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辨證與波浪理論

漢代張仲景被後世譽為醫聖,是我國曆史上最最傑出的醫學家之一。其所著的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確立的六經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也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他將外感疾病演變過程中的各種證候群,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其病變部位,寒熱趨向,邪正盛衰,而區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病。

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的劃分,不但是揭示了疾病的由輕及重,由淺至深及邪正盛衰的發展規律,而且明確每一個疾病發展階段對應的症狀表現,從而為施治提供依據、辨證方法及治療方法,幾千年以來,它有效地指導著中醫學的辨證施治,挽救了我國無數人的生命。

六經辨證,不但適用於中醫學,也是一種可以用來劃分及解釋世間萬物運動變化規律的科學觀,因此,也可以用來解釋投機市場趨勢及價格變化的運動規律。

先理解何為陰陽

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內經》雲:“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概括而言,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 陰陽有四對關係:陰陽互體,陰陽化育,陰陽對立,陰陽同根。 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係。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這概念。

在投資市場,上漲為陽,故有陽線,下跌為陰,故有陰線。

陽:上升期

太陽——上升初期。如黎明太陽初升,從欲明未明到露出曙光 對應波浪理論上升A浪

陽明——上升中期。如太陽被白雲覆蓋,天空暫時變暗,對應波浪理論為上升B浪

少陽:——上升極盛期。如正午之驕陽,行情火爆上升,對應波浪理論的C浪

陰:下跌期

太陰:——下跌初期。日已落山雖有餘輝但夜晚已至。行情仍有漲跌,但跌勢已成,對應波浪理論的下跌A浪;

少陰——下跌中期。如月初出,雖有上漲,但漲少跌多,漲短跌長,對應波浪理論中的B浪;

厥陰——下跌極盛期。如月入雲端,黑夜來臨,價格一路狂瀉,對應波浪理論中的C浪;

陰陽交替發展——陽-陰-陽-陰;每一輪上升行情在盛極期過後便會迎來新的一輪下跌,反覆循環,如波浪般生生不息,交替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