過烏拉爾山,進入西伯利亞,已是荒原地帶,遠東靠近清疆界的地區只有伊爾庫次克等幾個小鎮,沒有工業,西伯利亞大鐵路還是二百年以後的事。

沙俄本身內患外戰不斷,可用於遠東的經濟和人力資源以及軍事力量根本不足以對抗自居中華的“我大清”。俄匪曾經深入黑龍江下游最大的一支部隊也僅六百餘人。根據分散的各種資料推測,俄軍備戰最高峰,即在康熙準備反攻之前,在雅克薩和尼布楚的全部軍隊人數最多不超過三千人。而薩布素和彭春圍攻雅克薩的前線部隊就達一萬五千人。俄人由於運輸困難,食品和彈藥不足,火炮僅是步兵可以拖得動的小炮,射程不過幾百米,他們的火藥槍有效射程僅五十多米,他們的主要武器仍然是長刀。而清軍彈藥給養可以通過鬆花江等內河運輸,並有專門通向璦琿等邊遠城鎮的驛道可用,還有葡萄牙人貢獻的大炮,專門用來轟擊城牆,是那個時代威力最大的野戰武器。清軍中還有專門的火器營,使用明朝軍隊用過的火槍和火炮,置於進攻部隊前方,在發起衝鋒前實施覆蓋射擊,直到把對方陣線打開缺口再發動衝鋒,戰法已非常接近現代,武器威力絕不遜於俄人。當地人民盼望“我大清”出兵,已有半個世紀。清的自衛反擊戰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不勝的理由。

天時、地利、人和這三樣沙俄哪樣都不佔,所以入侵中國,不是他不想,按當時的條件,他是真是有心無力啊!









雜家說古今


有!

沙俄本身內患外戰不斷,可用於遠東的經濟和人力資源以及軍事力量不足以對抗大清。

天時、地利、人和這三樣沙俄哪樣都不佔,所以入侵中國,不是他不想,按當時的條件,他是真是有心無力啊!

恰克圖貿易在沙俄亞洲貿易體系中佔絕對比重。也正因為如此,沙俄不會為了邊界爭端輕易與中國開戰。

沙俄早期在遠東的擴張動員的軍隊數量很少,通常最多隻有幾千人。這點兵力打打部落還可以。如果要和國內狀態穩定的清朝作戰並取勝,必須動員至少數萬人的兵力。陸運大量兵力到達西伯利亞,對於沒有鐵路的沙俄來說,本身就是很難完成的事情。

1805年,嘉慶十年,拿破崙率領的法國海軍正在與英國海軍在特拉法加展開惡戰,他計劃統一歐洲大陸,馬上就要對沙俄動手了。

雖然沙俄有種種困難,但是依然通過俄美公司在遠東、北美擴張。在乾隆駕崩的1799年沙皇俄國批准成立“俄美公司”,俄美公司通過獲得沙皇的特許在鞏固沙俄北太平洋領土同時,向北美擴張。北緯51度已經進入清朝轄區,大陸上在清朝吉林將軍轄區。所以俄美公司把目光對準了絕大部分土地在北緯51度以北的庫頁島,在1806年開始對庫頁島蠶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