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關於“君子好學”特徵的精闢闡釋

【原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出處】《論語》學而篇

【翻譯】孔子說:“君子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並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

【解讀】

本章講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認為,作為一個君子,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他在工作方面應當勤勞敏捷,謹慎小心,而且能經常檢討自己,請有道德的人對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質享受,不貪圖安樂,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奮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熱愛學習。這是孔子對學生的教誨,也是孔子一生求學精神的真實寫照。

孔子認為,君子要善於抵制物慾,要儘可能地把精力用於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人活著不僅僅為了求得飽暖安逸,還應該有一種對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這樣的理想,就不應再沉溺於物質的慾望,要有剋制自己的能力,把對物質的追求提升為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獨立上來。這樣就不會去計較私慾得失,蠅營狗苟,而會敏於事而慎於言,使自己的內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來匡正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