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能預防新冠感染,千年前曾發生過類似寒溼疫……發佈會亮點滿滿

4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工作進展和成效舉行發佈會。

香囊能預防新冠感染,千年前曾發生過類似寒溼疫……發佈會亮點滿滿

中醫看新冠肺炎屬“寒溼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介紹,到達武漢體驗到當地的氣候環境,感覺到發病環境很溼冷,結合很多病人的舌像、病歷等思考中醫應該怎麼樣去治療。因為在一種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來臨的時候,往往不能第一時間馬上研發出特效的西藥,也不會很快就研發出疫苗。但是我們從中醫的角度卻可以做一個基本的定義,認為這個病是“寒溼疫”。

1000年前也發生過類似寒溼疫

“中醫對這次新冠肺炎的認識,在繼承的基礎上,也還必須得有很多創新。”仝小林說,這個病既不完全相同於《傷寒論》裡的傷寒,也不完全相同於明代吳又可《瘟疫論》裡的瘟疫,也不完全相同於葉天士的衛氣營血裡面的瘟病。在一千年前,也是在武漢周邊,有一個叫黃州,現在叫黃岡的一個區,在那曾經發生過一場寒溼疫。

這個疫病主要侵犯的器官是肺和脾,病位在肺,表現為類似於咳嗽、咳痰、喘憋、氣促,病位在,表現為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從病的發展過程來看,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和恢復期幾個階段。早期比較偏重於“瘀”,中期偏重於“閉”,晚期偏重於“脫”,主要是“喘脫”,然後就是恢復期,在中醫診療方案裡面對這些已經做了比較明確的說明。

外用香囊能預防新冠感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介紹,在預防新冠感染方面提出防疫包,內容包括內服中藥、外用香囊、口鼻噴劑。中醫藥配製成香囊,貼在身上。一整套預防方法的作用是扶正氣,調節機體的內環境,提升免疫力。外用藥作用於黏膜,降低接觸病毒的危險度。通過中藥的揮發性物質,芳香避穢,改變病毒依附的生存環境。我們在研究工作中發現,預防方藥有明顯的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反應的作用。,靠香囊佩戴的揮發物質能夠刺激血清IgA、IgG水平,提高免疫力。

清肺排毒湯是新冠肺炎特效藥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教授王偉介紹,2月5日以來為武漢地區定點醫院、隔離點等地共配送39萬袋,為全省配送了複方顆粒劑50萬劑。通過對清肺排毒湯的初步基礎研究,已經完成了300多種化學成份、200多種入血成份的鑑定工作,通過網絡藥理學的方法初步預測有790多個潛在的靶點,初步說明,這個藥物可以通過多個成份、多個環節,對新冠肺炎起到調控的作用。特別是它可以有效抑制內毒素的產生,可以避免或者延緩炎症風暴的發生。

通過各項臨床的觀察和初步的基礎研究,可以表明這個方子是個適用於輕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的通用方劑,具速效、高效、安全的特點。清肺排毒湯是治療此次新冠肺炎的特效藥。

另一方面,根據醫保公佈數據,救治一個重症患者,平均費用大概在15萬左右,清肺排毒湯用三天時間一個療程也就是100塊錢左右,兩個療程也就是200塊錢,醫保費用支出方面也是很大的節約。

據介紹,清肺排毒湯的患者觀察數據表明,截至4月12日零時,收治的病人有1262例,現在已經有1253例治癒出院,佔99.28%。這其中有57例是重型患者,治療效果也不錯。這1262例病例裡沒有一例是輕症轉為重型、普通型轉為危重型的病例。

應對病毒性傳染病,中醫有獨特優勢

中醫藥應對在病毒性傳染病方面,有獨特的優勢。王琦院士介紹,除了抗病毒,中醫還重視三個要素,一個是氣候環境,重視氣候的溼度、溫度對疫情的影響;第二重視專病專方和辨證論治。三是重視人的體質,同樣感染新冠病毒,有的人是無症狀感染,發病了以後有的人治癒了,有人轉重了,是個體差異。

王偉解釋,它可以根據臨床的症狀體徵、發病時間、地域、季節等特點,進行疾病機理的分析,然後進行辨證論治,非常快捷地拿出救治方案,用於臨床。但是西醫要進行病毒分析,動物實驗、臨床試驗,這時候就趕不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未來的急性傳染病,應加大對中醫藥的研究。

中醫歷史上,初步統計有300多次大型疫病流行,中醫的很多典籍,如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等都是大疫之後形成的,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抗擊疫病的經驗,從這裡面進行深度挖掘,在當下和未來有很多重要的價值。

王偉認為,中醫的辨證論治是非常獨特的,跟現代醫學有很大區別。但對這種診療模式的深入系統的研究,依然非常不夠。所以我們特別強烈地建議,將來在國家的重大科技項目部署裡面,應該把辨證論治的科學規律、科學基礎進一步深化研究,將對發展中醫藥能夠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王琦認為,推動中醫藥的創新要做三個建設,一是人才建設,要加強傳染病防治中醫人才的培養。二是學科建設,要促進學科建設和理論創新,溫病學的理論是很豐富的,要把原有的理論延續。三是基地的建設,用於應對臨時的、突發的事件,需要建立一個長期的傳染病基地,來有效結合中西醫結合,防治突發性傳染病,輻射帶動地區醫療機構高質量的發展,來構建一箇中國特色的傳染病防控體系。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注: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公眾號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承辦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佈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