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一首有罵人不帶髒字的打油詩

有人會問,每天寫《詩經》文章是為什麼?其實如果要想學古文,我們完全可以找一堆參考書和文獻,逐字逐句地去學習古文文法規律、字詞解析,詩歌大意,然後再背下來,適時拿來引經據典、豐富談資。但如果想真正瞭解《詩經》存世的意義,一定是懂得鑑賞它的美。鑑賞是一種態度,一種感知力。它無關對錯,無關結果。

我寫《詩經》文章不為課題研究,不為學術探析,也許過於主觀,也沒什麼嚴謹的依據,但我只希望能夠把自己的賞析過程,分享給大家。能有一點點情感上的小小共鳴,在某個思考的角度上,激發一點小浪花,和你一起發現《詩經》的美,就是值得的。鑑賞是一種享受,無關對錯,無關結果。

正如今天要讀的這首《羔羊》,它看似文字不帶半點情緒,沒有帶有主觀傾向的語句,沒有一絲情感色感的表達,倒像是一首打油詩,一首童謠,一個小品。可越是客觀的表述,越能讓人浮想聯翩。就像一幅畫,靜靜地鋪在那裡,一些人,一些物,無聲無息無說明,卻滿含千絲萬縷的意境,這就是鑑賞最好的對象。

詩經裡一首有罵人不帶髒字的打油詩

《羔羊》僅僅描述了一個客觀畫面:一個人物形象,一個場景,一個狀態。客觀背後能發現什麼呢?我們一起讀一下: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素絲:白色的絲線

五:交錯;紽:tuo(二聲)絲線計量單位,五絲為紽。縫合之意。

緎:yu(四聲),縫;總:縫

委蛇:蛇(yi)二聲,優哉遊哉的樣子

退食:吃完飯

大意是:

羔羊皮做的衣服身上穿,白絲縫製手工巧。在公家吃完飯出來,優哉遊哉好自在。

羔羊皮做的衣服身上穿,白絲縫製手工巧。優哉遊哉好自在,那是剛吃了公家飯出來。

羔羊皮做的衣服身上穿,白絲縫製手工巧。優哉遊哉好自在,酒足飯飽地走出公家門。

詩經裡一首有罵人不帶髒字的打油詩

整首詩就寫了一個穿著羔羊皮衣,吃飽喝足優哉遊哉地走出公家大門的人物形象。沒有半點提示和解讀,也沒有半點評價,可一個統治階級官僚形象已經躍然於紙上。這就是文字的精妙之處,不說寫誰,不作評價,短短几句話,我們不僅能知道是誰,而且能讀出作者滿紙諷刺的意味。

一個吃公家飯的官員,穿著上等的羊皮衣,溫飽不愁,無所事事,吃完公務餐就悠閒自得地下班回家去了。我們眼前彷彿是一個慵懶的金秋的午後,陽光溫和地撒在街道上,公門前門可羅雀,似乎太平盛世,一片安好。忽然間重重的公門被推開,發出懶懶的吱呀聲,一個大腹便便的官員,微醺著緩步走出來,身上還似乎還遺留著中午酒菜的氣息,他應該是交了班,於是優哉遊哉,百無聊賴地往家走去。

這一幕恰好被詩作者看在眼裡,他也許並不想評價官僚們的生活和政績,他也許只是個街邊小貨郎,他不想也不敢去發表主觀的意見,可是,在他心中有有一杆秤。那個奴隸制社會下的民生百態,他盡收眼底,瞭然於胸。他知道官員身上的皮衣背後,是農戶們的苛捐雜稅,是獵戶們的風餐露宿,是織婦們的日夜趕製;他知道官僚們自在退公的背後,是百姓們的怨聲載道;他知道公門前太平盛世的背後,是民居內的水深火熱,公門裡卻是酒肉腥羶,琴瑟歡歌。

詩經裡一首有罵人不帶髒字的打油詩

最高明的罵人方式,是不說一個髒字,不吐一句怨言。就像馬克吐溫筆辛辣的毒舌,正如魯迅先生幽默的諷刺。用客觀的描寫,讓讀者自己去感受,自己去評價。寫壞人不說一句壞話,寫好人也無需一個好字。文字的力量,就在於能塑造畫面而不解釋畫面,提煉道理而不說教道理。

這首詩是《詩經》中難得的通過細節描寫去塑造人物,沒有一句主觀判斷卻句句暗藏態度,直戳本質的詩歌。這類詩歌更像一幅意味深長的畫,等待我們鑑賞和揭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