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分享一下你家的长寿老人,是怎么长寿的?

土土君子兰


咋天我才去看了我村的老寿星,春、节前腊月21才过了百岁生日。她是我同学的母亲,受同学生前之托,我经常去看看老人家。

老人家思路清晰,记忆力特好,除了耳朵有些聋之外,身体基本健康。大多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由于经常来往,我对老人家的情况比较情楚。

老人家出生在战乱时期,自小生活受过很多苦。养成了一个要强的性格。对自身经历的多次生离死别,艰难困苦,能够做到淡然处之。恐怕这是长寿的最大原因吧!

老人家爱劳动,爱看戏,喜欢热闹,爱赶集。几乎是一,六大集,三八小集,逢集必赶。赶集当然是步行,上午出门,中午在集上吃点饭,下午再步行回来。这几乎成了老人家从50多岁到90多岁的習惯。这个習惯可能即锻炼了身体,又调节了情绪。

老人家年轻时身体並不大好,那时候医疗条件不好。反正就是经常打针吃药。年岁大了,生活条件好了,心理没有负担了。反而很少生病。

老人家的飲食谈不上什么特点,反正就是农家飯多一些。吃肉但不太多,吃飯的量比较小,从不吃的过飽。

这就是我了解长寿老人的一些活法。


朱增林呀


答:行善积德,百岁全自理!

1、我外祖母在112岁时,自己擦身,换上新衣服,明晨,安然无恙地自然走了……

2、在场所有人叹为观止,目瞪口呆,折服得五体投地。

3、老一辈说我外祖母,一身行善积德,支持外祖父为老百姓铺路架桥四次,倾其所有。


绥格格


遇事脾气淡 做事动作慢

我用真实故事,讲人长寿的奥妙。我连襟,家庭条件不好,生了上十个孩,只活了六个。他家住一个叫东山岗的地方。所谓岗,就是岗地,严重缺水,至到现在,依然属贫困村。别说住房,就连吃饭的口粮,很难自足。那儿有句俗语:叫“甜瓜不结瓜,苦瓜压断丫。"地方虽穷,还蛮发人,岗上住户不满两百,人却有千多号。

我连襟这人,旧社会,在私塾学堂读了十个麦黄班(叫农闲班),村里的写契约、红白喜事的对联,都请他主持,人称他“二先生"。他性格:文质彬彬,说话斯文,再急的事,他总是慢条斯理,从不狂言粗语。一生,在村里从不与人争斗,遇事忍让,老少喊他外号"和事佬"。在家里,一群孩子闹得再凶,他从不生气,总是轻言细语劝导孩子们:“做人要和气,切莫大吵大闹,家和万事兴,家人不和外人欺"。他用古训治家,在村中传为佳话。

在合作化时期,他任大会计,下地干活很少,总在禾场晒粮,风净粮,分粮。因做事慢,经他做的事,笔笔清楚,没有差错。

至到去年,才寿终正寝,享年九十一岁,是村中长寿老人之一。

生活环境不好,生活条件又差,能活九十以上高寿,正如标题所述 : 遇事脾气淡,做事动作慢。这就是长寿之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