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西夏赔款的宋仁宗凭什么被拍成《清平乐》赞扬?你要明白这4点

宋朝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朝代,军事力量薄弱,周边的国家都与宋朝过不去,除赵匡胤建立北宋后17年的统一战争外,几乎没打过胜仗。更可气的是,西夏只是宋朝的一个军事区,居然硬生生让其独立了,之后还反过来打宋朝,此时正是宋仁宗执政时期。如果打仗输给辽国还说的过去,但西夏这么一个弹丸之地,竟也打得宋朝找不着北,最后只好给钱了事,这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极大的耻辱。

但就是这样的宋仁宗,各方对他的评价却非常高,如今还被拍成《清平乐》,也是赞扬之意。而且导演改编原著小说《孤城闭》,将宋仁宗由配角升至男主角。凭什么宋仁宗能被如此尊敬?今天我就结合宋仁宗时期与当今的现实意义,揣测一下《清平乐》导演的想法。


给西夏赔款的宋仁宗凭什么被拍成《清平乐》赞扬?你要明白这4点

宋仁宗的历史评价极高,是赞扬他的基础条件

  • 百姓对宋仁宗的评价

评价高低,是相对于其他帝王的,了解历史的人就会知道,宋朝君主多无能、庸碌之辈,比如宋太宗,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从哥哥手中接过皇位,几乎把哥哥留下开国精锐输了个底朝天,战败后逃跑,把驴车骑的比马还快。还有在宋仁宗之后4届的宋徽宗,相比宋仁宗儿女早夭的情况,宋徽宗有38个儿子,42个女儿,这方面的能力在宋朝真的是一骑绝尘。还挖地道和名妓李师师私会,要我发言也只能说一句:理解,理解,人之常情。但宋仁宗是个例外,例外到什么程度呢?

京师(开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宋史》

宋仁宗驾崩后,京城商铺不开张,多日悼念,连乞丐和小孩子都痛哭。这体现了百姓对仁宗的感情之深,也侧面反映了百姓对宋仁宗评价之高。

  • 《宋史》中的评价

仁宗天性仁孝宽裕,喜愠不形于色,雅量宽宏。帝始亲政,裁抑侥幸,拔擢贤俊,中外大悦。爱惜民力,忧劳将卒,恒以保境安民为志,不欲启衅四邻。——《宋史》

摘取了《宋史》中对宋仁宗的一些评语,可以看出,无论是是记载的事迹还是《宋史》的作者,都对宋仁宗赞不绝口,话语从来不缺赞美之词。


给西夏赔款的宋仁宗凭什么被拍成《清平乐》赞扬?你要明白这4点

  • 后世大臣的评价

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大臣朱国桢表示:“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评价那是相当的高啊。

  • 乾隆皇帝的认可

乾隆皇帝是一代明君,自视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眼。但他却承认,有三个帝王他很佩服,一是他的爷爷康熙,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便是宋仁宗赵祯。

由此可见,当朝百姓、后世文人、大臣、皇帝都对宋仁宗充满敬意。如今导演通过《清平乐》以示赞扬之意,也是顺理成章,宋仁宗本就值得被赞扬。

宋仁宗时期,经济达到顶峰,有着现实意义

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有其现实意义,《清平乐》也是如此。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从经济角度,宋仁宗时期与当今社会,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 经济繁荣

中国被誉为是世界工厂,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制造业世界第一,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粮食总产量世界第一等等。再看下宋朝当时的经济情况。

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

宋仁宗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246万户,成年男子就2642万人,世界第一。垦田面积达到了7.2亿亩,水稻种植面积更是比唐朝扩大了整整一倍,粮食总产量世界第一。手工业、制瓷业达到顶峰,远销海外,和中东、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贸易出口世界第一。然而,宋朝当时的经济在一些方面的世界地位还要超过当前。比如当时的财政税收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等,这些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也必将会实现。


给西夏赔款的宋仁宗凭什么被拍成《清平乐》赞扬?你要明白这4点

经济繁荣是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鼓励商业发展。

  • 大力鼓励发展商业

宋仁宗执政初期就延续了宋朝建立之初制定的“不抑制土地兼并”政策,首先解决了农民生存基础的土地农业税不再成为主要税收,百姓不仅吃的不用愁了,交的也很少,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之后更是大力鼓励发展商业,同意坊市合一、又解除了宵禁制度,逐渐形成了夜市和晓市。还将商业发展、土地开垦程度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KPI。

在榷估制度中加大通商成分鼓励商业发展,榷估制度即官府专卖,通商即允许私人经营。当时如社会必须得盐、茶、酒、矾、乳香等商品,虽然还是采用榷估制度,但仁宗期间通商成分已越来越多,甚至一度废除茶叶专卖制度。


给西夏赔款的宋仁宗凭什么被拍成《清平乐》赞扬?你要明白这4点

从结果来看,这些政策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宋太宗时宋朝一年的商税收入约四百万贯,真宗景德年间,为四百五十万贯,而仁宗庆历时,商税是两千二百多万贯。可见仁宗统治期间商业的巨大发展与繁荣程度。正是在仁宗以后,宋朝已经摆脱农业社会进入商业社会。

这些政策正如现在大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样,陆续出台了大学生创业专项补贴,小微企业专项补贴,更是针对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税费减免、创业场地等等政策,在手续办理上也变的极为方便。本次疫情期间的社保减免优惠政策更是解了燃眉之急。

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惬意。这样的宋仁宗,当然值得被赞扬。

再多的赞美之词,也比不过一个“仁”字,“仁”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品质

对于帝王,“仁”是最高级别的评价,没有之一。古时,皇帝处于权力的顶端,因小事、个人情绪随意杀人的帝王再正常不过。但宋仁宗不同,他从不随意杀人,对待臣子、百姓仁慈宽厚。从人性角度来讲,拥有只手遮天的权力,却能做到这一点,从心底敬佩。

最让我佩服的一件事,当刘太后去世,八大王告诉了他的身世,那个自己叫了24年“母后”的人不仅不是他的母亲,反而是他的杀母仇人,宋仁宗崩溃痛哭,很快,他得知了那个一直被他称为“舅舅”的所谓的刘太后的“哥哥”,其实是刘太后嫁给宋真宗前的前夫,多年来,一直以“国舅”的身份潜伏宫中,居心叵测。宋仁宗彻底怒了,准备杀掉他。但当宋仁宗亲自为母亲开棺验尸后,却打消了这个念头,命人依旧按“国舅”身份对待其一家老小。原因便是,他看到自己的亲生母亲李氏是以皇家最高标准入葬,便消除了对刘太后及其“哥哥”的怒气,恢复理智,这,普通人都很难做到,何况是拥有无上权力的皇帝。他的仁爱之心可见一斑。

这是对他个人的敬佩,我想,《清平乐》的导演和我一样,对这位君王有着深深的敬意。

被人诟病的军事软弱,却也有着高于开疆扩土之上的“和平善意”

宋仁宗期间的主要战争对象是西夏,正如开头所说,西夏本是宋朝的一个军事区,虽然西夏独立这个锅不应该宋仁宗背,但确确实实是在其执政期间独立的,想完全甩开也不容易啊。西夏独立三次战争,虽均以西夏胜利告终,但西夏方也没讨着便宜。先顶不住的反而是西夏,西夏人少,钱少,战争对这些的消耗太大了,1042年,西夏主动提出议和。按正常来说,虽然宋朝损失也很严重,但明明对手已经没蓝了,应该追击灭掉它才对。但宋仁宗是真的不想打仗,如果之前的战争是面对西夏的咄咄逼人不得不打,那么现在继续打仗,确实有违他的仁爱之道,毕竟打仗,牺牲的是自己的臣子,消耗的是百姓的钱财与粮食。


给西夏赔款的宋仁宗凭什么被拍成《清平乐》赞扬?你要明白这4点

打不过是真的,不想打,想和平也是真的。

从这一点,宋仁宗有着高于帝王开疆扩土雄心之上的和平善意。

军事软弱是真的,但把责任都推给宋仁宗,也是不讲道理的。整个宋朝的军事力量都比较弱,这是从宋太祖时就遗留下来的病根,“重文抑武”的社会局面在宋太祖时就已形成,后宋太宗、宋真宗更是延续了这个政策。就像艺术世家的孩子艺术细胞浓厚,所以宋仁宗也是一位文治型皇帝,军事才能实属一般。他重用范仲淹,破格任用狄青等名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其并非不重视军事力量。


给西夏赔款的宋仁宗凭什么被拍成《清平乐》赞扬?你要明白这4点

综上所述,宋仁宗被拍成《清平乐》电视剧以示赞扬之意以及导演大幅改编原著小说《孤城闭》,将宋仁宗由配角提升至主角完全有资格,也值得。

结束语:

“仁”,是当今的社会,最重要的品质,对员工要仁,对商业伙伴仁,对社会底层,对清洁工、对农民工要仁,我想,这也是《清平乐》想要传达给观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