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他“五十知天命”,這“天命”指的是什麼?你怎麼看?

鵬友程


我理解:“天命"從字面上解釋即上天賦予你的使命,引申為上天安排的一個人一生的事業和價值。

我覺得:五十而知天命在古代人平均壽命較短的時候基本是正確的,但在今天人均壽命達到74一76歲的情況下,五十歲還應為壯年,還不應該作為終點線,還應當繼續奮鬥,在當代五十歲還不應當“知天命"。

第一,“五十而知天命"的原意。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對人生行為和社會行為進行了全面地規範,今天我們仍在遵循的許多潛規則還是孔子所制定的。

"五十而知天命”語出"三十而立,四十而無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這段話。意思是說人生的各個年齡段有各自不同的任務和把握自己的原則。

三十歲的時候要確立自己的事業;四十歲的時候要明辨是非,不應再滿腦袋疑問;五十歲的時候人生、事業和成就要基本穩定下來,不能再有過高的奢望仍然瞎折騰;六十歲的時候聽到不同聲音就不要再爭辯了,應該心知肚明,一笑了之;七十歲的時候已經蠟頭不高,想幹嘛就幹嘛吧!

“知天命"從字面上看有迷信色彩,好象是說上天對每個人的命運都有安排,到五十歲的時候,上天對你此生的安排就已經清楚明瞭了,讓人知命認命順命。

我覺得,聖人在這裡說的天命,就是一種說法,一種表述,就是要告誡人們到五十歲的時候人生、事業和成就基本定型,並不是迷信,因為聯繫上下句理解,都沒有說天定人生。

第二,"五十而知天命"的寓意。總體講,儒家學說主張入世,主張積極人生。

孔子的這段話,還是要告誡人們要妥善把握人生的進退取捨,不要盲目而行,該進要進,該退要退。

總的看這段話,應是三段式,第一、二句主張"進",第三、四句主張“退",而第五句又主張"進”,可以說充滿了人生哲理。

既告訴了我們在什麼年齡段要幹什麼,又告訴了我們在什麼年齡段要把握什麼分寸,進退得失,要恰到好處,不可盲求。

第三,"五十而知天命"的現實意義。孔子的這段話,是結合當時社會人們的壽命預期而言的,今天的我們不可照搬照做,但可以用他的這種原則來指導我們的人生。

儘管今天人類的平均壽命增長了,但孔子指導人生的階段論的方法仍然值得遵循,年輕時要積極進取,中年時要收斂沉穩,老年時則又可適當放鬆。所以,它對於我們把握和掌控好自己的人生,在今天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傳統國學,是古人對生產生活真諦的提煉總結,儘管時代和情況發生變化,但仍有借鑑意義。

薄聞淺見,敬請指教!





痛飲黃龍府


五十而知天命,並不是孤立的一句話,應是從《論語》的"為政第二"中全面去理解。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只矩。”

對於孔夫子來說,經過前幾個人生的座表與歷程到了五十的年齡時段,也就能夠客觀的認知天地自然賦與自己命遠中的好壞窮通,這一切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其實孔夫子的另一句話就是對天命的最好注角。子日:"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天命乎。"

達天知命,不斷完善自己的內心世界,是其合乎自己對大道的追求,更使其不被一切外物所惑動。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據此可見,道就是孔夫子所說的天命吧!




淨心修道


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而欲”論點,詮釋了人生各階段對世界和社會的認知。而“五十知天命”的觀點,是指對社會和人生有了足夠的理解,為人處事應該進入一種波瀾不驚的狀態。“天命”指的是人命,也就是人生,而“知天命”就是了解人生的意思。到了五十歲,對自己人生和處世應該有了足夠的認識和適合自己的方法。對世態炎涼和悲歡離合都應泰然處之、寵辱不驚。你的態度絕定了你的命運,你的思想則決定了你的行為。“知天命”的年紀,更應把握好現在,愛惜自己和家庭,繼往開來,走好人生的後半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