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單元知識點整理

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1課 鴉片戰爭(1840-1842)

(道光帝在位)

一、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菸

(一)鴉片走私

1、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開闢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2、根本目的:打開中國市場 3、直接原因:扭轉對華貿易的逆差

4、後果:使許多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弱。同時,鴉片還嚴重摧殘吸食者的體質。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二)林則徐禁菸

1、背景:白銀大量外流,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腐蝕統治機構,清政府更加腐敗;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毒害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

2、目的: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

3、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經過

(1)人物:1838 年底,道光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查禁鴉片。

(2)時間:1839年6月3日至25日

(3)林則徐禁菸措施:①派人暗訪密查 ②緝拿煙販 ③強迫外商交出鴉片二百多萬斤 ④虎門銷煙

(4)虎門銷煙:

(1)時間:1839年6月 領導人:林則徐 地點:廣州虎門海灘

(2)意義(影響):是中國人民禁菸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二、英國發動侵略戰爭

1、時間:1840.6~1842.8

2、直接原因(藉口、導火線):中國的禁菸運動

3、根本原因:英國決意打開中國市場

4、第一階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

英軍封鎖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

第二階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

英軍佔香港、進攻虎門炮臺、佔四方炮臺(關天培——中國近代犧牲的第一位清軍將領)→佔廈門、定海、寧波、吳松、鎮江到南京下關江面(陳化成吳淞之戰犧牲)

三、《南京條約》的簽訂★★★★★

1、時間:1842年8月29日

2、內容:①割香港島給英國中國領土開始造破壞;②賠款2100萬元;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強侵略特點和要求、對中國民族經濟危害最大: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1843年,《虎門條約》簽訂: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權利。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簽訂:美國、法國除了享受英國在華取得的各種特權外,還擴大了侵略權益。

4、影響:是中國近代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割地破壞了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賠款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協定關稅破壞了關稅自主權。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咸豐帝在位)

一、英法再次發動侵華戰爭

1、目的:西方列強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時間:1856.10~1860.10

3、發動者:英法聯軍

4、幫兇:美俄

5、藉口:英、法分別藉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

6、結果:中國戰敗,圓明園被毀,中國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

7、過程:(1)1856.10,英軍炮轟廣州,戰爭爆發。

(2)1857,英法聯軍攻陷廣州,直逼天津,威脅北京。

8、《天津條約》的內容:①公使常駐北京。②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③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④清政府與英、法、美簽訂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中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

二、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

1、罪行: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佔天津,進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佔領北京,火燒圓明園,簽訂《北京條約》。

2、《北京條約》的內容:(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4)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三、沙俄侵佔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1、沙俄侵佔我國大片領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共150多萬平方千米。

不平等條約名稱及簽訂時間

割佔領土範圍

割佔領土面積

《璦琿條約》(1858年)

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60多萬平方千米

《北京條約》(1860年)

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

約40萬平方千米

《北京條約》(1860年)

《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

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44萬多平方千米

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19世紀80年代)

中國西北部

7萬多平方米

2、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佔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一、洪秀全與金田起義

1.起義背景: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政府加重對人民的剝削,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激化。

2.起義準備: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在廣西傳教。

3.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4.永安建制:洪秀全(天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山,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均受東王節制

,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

二、定都天京

1.定都:1853年3月,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

2.制度:頒佈《天朝田畝制度》,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內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理想社會(“四有兩無”)

結果:沒有實行。

評價: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後性)

3.全盛:1853年,太平天國開始進行北伐和西征,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變:1856年楊秀清意圖篡位被殺,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2.《資政新篇》:幹王洪仁玕總理朝政,寫成《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主張。

3.安慶陷落:1860年,曾國藩的湘軍包圍安慶,陳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敗,安慶陷落。後陳玉成被俘。李秀成率軍克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鴻章淮軍和洋槍隊的抵抗反撲。

4.天京陷落:1862年,湘軍圍困天京。李秀成率軍回師救援,激戰40天,未能解除湘軍對天京的威脅。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軍衝入城內,天京陷落。天京陷落標誌著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失敗

5.歷史意義: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6.失敗原因: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無法提出切合實際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